高校NGO:各自的精彩 相同的难题
“青草”夏令营志愿者老师进行自我培训。马喜生 丁玎摄“有爱(U&I)慈善商店”在广州白云时尚音乐节上参展义卖。马喜生 丁玎摄“青草”夏令营课堂《遇到未知的自己》。马喜生 丁玎摄近两年来,得益于社会组织注册的开放,广州高校NGO组织顺势前行。它们有着相同的特点,有不少是为了一个理想的信念,如环保、助贫、关爱和教育等而成立,且通过数年努力,将大学内松散的社团发展成为具有号召力的NGO组织。它们的成长让人看到年轻人的希望。但在各自精彩纷呈的背后,这些NGO组织面临着壮大的困境,缺资金、缺全职人员,这些难题让高校NGO组织的执行力大打折扣。当然,它们还年轻,包括整个社会的NGO组织氛围也还远未成形,如果有识之士能帮一把,也许若干年后高校NGO组织会是不可忽视的力量。记者采访了四个已经在广州民政部门注册的高校NGO组织,试图通过它们的故事讲述高校NGO组织的现状。“拜客广州”环保、助贫精彩绽放推动绿色出行送市长自行车成功送出一辆自行车给广州市长,@随手拍自行车出行障碍得到广州交警回馈……旨在推动绿色出行、倡导扩展自行车出行空间的“拜客广州”在公益组织中名字响亮。2009年10月,已经成立社团的“拜客广州”筹划“我要送一辆自行车给广州市长,请大家支持我”的投票活动,希望政府从上而下关注广州自行车环境。媒体报道了此事,投票被置顶,点击率超过4万次。这项投票结果和征集到的网友意见被“拜客广州”反馈到市长信箱,但是当时没有一名成员知道能否得到反馈。2010年1月初,刚刚参加完研究生入学考试的陈嘉俊接到电话,时任广州市市长的张广宁要在12日接见“拜客广州”。现任“拜客广州”CEO的陈嘉俊告诉记者,如果不是因为市长接见,说不定他也许不会投入太多精力,那么“拜客广州”也不会成长为现在的样子。在“拜客广州”3周年的历史上,最有影响力的有两次活动,一次是给时任广州市长张广宁送了一辆五羊牌自行车,另一次是2011年策划的“无车日”活动。这起策划通过媒体报道,响应的骑友空前火爆,有1000多位骑友响应。可惜的是,当年广州市创文,这场“无车日”在最后时刻夭折,当时“拜客广州”已经找到了赞助商家,奖品已经准备完毕。虽然“无车日”骑车没能成功办成,但是“拜客广州”的名字却在广州公益组织中响了起来。2012年,“拜客广州”获得广州民政部门注册,“拜客广州”将自己的使命定义为“引领广州成为单车友好城市”,旨在推动绿色出行、倡导扩展自行车出行空间。在“拜客广州”的策划中,注册成功的团队有两个固定的单车文化项目:“沙龙”和“CityBiker”。“沙龙”为经验交流和分享,甚至有人分享了国外城市的先进自行车管理理念。“CityBiker”是“拜客广州”践行引领广州成为单车友好城市的具体做法。“CityBiker”目前只进行了两次活动,一次是“拜客广州”内部志愿者的试行,一次是正式与报名者活动,路线为东濠涌——太古汇。不过,一次活动之后,“拜客广州”就发现了组织活动的难题,比如租自行车,由于“CityBiker”更倾向于选择那些家里有自行车的人,并且自行车要最大比例地使用公共自行车,但由于目前广州的公共自行车还未能实现异地归还,因此“CityBiker”的参加者们不得不原路返回。“CityBiker”倾向于招募10名报名者,是因为小规模运作可以让志愿者们更好为他们服务,另外一个原因是10名报名者外加3名志愿者,吃饭时正好可以凑成一桌人。最重要的原因是,精简人数可以让志愿者与报名者之间的交流最大化。陈嘉俊告诉记者,“CityBiker”倾向于“细水长流”,而非扩大参与人群。“拜客广州”还模仿微博@随手拍照解救乞讨儿童的做法,号召网友一起做@随手拍自行车出行障碍,这起活动得到了广州交警的回馈,每次网友发现一处障碍,广州交警便改进一处。陈嘉俊说,未来还将与交警合作一起举办文明出行的活动,“拜客广州”预期在中小学学校定期举办活动。“青草”体验性教学理念和质量获学生认可为了维持组织运作,毕业于执信中学后分别就读于香港大学和哈佛大学的两位创始人,不得不轮流休学。该组织通过同辈引导的体验性教学,给学生们的成长带来了积极影响。说起“青草”公益机构,可能很多人会陌生,不过它在执信、华附、省实和广雅四所广东省重点高中里名气却不小,特别是执信中学,每年校领导都会向新生提到令人骄傲的“青草”。2009年,王向和向芯两名女生从执信中学毕业,她们希望在暑假做一份有意义的工作,当年的报章经常报道外来工子女群体的教育问题,王向和向芯便萌生尝试给外来工子女上体验性教学的课程。王向的想法是:“我们已经经历过12年应试教育,我们懂得如何更加快乐地学习知识。”2009年的暑假,王向和向芯成立了“青草”这个公益性社团,针对初中生设计了6门课程,如公民视野、历史、美术等,并得到康乐中学的支持,为康乐中学的部分学生进行大约十天左右的体验性教育。“青草”内有课题组,25至30名左右的大学生们负责各种的题材挖掘,每年“青草”还从线上和线下招募近200高中生,大部分来自于前面提到四所省重点高中,这些高中生会部分参与到体验性教学中去。王向告诉记者,“青草”从一开始便致力于通过同辈引导的体验性教育创造现有教育体制的突破口,培养一代有爱、有思想、有行动的青少年。这个目标至今未更改。一年后,第一批王向们已经在大学里学习了一年,“青草”的视野更加开阔。王向就读香港大学比较文学专业,向芯在哈佛大学读心理学,其他人也都在国内外重点大学。有一个细节可以说明“青草”的教育理念和教学质量得到承认,2012年暑假“青草”在北京试验了针对高中生的收费夏令营,获得成功,而且这项收费的夏令营还将继续进行下去。去年,“青草”在广州本地3所初中学校开了两个夏令营,一共召集了9个班大约有160名学生参加。2009年至今,“青草”已给300余位广州高中生、700余位外来人员子女和50余位大学生的成长带来了积极影响。令人出乎意料的是,王向和向芯这两名创始人为了“青草”而休学过。在这里需要解释的是,休学不论是在哈佛大学还是在香港大学都是令校方接受的,即学生可以因为其他事情而暂停学习,休学时间结束后再回到大学继续课程。2011年9月,“青草”开始准备申请成为注册的NGO组织,当时向芯正从哈佛大学休学半年到南科大进行为期半年的学生工作体验,王向本打算休学顶上,可是她有一个机会到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交流,于是向芯接着休学半年,一直到2012年9月。这期间,“青草”成功注册为“广州市越秀区青草青少年成长服务中心”。交流回来的王向便向港大提出休学一年顶替向芯。王向告诉记者,她们两人接替休学,原因是“青草”当时需要一个全职的工作人员来维持运作。“蓝信封”关爱留守儿童来穗提供食宿免费为外来工上网买火车票、大学生和留守儿童“一对一”开展书信往来……这个留守儿童关爱中心,今年的事业又迈出一大步,已得到广州新东方的资助,可为暑假来穗参加夏令营的留守儿童提供食宿费用。在今年1月17至19日的3天时间里,“蓝信封”的30名大学生志愿者免费为外来工网上刷到20张火车票。这个2012年11月20日在民政局注册成立的NGO组织全名是“蓝信封留守儿童关爱中心”,他们订票是为了让外来工回家,让留守儿童春节不留守。“蓝信封”是中山大学学生自发成立的一个公益组织,自2008年搭建平台以来,“大学生蓝信封”便一直实行至今,让大学生和留守儿童“一对一”开展书信往来,以建立持久的朋友关系,“蓝信封”的预期是通过心理层面的交流,帮助留守儿童打开心窗,说出他们的心声。“蓝信封”的创建者是中山大学校友周文华,当年他与同学便以“大学生蓝信封行动”的意在第一届谷歌全国大学生创意大赛中获奖,斩获2万元奖金。当年,周文华与湖南和河源两地几所初中学校取得联系,还亲自到当地与学校、学生交谈,取得他们对蓝信封行动的支持。那一次“蓝信封”便与100来名学生建立了通信关系,随后又在中山大学招募到与之相同数量的大学生志愿者,双方坚持通信了一年时间。“蓝信封”的秘书晓岸告诉记者,“大学生蓝信封行动”倾向于与学生至少三年的通信(从初中一年级开始),对不同地区、家庭收入差异的留守儿童们做一份完整的心理调研,但是仅从信件和每年二至三次的实地探访,“蓝信封”所能得到的理想情况并不多。随着注册NGO组织的成功,“蓝信封”已经不再满足于通信。2013年的暑假,“蓝信封”希望迈出一大步,希望能将这些留守儿童接到广州参加夏令营。“我们计划让他们去参观父母工作的工厂,还计划设计一些课程给他们做培训”。晓岸告诉记者,目前“蓝信封”已经得到广州新东方的资助,可以为暑假来穗的留守儿童提供食宿的费用。U&I成立4公益项目委托专业组织有效花钱通过校内的一间实体店以及每学年大约4场义卖活动,处理校园闲置资源,盈利所得用于支持公益事业。目前,“有爱(U&I)慈善商店”有4个公益项目,分别为“公益机构托卖”“西部助学”“大病救助”和“衣旧有爱”,其中的“西部助学”和“大病救助”运作模式让人眼前一亮。“有爱(U&I)慈善商店”是由中山大学在校学生自发创建,通过校内的一间实体店以及每学年大约4场义卖活动,处理校园闲置资源,盈利所得用于支持公益事业。2012年9月11日,这家已经在校园内找到实体店的公益组织成功在民政局注册成为NGO组织“广州市海珠区有爱青年创新公益实践中心”,它的核心业务就是“有爱(U&I)慈善商店”。商店位于中山大学园东区,主要经营来自师生的赠书和出租柜子进行托卖业务。赠书大部分以课本为主,书籍以原价的3折出售,托卖物品则收取价格的20%-30%的服务费,公益物品享受20%的优惠。目前“有爱(U&I)慈善商店”已经招募到30多人的学生志愿者队伍,经营时间为早上11点半到晚上9点半,每个时段至少有两名学生志愿者当值。除了经营实体店外,“有爱(U&I)慈善商店”每学年大概还有几次义卖活动。“有爱(U&I)慈善商店”的CEO助理范杭告诉记者,2012年5月份以来,商店已经在校内和校外各进行了两次义卖活动。历次义卖活动中收入最高的一次有5000多元入账。“有爱(U&I)慈善商店”的公关部负责人范楚君告诉记者,去年新生入学期间义卖活动的成功原因有二,一是商店与校内学生媒体《中大青年》合作发行新生特刊,对“有爱(U&I)慈善商店”的公益活动进行了详尽的介绍,新生几乎人手一份;二是当年中山大学所有新生收到的入学通知书中,便附有学校发出“公益时”倡导。两个因素叠加起来,这个NGO组织斩获了2012年度将近四分之一的营业收入。目前,“有爱(U&I)慈善商店”有4个公益项目,分别为“公益机构托卖”“西部助学”“大病救助”和“衣旧有爱”,其中的“西部助学”和“大病救助”运作模式让人眼前一亮。作为有所盈利的NGO组织,助学和救助似乎只有一个花钱问题。但是如何有效花钱在内部有过辩论,有人认为自己找到受助的学生和病人,有的认为应该把钱委托给更加专业的组织来做事。最后,第二种想法得到了认同,范楚君告诉记者,当想法统一后,“有爱(U&I)慈善商店”便把精力放在如何“赚钱”上,“有更多的钱才能做更多事”。在“西部助学”上,“有爱(U&I)慈善商店”目前正在与中山大学研究生支教团达成协议中,拟成立支教团的子项目,由支教团找到合适的受助学生,“有爱(U&I)慈善商店”则负责注入资金。“大病救助”则与中山大学雁行互助基金合作,同样为雁行互助基金找人,“有爱(U&I)慈善商店”注资。缺钱、缺人如何破解?资金来源匮乏收入主要来源,有的是通过基金会或学校团委的资助,还有的是参加创业或公益比赛所获奖金,或通过售卖商品所得。目前这些资金能勉强支撑他们的日常运作,但如果要进一步施展手脚,则显得捉襟见肘。这四个NGO组织面临着社会组织在广州蓬勃发展的助力,但是他们跟刚草创的社团意义已经不一样,每一家在民政部门注册成立的NGO组织,都有监理会、理事会、CEO和队员,它们有着更多的社会责任和自我期许。这几家注册还未满一年的NGO组织无一不都面临着资金和人力资源的难题。“拜客广州”可能是其中解决资金得心应手的组织。它的CEO陈嘉俊告诉记者,在2013年刚刚开始不到两个月的时间里,“拜客广州”已经筹集到15万元资金,这得益于“拜客广州”从2010年便积极申请基金会资助。陈嘉俊自信地说,2013年“拜客广州”估计可以筹集到30万元资金,目前已经到账的15万元主要来自于“全球绿色资助基金会”和“广东省千禾社区公益基金会”。在此之前,“拜客广州”的资金并不充裕。比如,2011年“拜客广州”的财务报告显示,2010年其得到“和谐发展促进会”的拨款捐赠,参与天河区绿道体验补贴和福特汽车环保奖奖金,不过这三项资金总计只有24298.8元,当年花出16298.8元。有了这笔资金后,“拜客广州”和其他两家NGO组织重新搬进一个空间更大的办公室,为了节约开支,陈嘉俊还计划新办公室再进驻一至两家小型的NGO组织,一起分摊租金。“有爱(U&I)慈善商店”2012年有所盈余,通过托卖收取服务费和义卖得到的资金并不多,总额不超过25000元。中山大学为这个NGO组织提供了极大的帮助,比如提供一间免租的实体店,另外所有的志愿者,包括CEO等人都不拿报酬。去年,“有爱(U&I)慈善商店”的公益支出只有1000元,这是由于“西部助学”和“大病救助”两个项目正处于与专业组织谈合作的阶段。此前,“有爱(U&I)慈善商店”所资助的4名学生会在2013年继续得到来自他们的资助,而其他的资金将会注入到支教团和雁行互助基金中去。“有爱(U&I)慈善商店”也正为筹措资金而绞尽脑汁,比如他们的个人托卖服务,因为要兼顾校园闲置物品流转,他们不得不规定个人物品只能摆放一个月时间。“蓝信封”可能是这四家NGO组织中面临资金最严峻的一家。尽管“蓝信封”每年得到校团委2万元资助,并且入围大学生黑苹果2012年秋季公益扶持项目,一次性获得2万元资金,但这点微薄的资金已经无法令其进一步施展拳脚。注册后的“蓝信封”需要一个办公场所,目前他们在中山大学校内租了一个办公室,租金为2800元/月,今年2月8日开始计租,已经工作几年的“蓝信封”创始人周文华为其预垫一年的租金,而目前“蓝信封”还未能找到其他持续注资的“金主”,只能靠校团委和参加公益比赛的资金过活。“青草”去年得到的资助大约是2万元左右,另外在北京尝试收费夏令营得到数万元的收入,其间还得到学校等机构无偿的帮助,如果这个NGO组织资金没有得到很好解决,这也可能妨碍着它的中长期成长。全职人员难觅近两年来,已成功注册的公益型NGO几乎都没有全职CEO。一是因为这些组织所获资金很少,没有钱支付高额工资;二是因为这种职业暂时还未兴起,得不到太多关注。目前,资金问题还不是摆在“青草”的创始人王向最头疼的难题,最难的是找到一名全职CEO,王向和向芯远未毕业,就算毕业了,她俩也可能不会当起“青草”的全职CEO。王向说,如果全职CEO问题没有得到解决,这个NGO组织便有可能半生不熟地持续下去。还在华南师范大学攻读心理学研究生的陈嘉俊已经表示毕业后担任全职CEO,他目前有意向研究生导师推迟论文答辩时间,因为凭一己之力撑起“拜客广州”让他在学业上捉襟见肘。不过,由于有信心在今年筹得30万元资金,他已经开始向有意于做全职NGO工作的毕业生投去橄榄枝,他预计今年可能招到三名全职工作人员。“蓝信封”和“有爱(U&I)慈善商店”则更加松散一些。特别是“有爱(U&I)慈善商店”将资助项目交由其他更为专业的组织来做,其对全职CEO的压力还未爆发出来。而“蓝信封”如果没有进一步的拓展,其现状依然可以延续。不过,这将需要付出代价,最可预料的一个代价是若干年后当其他同年注册的NGO组织翅膀长硬时,他们只能望洋兴叹。(来源:南方日报)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