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造桥女孩”严意娜牵线江东一对父女前往甘肃支教
http://www.changweibo.com/ueditor_1.2.3.0/php/upload/20130226/1361855629418.jpg记者徐叶通讯员侯金辉
前天一大早,家住江东的劳剑刚父女前往甘肃,他们不是去旅行,而是参加为期半年的“牵手筑梦”支教活动。继宁波姑娘严意娜在甘肃造“宁波市民爱心桥”、“宁波市民爱心小学”后,越来越多的宁波人参与到支教助学的行动中去。
山区教育期盼好老师
得益于严意娜的牵线搭桥,2010年12月“宁波市民爱心桥”竣工,2012年8月,“宁波市民爱心小学”正式启用。在爱心源源不断汇聚到甘肃陇西这个小县城时,各种新知识、新思想、新观念也不断冲击着山区的教育。
有了崭新的校舍,却只有薄弱的教育资源。为此,陇西县菜子学区通过严意娜向全国发出了倡议信,希望有更多的志愿者前往山区支教。
倡议信写道:“因地处偏僻,条件简陋,许多学校根本没有音体美教师。因交通不便,学校9位老师不得不全部住校。然而,孩子们渴望普通话标准的语文老师,渴望上课生动的英语老师,渴望感受音乐、美术的艺术魅力……希望你们帮助我们,将好的思想和观念带给我们,为孩子们点一盏希望的灯。谢谢!”
在严意娜的牵头下,“牵手筑梦”志愿者活动受到宁波市民的热烈响应。
甬城市民“牵手筑梦”
这次前往甘肃支教的有3名宁波志愿者。劳剑刚与女儿劳嘉楠同行,这在支教助学志愿者中非常少见。“女儿年龄不合格,为圆她的梦,也为自己深埋的愿望,决定放下牵绊一起去。”劳剑刚今年46岁,是我市一家公司的负责人。女儿年仅17岁,是公益网站的忠实粉丝,今年8月准备出国留学。当女儿提出支教想法时,劳剑刚不动声色,给了女儿1个月的时间“举证”表明支教决心。在认为女儿考虑成熟后,劳剑刚毅然给自己“停工”半年,和女儿一同支教。
“这是一个慢慢积累的过程,相信会有更多人参与其中。”劳剑刚说,公益形式不断升级优化,让越来越多的人关注精神层面的援助,为山区孩子打开一扇窗,就能让他们多一个窗口认识世界。而自己的孩子,也有更多的机会作为独立的人思考、学习和感受。
而来自鄞州的朱维君,从事的是会计工作,她同样将支教视为圆梦过程。“本以为只有教师才可以参加,没想到机会来了。”朱维君说,对没水没电的生活并不介意,只希望有足够的时间备课,尽快与孩子们熟悉。
让更多人来圆梦
昨天,记者也与甘肃的“宁波市民爱心小学”校长张强取得联系。张强告诉记者,志愿者的帮扶让偏僻的农村小学实现了跨越式的发展。
据介绍,志愿者到各个贫困小学后,不仅教授课程,还辅导当地教师学习多功能教学设备的使用,结对困难学生。即通过自己的所见所闻积极影响社会,从企业、单位汇聚更多的爱心资源,成为连接山区与甬城的爱心桥梁。去年,就有志愿者联系我市的文具企业,为陇西县多个小学提供爱心文具。
劳剑刚父女出发前已与学校前一届志愿者充分沟通,父女俩准备发挥自己的特长为当地的孩子拍摄一些视频资料,通过展现孩子们的学习和生活,让更多的人参与公益事业。
昨天,严意娜在接受采访时表示,希望“牵手筑梦”支教黄土高原活动让更多人圆梦,也使山区的孩子梦圆。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