薏苡 发表于 2013-4-4 13:02:41

“中国式过马路”怎么治


  志愿者上岗劝阻,能在一定程度上遏制行人闯红灯,可一旦志愿者撤离,“中国式过马路”很快再度上演;严查并处罚虽然能起到立竿见影的效果,但处罚群体性闯红灯操作难度大,容易引起纠纷和遭到抵制。
  
  如何找到一剂治疗“中国式过马路”的良方,宁波市民有话说。
  
  让违规者来当志愿者
  
  私家车主朱小姐,28岁,驾龄4年
  
  我最怕晚上开车时遇到乱穿马路的人,对向车道的灯光一照,有时候有盲点,万一遇到一个乱穿马路的人,真是把人吓死。
  
  行人乱闯红灯,开车的人肯定讨厌的,但是交警如何执行,我想想也挺为难。解铃还需系铃人,可以让违规者来充当志愿者,参与对“中国式过马路”的劝导。
  
  人性化执法更能打动人心
  
  市民卢先生,34岁,公司职员
  
  在“中国式过马路”的治理上,首先应该是引导,教育,而不是重罚。
  
  尤其在初期,应以教育提醒为主,坚持人性化执法。一张温馨的提醒单,一种“为您、为他人生命安全负责”的口吻,远远要比一纸冷漠的罚款单更能打动人,更能提升行人的安全意识和守法意识。
  
  如果真的要将处罚落到实处,不如设置一个专门的处罚专员,一些重点路段的路口1:1配置,这样在高峰期可以让交警专心疏导交通。
  
  营造以遵守交规为荣的氛围
  
  市民王女士,45岁,全职太太
  
  宁波的斑马线让行做得全国都有名气了,开车礼让不仅成为共识,也成为不少司机引以为傲的事儿。
  
  如果在行人过马路这件事上,也能形成一种以遵守交规为荣的氛围,那么,闯红灯的人自然会减少。
  
  试想,当交警在现场执法时,如果围观市民能一致指责违法当事人,估计当事人面子上也挂不住了。时日一长,不闯红灯、走人行横道等良好的出行习惯就养成了。
  
  当然,交警部门可以加大曝光力度,在路口增设高清监控,让那些违法过马路的画面时不时在媒体设立的违法曝光台上、或现场的电子显示屏上进行曝光。
  
  要避免急于求成的“中国式整治”
  
  市民汪先生,36岁,驾龄8年
  
  对于事故频发地段,作为城市建设的规划部门和城市交通的管理部门需要进一步反思。城市道路的设计和建设,十字路口人流和车流区域的科学合理规划,红绿灯的时间间隔设计,都要进行统一的调配和布置,这需要各个相关职能部门的通力配合与合作。
  
  国外的城市交通和管理上好的经验和思路,也值得学习和借鉴。公共交通的优先发展、城市地铁的开发、适当的限号限行、倡导和鼓励绿色环保出行,这些无一不是我们需要思考和改进的地方。
  
  从长远来看,改变“中国式过马路”,要靠民众自治而非官员整治,政府要做的先是改善城市的公共交通设施,用人性化的执法提升行人的安全意识。
  
  将交通行为和个人信用联系起来
  
  市民陈大伯,63岁,退休教师
  
  可以把人们的交通行为和个人信用联系起来,闯红灯一个月超过3次,则信用评分降级,在社保、就业等方面都会受到阻碍。如此一来,一个人闯的红灯多了,到哪儿都是黑名单,到那时,看谁还敢闯?
  
  当然,在闯红灯这件事上,谁都不是旁观者。每个人都是社会的一分子,个人的所作所为都会对社会产生或多或少的影响。不同的是,有的人以自身的文明言行,最大程度地传递着“正能量”;有的人则随波逐流,甚至散发令人生厌的“负能量”。
  
  当我们在马路上行走或驾车时,更应好好地想一想,自己是不是“中国式过马路”那群人中的一员?
  
  (王佳)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中国式过马路”怎么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