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后聋的舒老师有个心愿——— 植入耳蜗后给5岁儿子讲故事
宁波公益网讯:33岁的舒老师再次站在了人生的转折点上。继一周岁多的小乐乐两天前第一个植入台塑企业捐赠我市的人工耳蜗后,昨天,舒老师成为本次台塑慈爱复聪救助活动的第二位手术者。8岁时双耳失聪,坠入无声世界25年。昨天,舒老师平躺着,用笔写下了一位普通父亲的心愿———术后恢复正常语言功能后,给5岁的儿子讲故事。
小舒8岁时被父母从乡下奶奶家接到镇里上学,妈妈发现喊他时他的反应总是慢一拍,带他到上海耳鼻喉专科医院做电测听,被诊断为双耳神经性耳聋,从此与助听器相伴。
双耳失聪让小舒小小年纪就经受了很多磨难。他随工作调动的父母来到余姚城关,可没有一家学校愿意接收这个戴助听器的孩子,无奈他只好到余姚特教中心寄宿就学,那里全是聋哑人。
看着儿子越来越习惯打手语、看口形,妈妈担心他语言功能退化,放学后就把他接回家,一字一句地教,逼他练说话。很快,小舒三级康复合格,能到普通小学随班就读。妈妈带着他向老师挨个求情,二年级的一位班主任“收留”了他,原本可升三年级的小舒只好蹲班一年。
他很珍惜读书的机会。那时的耳背式助听器杂音特别大,一翻书就会传来哗啦哗啦的噪音,上课常常听不好,他只好晚上一页页啃书补习。小舒的中考成绩处在余姚当地考生的中上游,这一成绩来之不易。
当时专供听力残障人士就读的中学全省只有一所,在杭州。1999年,小舒离家到杭读书。3年后,又到北京一所专供聋哑人就读的大学念本科。
磨难练就了独立、要强的个性。头一次出远门去北京,小舒独自一人买票北上,办理各类繁杂的入学手续。听说余姚特教中心招聘两名听障人士从教,报名、笔试、面试,他一关关独立闯过。2006年9月,小舒成为母校的一位老师,教体育和计算机。
上网成了小舒老师最大的爱好。无需说话,打字就能流畅交流。通过网络,他找到了小他7岁的健康女友,并结婚生子。
“生活还是隔着一重玻璃门。”舒老师说,戴着助听器,发音不准,误会不断。一次买车票,售票员将宁海误听为临海;外出就餐人声嘈杂时,听不清楚,只好笔谈或用手比划;无法接听电话,只能发短信联系。
儿子出生5年了,舒老师从没给他讲过一次故事,因为担心口齿不清、发音不准,会影响孩子。
听说爸爸手术后就能讲故事,儿子鼓励他一定要勇敢面对手术。
“能像普通爸爸那样,给孩子讲故事,带着孩子四处游玩,不用看唇形就能自如交流。”舒老师期待这一天早日到来。宁波成为台塑企业捐赠人工耳蜗的首个大陆城市,台塑慈爱复聪救助活动成为2013年甬台合作的一个新项目。这得益于一次国际学术会议。
2011年底在台湾召开的第三届耳鼻喉科世界华人大会上,宁波市第二医院耳鼻喉科主任胡宝华作了发言,介绍该院与澳大利亚科利耳公司合作开展成人语后聋患者复聪项目的成功经验,赢得了与会上百名专家的认可。
这个“来自宁波的声音”也引起了台湾长庚医院院长黄俊生的关注。20年前,大陆首例人工耳蜗植入术由黄俊生带领大陆医生完成。他清楚地知道,从手术到康复语言训练,每一步都能做到位的医疗团队并不多见。
此刻,他正有任务在身———为台塑企业寻找合适的大陆城市,以便快速推进海峡对岸的复聪行动。台塑企业曾连续20多年捐赠人工耳蜗,至今已全面消除台湾的新生儿耳聋。2005年黄俊生院长曾来甬考察,发现无论从医疗设施还是从医疗团队来看,宁波市第二医院是个理想的人工耳蜗植入手术点。
据了解,全国有92家医院有条件开展人工耳蜗植入手术,但真正能独立自主完成手术的仅50余家。而市第二医院10多年前就能独立完成人工耳蜗植入术,至今已累计开展300余例。
会后,黄院长主动找到胡宝华,表达了初步意向。在海峡两岸这两位医学专家的推动下,经过一年多时间的考察、交流与协商,宁波幸运地成为台塑企业捐赠人工耳蜗的首个大陆城市。为确保每套人工耳蜗取得最佳的复聪效果,本次台塑慈爱复聪救助活动实行全程跟踪监管。
每位免费人工耳蜗申请者由市慈善总会进行手术资格审查,由市第二医院对手术医学条件把关。通过这两道审查后,报台塑企业终审核定手术名单,确保最需要的贫困人员优先手术。
每一位手术者的家人在术前需与市慈善总会签订一份承诺书,承诺在人工耳蜗植入后,开展不少于一年的康复语言训练。
每套人工耳蜗在植入者及家人、医生三方在场时启封,由耳蜗的生产厂家派员与植入者家属逐项核对所有配件的型号、颜色、大小,确认无误并签字后,方能开展手术。
每位植入者有一套翔实的手术与康复记录。术前,植入者须做严格的语言及听力测试,包括裸耳听力、戴助听器听力;在人工耳蜗植入手术过程中,当场测试是否成功;术后开机,在康复语训的1个月、3个月、6个月、1年4个节点均安排相应的听力和语言能力测试。术前、术后的听力和语言能力测试同步录音、录像保存。在检查这些台账之余,台塑企业还会派员定期对植入者进行电话随访,并到康复语训机构抽查语言训练的个人档案,考察每位受助者的康复进展。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