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体育设施向社会开放 我市体育部门将有新举措
2009年由宁波市政府办公厅在国内率先发文推行的“学校体育设施向社会开放”工作,目前已进入“深水区”,遭遇了一系列始料未及的困难。据了解,学校开放运动场的难处眼下主要有3个:
一是校园安全管理。现在学校的软硬件设施都比较好,对外开放后,担心校园内公共财物损失。
二是人身安全问题。在学校体育场(馆)内出现人身安全事故,责任承担主体不明。
三是成本增加问题。学校安排安保人员将加大管理成本,体育器材的损耗、维修费用也是相应提高。尽管体育设施向社会开放年终有一些补助,但无法完全满足资源开放后用于设施器材的维修经费。
难题如何破解?业内人士建议:
在管理体制上,应由乡镇、街道、社区牵头成立领导小组,学校、财政、体育、综治委(公安、派出所)等部门参与,建立健全定期协调机制,促进风险防范和化解。牵头工作应由社区或乡镇来做。
在运行机制上,尝试引用市民卡等刷卡方式,建立学校场馆数字化管理系统,科学有效地对所有开放场地进行统一管理。可以做到有效管理健身人员进出校园,解决校园安全问题,同时有效监管学校体育场馆的开放程度,对参加健身活动的群众和场地使用也可进行统计,可以此为据,实施有效绩效考评,为学校场馆的财政补贴提供科学依据。
在考核体系上,地方政府应从全民健身角度,将开放学校体育场馆列入对街道社区的考核体系,作为评定“体育强镇乡、街道”的重要参考依据。教育部门应考虑把开放工作列入对学校的总体评价指标体系,定期进行评估。公安部门将校园及周边治安的综合治理列入对各地派出所、公安民警的考核体系。
在保障体系上,考虑建立“一校一警”联系制度,加强对学校保安的培训,强化对社会人员入校健身的监督和管理。
在经营管理模式上,依托体育俱乐部(协会)管理,或委托经营单位管理也是解决校方后顾之忧的一种值得探索的方式。如海曙区的东恩中学委托市老年体育活动中心管理,双方签订相关协定,明确责任,市老体中心在保证学校正常教学训练的前提下,运用市场机制进行管理。建议各地各学校根据当地具体情况,探索建立符合实际,运行有效的经营模式。
今年,市体育局对此也将有新动作,将联合相关部门进一步深化该项工作,以化解学校的后顾之忧,为真正落实“学校体育设施向社会开放”保驾护航。
(王 佳 董小芳)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