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健身谨防八大误区
http://daily.cnnb.com.cn/nbrb/images/2013-05/22/B2/NBRB20130522B02b003.jpg 记者 董小芳 通讯员 归 去 上期我们刊登的《跳出健康 舞出舒畅 广场舞跳出“大排场”》,得到了市民好评,纷纷来电询问有关科学健身的事宜,为此我们特意采访了市体育局副局长劳金龙,他建议大家,生命在于运动,但是运动也要讲究科学,一定要谨防八大误区。误区一:
晨起锻炼越早越好
古语常说“闻鸡起舞”,但对于健身却不一定是好事。首先在早晨特别是凌晨,由于气温较低,大气的对流速度较慢,许多白天产生的生活污染得不到有效流动,在地表堆积,空气质量相对较差。其次,经过一夜睡眠人体机能还没有充分激活,而且空腹健身需要能源,就消耗脂肪和肌肉,心脏容易超负。
此外,从医学的角度来讲,清晨起床后人体血液粘稠度相对较高、血糖相对较低,运动后容易诱发多种疾病。
因此,如果市民由于时间所限,只能选在早晨跳运动,最好适当地推迟一段时间进行,有条件尽量等太阳出来后再锻炼,运动前适当喝些白开水并吃点点心,稀释血液、补充能量。
误区二:
室内健身比室外好
室内健身固然有其优点,如设施相对完善与集中,自动化程度高,便于多元需求,洗澡方便,有健身教练指导等。但也有其不足,如室内相对封闭,空气流通不好;封闭条件下PM2.5浓度更容易超标;跑步机主动运转对膝关节不利;冬夏室内开空调会使健身条件更加恶化。
误区三:
运动量越大健身效果越好
首先要区分运动过量与运动疲劳的区别。运动本身就是产生疲劳的项目,它通过产生疲劳———消除疲劳这个过程,使人体得到锻炼,加强肌肉力量和各器官的协调,减缓身体随年龄的老化程度。疲劳不是个坏信号,出汗、腰膝酸软、肌肉疼痛等一些急性疲劳现象,如果在下次运动时能够恢复,就不算是运动过量。
运动量过大,容易产生运动过量造成的生理性破坏,运动过量可能会导致神经官能症,使反应能力下降,平衡感降低,肌肉的弹性减小,心、肺、肾等功能障碍。
误区四:
锻炼时间越长越好
长时间大运动量锻炼只会对身体有害,可能带来运动性心理疲劳、导致运动性贫血、引起运动性胃肠炎、诱发哮喘、造成运动性血尿等。
以运动性胃肠炎为例,长时间剧烈运动时,为了保证机体重要器官的血氧供应,胃肠道的血液供应相应减少,造成暂时性胃肠缺血性胃肠炎.患者可出现腹痛、腹泻、呕吐、便血。
误区五:
负重越大减肥效果好
适当负重,对健身并不产生多大危害,对减肥也有一定的功效,但并不是越重越好。负重太大,容易造成关节磨损和骨头坏死,容易造成软组织挫伤。
减肥是为了消耗脂肪,比较好的锻炼方法是快走50分钟以上或持续游泳30分钟以上。
误区六:
出汗越多效果越好
有人认为通过汗液可以排出体内的代谢废物,所以出汗越多越好。但汗液中除了一些代谢废物外,还有许多对机体有用的物质,如矿物质、蛋白质、氨基酸、维生素等。随着汗液的丢失,这些营养物质也随之丢失了。
而且,因为大量出汗使体液减少,如果不及时补液,可导致血容量下降,心率加快,排汗率下降,散热能力下降,体温升高,机体电解质紊乱和酸碱平衡紊乱,引起脱水,从而导致机体的一些主要器官生理功能受到影响,如心脏负担加重、肾脏受损。脱水还会使运动能力下降,产生疲劳感。严重时危及生命。
误区七:
步行上下班锻炼最好
从理论上讲,徒步上下班对健康是有好处的,但在城镇工业化和汽车交通发达的今天,弊远远大于利。汽车尾气、城镇建设工程引起的扬尘等,在这样的环境下徒步,不如用交通工具。
误区八:
吃补药比锻炼省事却效果好
人们普遍观念:肯花高价买补药营养品,不愿意花小钱买健康。要知道,是药三分毒,功效与副作用并存,而且胡乱用药可能会导致内分泌失衡,习惯性使用药物和营养品也可能使自身生理功能退化。
健身运动也讲究“天时地利”
健身最佳时段;研究表明:14:00以后人体机能提升,15:00-17:00达到最佳状态,晚上19:00-21:00肌体协调和灵活度最佳。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