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爸爸的炼成 离不开 配偶的带动和鼓励
http://daily.cnnb.com.cn/nbrb/images/2013-05/22/B3/NBRB20130522B03b004.jpg 父亲在孩子成长教育过程中的“缺席”,已成为一个普遍的社会问题。甬上一位小学校长透露,“妈妈包办”在校内外教育都存在:参加家长会的基本全是“妈妈党”、家校沟通平台上留的也多是妈妈的手机号码、孩子有事时十有八九是妈妈请假赶到学校……校外送孩子参加补习班、几个家庭组织户外活动的多数也是妈妈。
“很多家庭父亲忙工作,顾不上管家。有些妈妈为了孩子放弃工作,全职照顾孩子的衣食住行和学习教育,全职妈妈家庭呈上升趋势。”
很多父亲认为,孩子教育多是一些琐碎事,妈妈更有耐心,妈妈陪伴更利于孩子成长。但事实上,父亲教育角色的缺失可能会导致越来越多的孩子性格“缺钙”。
一些男孩缺乏阳刚气,胆小,见了毛毛虫会像女孩一样尖叫:“因为妈妈看到虫子害怕地尖叫,爸爸又不在身边告诉他没什么危险,所以他会觉得很可怕。”面对同样的问题,很多时候父母处理方式不同,结果也不同。如淘气的孩子把墨水洒在新地毯上,妈妈第一反应是生气、责骂,爸爸却可能更冷静,“帮孩子想办法把弄脏的地方画成一幅画,再提醒孩子做事要当心”,坏事变好事,孩子心悦诚服。
那么,父亲角色的缺失,原因究竟在哪?
除了传统的角色定位、现实的生活压力等原因外,还有未被众人觉察的深层次原因。
男人,本身缺乏耐性,升级为父亲时,不像女人立时充满母性,对承担父亲这一角色,男人天然有个适应过程,需要女性有意识地“带动”与鼓励。而这个时候,“双线作战”的新手妈妈也需要通过支持系统来吸收能量,尤其是来自丈夫的,于是,谁都自顾不暇。
“很多女性,这时不要说培养老公承担起父亲这一职责,让其参与,感受体验,更多时候,因男人的粗手粗脚,嫌其添乱,而加以抱怨和拒绝。”
学龄前,不少父子、父女之间的这种“被隔离”,同时因孩子祖辈的“帮替”,得到了进一步强化。不少年轻爸爸“退居二线”,甚至成为“甩手掌柜”。
“任何角色的建立,都是要从头开始培养感觉的。父亲这一角色也不例外。但现实是,一开始的‘置身事外’,令不少父亲想到要培养亲子关系、行使父亲职责时,发现力不从心了,结果,日益陷入恶性循环。”
逃避不是办法,及早修正是上策。
“很多父亲存在误解,以为教育一定要系统地进行,需要很多精力投入。其实,陪伴孩子本身就是一种教育,每周抽一点时间陪孩子聊聊天、出去走走、买买书、打打球,教育会在体验中无声传达。”
而搭建父子间双向情感交流的桥梁,母亲大有可为。
“女性从怀孕那刻起,就可以让丈夫参与进来,把自己的体会、感受与丈夫分享,等孩子呱呱落地,即便身边‘帮手’众多,也要每天分配给丈夫一些与孩子的互动‘任务’,哪怕只是逗乐,给彼此一个亲情刺激。
“如果新手爸爸做的不到位,也少责难,多鼓励,尤其在家人朋友面前,保护好丈夫与孩子互动的积极性。”(王 佳)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