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江雪:公益需引入商业化管理
潘江雪,曾任香港招商证券董事、汇丰晋信基金管理公司教育网站总监。2007年6月,她从金融机构辞职,以私人财产注册成立真爱梦想基金会,仿佛一下子从金领人士变成了到处化缘的苦行僧,这中间有过失落和尴尬,但她始终坚持。如今,真爱梦想成为中国第一家按上市公司标准披露年报的公益基金会,2011、2012年连续两年被《福布斯》中文版评为中国最透明的基金会。以下,让我们来听她讲述公益历程……“爱是平等心的流动,慈善就是内心爱的力量的展现。当这种平等的爱通过我们来传递时,不仅别人会感受到温暖,也给自己带来幸福感。”
—上海真爱梦想公益基金会理事长潘江雪
每个孩子和我有关
我是在北京天安门边儿长大的孩子,平等,是我骨子里的东西。1976年,国家发生了很多大事,我还在读幼儿园,并不很懂,就举着小扫帚去天安门了。在这样特别的氛围里,我亲身经历了一系列重要变化的发生,觉得似乎所有事情都和我有关。上中学时,我和一个男生打赌,看30年后,谁是对社会更有价值的人。
之后的几十年,我的工作被人艳羡,似乎一切进展顺利,虽然我知道我的内心依然保有对平等的追求与渴望。转变发生在2005年,我在汇丰做项目经理,为了吸引年轻精英阶层,银行要我做一个教育网站。那一年,我系统地研究了中国的城市教育,也发现了很深的焦虑和傲慢——每个家长都想给自己孩子一个与众不同的出色人生,接受教育,也是高姿态地挑选,反倒对一些普世的教育理念很难接受——当我们有知识有钱的时候,就很容易傲慢,我,就与他们生活在一个城市,这些都潜在地影响着我。
选择另一段旅程,勇敢前行
2003年-2007年之间我跟随上师噶玛仁波切多次往返于四川藏区,在微有高原反应的寺院里晨颂晚读、简单生活,体验出家人的清净与精进。在这里我伸展了身体对高原的适应度,体验到与喧嚣都市截然不同的气息。传统的藏家地铺、烤得香甜的土豆、咸味的奶茶都是当时最温馨的回忆。最大的收获却不止这些,正是这次旅行开启了我另一半人生。
当我随妇联主席下乡时,我看到黑黢黢土房中的一家人,全部家当只有一口锅,孩子抱着我们的腿哭泣。当时我怀疑是否一夜回到了旧社会?在甘孜人烟稀少的盘山公路上小憩,我偶遇的藏族小伙,讲述他挖虫草便已是人生的全部,这触动了我对藏区孩子未来的思考。随之而来的怜悯心和对自己优越境遇的不那么心安理得,使我下定决心要为那些远在山区的兄弟姐妹做点事情。
2007年6月我从金融机构辞职,做起了真爱梦想公益基金会。
创业之初,我们四位全职工作人员“蜗居”在一间租来的6平米办公室里,忙碌于基金会的各种事务。这对于早已习惯写字楼的我而言,仿佛一下子从金领人士变成了到处化缘的苦行僧,这中间有过尴尬,有过失落。在基金会创办的前4年半里,我和秘书长吴冲没有拿过一分钱工资,也没有买过一件新衣服。
为什么起名梦想中心?
小时候,我们整整齐齐坐在教室里,面朝高高的讲台,老师站在上面,充满威严,也意味着从一开始我们就习惯了这样的不平等。我要的改变就是要从这不出声的空间关系开始。
我是个对装修一窍不通的人,但坚信空间可以改变人际关系,于是我一个人在四川马尔康待了几个月,建起了第一家梦想中心。从工程招标,到和每一个包工头打交道,墙面、油漆、地板都和我有关。
这一次,是真正的平等了。在那个有着1万多人的小县城里,我出去吃饭,有人会默默地帮我买单,随时可见平静的喇嘛行走。我认识很多朋友,知道他们家在哪里,他们也会给我写信,“江雪,你很久没回家了”。用的是“回”,而不是“去”……上周,我们同事从马尔康回来,当地朋友托他带话:江雪,不要那么忙,慢一点。你知道,只有家里人才会和我说这样的话。
傲慢才会产生距离。在马尔康,人们依然生活在贫乏的资源下,却拥有发自内心的满满喜悦,这种满足感,我很久都没有了。一开始我涌起的是同情,但后来我真的愿意和他们在一起。通过做基金会,用很平常的方式和他们在一起,不是救济,是与家里人相处。我要把这份平等心带给更多的孩子,哪怕他们日后不能考进大学,但他们可以是满足而自信的。
汶川地震促成真爱梦想落地
2008年5月12日下午,我和秘书长吴冲去民政局提交成立真爱梦想基金会的申请,在我们走出上海民政局的瞬间,汶川地震发生了.....
真爱梦想的几位发起理事迅即以短信形式在朋友圈中为灾区募集物资。我们以影视资料为蓝本学习灾后物资采购,第一时间购买了大量帐篷,并且在多方协调下争取到了10吨货物的免费机位。
地震发生28小时,我们募款超过60万元,购买超过6吨物资;54小时内,募捐超过110万元,调集物资逾23吨,并通过四大航空公司、两大汽车运输公司运往成都;120小时内,累计募款185万元,运送货物40吨,平均每小时运送货物330公斤,每分钟5.5公斤。最快的一批货物从筹集到运输仅用了三个小时。
2008年汶川大地震救援,考验了筹建中的“真爱梦想”。我们7人团队尝试高效运作,截至当年5月20日,灾区总共收到帐篷27.8万顶,“真爱梦想”就送去了10198顶……大地震中的救援磨练提升了“真爱梦想”的运行效率。
正是这种高效的运作打动了上海民政局,仅三个月我们就拿到了审批手续,2008年8月14,真爱梦想公益基金会正式落户上海。
上路了,终会遇到庆典
在最初的公益规划中,我们想过为乡村学校建立图书室,但调研后发现,不少乡村学校并不缺各方捐助的图书馆或电脑房,硬件不错,但利用率低得可怜。我们决定要做软硬件结合的公益产品。但我们当中没人有教育行业背景,谁来开发这样的课程?
2008年4月,我去了趟美国,在去往自由女神像的船上,与友人眉飞色舞地谈起正在起步的教育公益,忘乎所以的模样打动了身旁的另一位旅客——华师大课程所的崔允漷教授。
回国后不久,崔教授来了一封邮件,说乐意提供专业的帮助,这对正在起步真爱梦想来说就仿佛天使降临,那份欣喜至今难忘。我一直坚信“你做正确的事,就一定会有天使来帮你”,而事实也确乎如此。
这段奇妙的旅行,让中国最知名的校本课程专家认识了真爱梦想,让真爱梦想从一家资助乡村学校图书室的公益组织转变为向乡村地区学校提供素质教育梦想课程的教育公益专业组织。
5年来,真爱梦想正是朝着这个方向,不仅仅在从事一个乡村素质教育公益项目,而是打造着一个素质教育的实验田,通过直接资助、加盟建设、服务合作等方式,成为中国素质教育的探索者、推动者、合作者,推动中国的素质教育的发展。
慈善需要引入商业化的管理
我和吴冲原来都是天天看资产负债表的人,刚进入这个领域的时候,一些官方慈善机构的财务报表是难以接受的。不透明和效率低下,影响了捐赠人对慈善机构的信任。在成立真爱梦想之前,我们进行了市场调研,评估了外部资源和内部资源。慈善基金也像企业一样,必须有自己的主业,什么都做就什么都做不好。将商业化的管理引入慈善,按商业机构的方式去管理,提高效率,保护信用,这也是我全职做公益的一个初衷。
在向上海市民政局提出申请之前,我们曾与中国青少年基金会“希望工程”合作的形式来开展项目。我们在香港注册时注入的400万元资金,有100万元打入了希望工程的项目。但从长远考虑,我和我的合作伙伴还是希望成立一家独立的基金会。“在慈善这个行业,有大量可以改善的环节。我们的目标是做慈善资产的牧羊人,并将自己十几年的商业经验带到这个领域,强化这个领域的竞争。”
2011年,一系列负面事件使公益行业进入一个低潮,全社会的目光聚焦在公益组织的信息“公开透明”上。就在此时,CCTV新闻频道关注了真爱梦想公益基金会的“裸报”形式,一时间我们备受社会公众关注。
面对外界不断涌来的赞许和关注,我觉得这和真爱梦想一贯坚持的商业化运作离不开。我们原来来自金融机构,都知道诚信是第一位。帮别人管钱,你不透明,人家怎么可能把钱给你。公益组织也是一样的,核心的一点是再大的基金会,你的钱也是别人给你的,你帮别人花钱,你要不要把钱说清楚,在金融机构这就叫做信托责任。所以我觉得我现在和一个金融从业人员没什么两样,道德底线、管理水平一模一样。
作为一个由金融管理专业人员成立的民间基金会,真爱梦想的目标是达成慈善基金中商业化管理与公益目标有机的结合,为中国慈善公益组织提供一些可借鉴的组织化管理经验。五年来,真爱梦想便不断探索多种披露形式,最大程度地进行信息公开,以获得社会各界、各参与方的信任。
让公益更有效率
2012年,我和我的团队接受了4587多万元的公益捐款,其中公益项目支出2740多万元。新建了381间梦想中心、115间梦想书屋,平均每1.4天建成一间“梦想中心”。截止2013年5月,梦想中心数量累计达到790间,分布在全国30个省市地区,服务着86万乡村师生和城市农民工子女。
真爱梦想五年来的工作,可以一个词代表,那就是—“联结”。联结”意味着对爱的渴望。真爱梦想联结的是大家共同的公益梦想:为孩子们创造一个自信从容,有尊严地成长。
五年来,真爱梦想团队一路狂奔,从上海走向了全国,离不开大量慷慨捐赠人和热心志愿者的支持,离不开真爱梦想一批为了使命而奋斗的全职工作人员,更离不开真爱梦想将“让公益更有效率”的理念贯彻在各个工作环节中。
近800家“梦想中心”的落地,这份惊人的“梦想效率”成为可能,离不开真爱梦想麦当劳式的标准化操作模式。真爱梦想每间”梦想中心“的建设都有系统而完善的标准化流程,这些精细化的项目设计和管理成为公益资产高效运作的保证,集约化的规模效应不仅带来工作效率的提升,也带来项目成本的进一步优化。在慈善行为的各个环节中,合理地应用专业化的商业、金融管理模式将有利于提高慈善行为本身的效率。这包括对投入项目的甄选、评估、投入过程的监控、投入项目的跟踪管理;也包括基金本身管理的透明化,筹款模式的多元化和善款管理的风险控制等。真爱梦想希望在提高专业团队水准的同时,能够为越来越多的环节外包给各类的合作组织和志愿者团队奠定基础,让公益更有效率。
勿忘当初之心
每年我都会坚持一个传统:对所有员工每年做一次内部培训,重复真爱梦想的愿景和使命。“我们为什么要做,我们为什么会走到这里,为谁做,我们工作要达到什么样的目标。我管这叫‘勿忘当初之心’即不要忘记当初开始做公益的时候是怎样淳朴挚爱的心。”
在我的眼中,公益行业,是一个传播爱的行业,是一个用生命点燃生命,用生命感动生命的行业,同时,也是一个需要从价值理性走向管理理性的行业。打动捐款人的应该不仅仅是讲述者悲情的泪水,也不仅仅是受助者的感激。唯有公开透明、专业高效的工作,才能不辜负捐赠人与公众的信任与期待。透明和高效本身不是公益的目的,而是取得捐赠人信任和持续支持的途径,而公益组织想要长远发展、更好发展则应该更关注其使命。
五年来,真爱梦想从阿坝州一间乡村图书馆的构想——走向以标准化“梦想中心”为载体,用”梦想课程“推动有灵魂的教育体系,从关注贫困学生开阔视野的扶贫帮困的教育慈善团体,到关注老师专业发展,真爱梦想将一小群人的教育梦想发展成素质教育的庞大实验,搭建起一个政府、商业和公益三个部门的伙伴关系,共同推动中国素质教育的变革。我们选择探索公益的深度服务。以课程为载体推动教育价值观,以教师发展为核心,推动教育回归本质。我们坚信教育的目的:不是让孩子在学校学到什么有用的知识去应对考试,而是在培养人格和情操,教导正确的价值观和让孩子们交到好朋友,以便让他们能应对未来的生活挑战并活出最好的自己。
如果说公益是投资,那就像任何一项好的投资一样,这是一个理性的决定,需要用时间来证明价值。我相信真爱梦想是最有潜力成为中国公益行业的蓝筹股,未来的日子里,我希望有更多梦想同路人能带着自己的梦想去生活,行动起来,推动中国的教育发生不可思议的改变。
(感谢《社会企业家》杂志记者朱汐为本文所做的贡献)
(来源:腾讯公益作者:赵洁)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