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织发展】草根慈善发展困局 两年生存率不到30%
草根慈善陷发展困局:能生存两年以上的组织不到30%新华网呼和浩特7月28日电(记者勿日汗)随手拍照解救乞讨儿童、募集善款为乡村儿童提供免费午餐……近年来,大量民间慈善组织和行动的出现,正在成为政府公益慈善力量的有益补充。但植根于基层且快速成长的民间慈善发展之路并不平坦,一直伴随着各种困难和质疑。民间慈善能否持久,也成为社会大众关注的焦点。
民间慈善成为政府慈善力量的有益补充
生活在北京的张海连是一位重症肌无力患者,因为这个罕见病,他曾经两次与死神“擦肩而过”。有了这个“死过两回”的特殊经历,他对重症肌无力患者的难处深有体会,于是在2006年创办了北京爱力重症肌无力罕见病关爱中心。
“重症肌无力是一种罕见病,全国有65万病人,但社会对这群人不了解,关注和帮助不够,导致他们中一些人对社会抱怨大。”张海连说,创办这个罕见病关爱中心的目的之一就是通过病友之间的沟通帮助,舒缓部分病友的负面情绪,进而化解一些社会矛盾。
广西女孩小杨曾是一名品学兼优的学生,但高一那年患了重症肌无力之后不得不放弃学业,对未来的所有期望都破灭,家里为了给她治病负债累累。她说:“每当病发时浑身无力、呼吸困难,治病每年需要10多万元,家里人努力赚钱就为给我治病,而我自己想找份工作都难。”
正在这时,北京爱力重症肌无力罕见病关爱中心向她伸出援手,为她募集治疗费用,还让一位患病近30年的病友经常给她打电话开导,并在关爱中心里为她找了一份网络编辑的工作。现在的小杨希望能用自己的双手,把患病7年多来的经历记录下来,以鼓舞自己和病友们坚强勇敢地走下去。
而在呼和浩特市,由50多名中年女性组成的爱心妈妈协会,每年定期去“少管所”看望孩子,对他们进行心理疏导,并帮助重新回到社会的青少年解决住宿、户口和找工作等问题。
中国公益研究院院长王振耀说:“政府是一个庞大的机器,在运行过程中难免有顾及不到的细微处,现在很多民间慈善组织就在做这类非常小、但没人做不行的工作,比如在地震灾区,改造危房由政府来做,但捡垃圾、心理抚慰等细微工作就由民间组织来做。”
(来源:新华网)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