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老小区居民纳凉引出的思考——— 公共纳凉服务哪里可寻
很遗憾,经历了上周的雷阵雨后,本周因为副热带高压再次增强,高温在宁波卷土重来。
这个夏天,宁波已被深深地打上“酷热”的印记。以往不常见的“热射病”,今年集中出现,有的尚未脱离险情,有的已因此身亡。
在余姚小曹娥镇,一位陈姓的独居老人,屋里没有空调,只有电扇,待傍晚老人的弟弟上门时,老人已因“热”去了。
与新小区相比,老小区的居民中,老年人的占比居多。这个炎夏,他们到底是怎么度过的?
近日,帮办记者走进了海曙钱东社区,这个社区很普通,但在普通中,又能显出一些共性。
老人喜树阴下纳凉聊天
因节俭习惯不太用空调
“老张,今天没见你家小孙子,去哪了?”“上他外婆家了,下周一回来,到时叫上你家孙女一起玩。”
“天热,不知道吃什么,菜也买不出来。”“是那,我们中午就喝了点粥。”
……
你一句,我一句。上周四,和入夏以来的每一个清晨一样,在钱东社区的柳翠街、丰柏街两侧的树阴下,老式的椅子一溜排开,或画地为圈,一簇簇,一群群,相熟的老人或坐或站,聊着家长里短。
“自小区1995年建成,我们就搬进来了,小区里的树也好多年了。你看,树叶茂密,树下的温度至少能低个5度。”柳翠街40号的施阿姨说,小区的老人都爱在这乘凉。每天有两个高峰:早7点到10点,傍晚6点以后。
“每天下午5点左右,我们请了几位楼道小组长在阴凉处撒水降温,方便居民乘凉。”钱东社区的工作人员说,小区老人很多,70岁以上的就有418人。“我们做了个调查,发现90%以上的老人不怎么用空调,最多午睡时用一下。”
采访时,一位前来帮父亲打证明的陈女士一听这个话题,立马产生共鸣:“我爸妈也是这样,不知劝过多少次,从来听不进去。我每次中午或晚上回去,家里都窗户洞开,我爸光个膀子,我妈手里拿块毛巾,有时吹电扇有时摇折扇。恰好有一阵风,我爸肯定要说‘还是过堂风最凉快’。”
就不吹空调事宜,记者在纳凉的老人中问了一圈,发现老人给出的理由无外乎两种:觉得吹空调不舒服,吹多了,空气在一个狭小空间里恶性循环,对身体没什么好;还有就是舍不得。
一位老伯直言:只要是在可容忍的范围内,他都不会用空调。如果有电风扇,宁可要电风扇也不要空调,这是他多年来形成的生活理念。
“其实,一些老人不主动开空调,还是因为怕多花钱。”钱东社区的工作人员说,尤其对于特殊困难家庭,比如困难独居老人而言,帮忙他们有空调只是其一,更重要的是,要让他们有能力,愿意用。
据悉,在杭州,今年对持证的每一位困难独居老人送高温电费补助200元。
社区活动室受青睐
电费支出是拦路虎
在钱东社区150平方米的活动室里,吊扇“呼呼”地吹着,管理人员王师傅正忙着烧水。
“每天7点半,我就来了。”王师傅说,虽说活动室的开放时间是8点半,但居民们爱来,有这个需求,我就提前到岗了。
和一些老小区不同,钱东社区的活动室在暑期不“歇业”。“主要是我们这个活动室在一楼,上面还有一层,可避免太阳直射,不会那么热。”钱东社区的工作人员说,因为历史原因,很多老小区的活动室只有一层,没有隔热设施,夏天温度太高,很容易中暑,根本不能开放。
“其实,我们的办公用房也没有达标。活动室目前只有吊扇,没有空调。12点以后,也极为闷热,人呆上一分钟全身是汗。”钱东社区的工作人员说,“我们现在是商业用电,每月的电费是一笔不小的开支,若是用空调,社区实在没有能力承担。”
社区活动室的条件虽然简陋,但很受小区居民的追捧。
周四上午10点,活动室里三五成群,有读报的,有搓麻的,有下棋的。近门处,6个大伯围着一盘象棋看,外人来了,丝毫没察觉,只听见他们时不时发出“哦哟”的声音。
60多岁的闻师傅是其中一位“常客”,他自我介绍说,家里有个儿子,上班去了,家中还没有第三代,老伴也退休在家,于是两人结伴而来。“窝在家里,大眼瞪小眼,闷得慌,这里人多,说说笑笑多舒服。而且,我喜欢下棋,一下棋,时间过得飞快。”
一位大姐说,一天到晚蹲在空调房里也不好的,真不如来这里玩,热闹。“而且,我们来玩的这些人家不开空调,还能助力节能环保。”
业内人士建言,能不能整合资源,在几个邻近社区的活动半径内,开放有条件纳凉的社区活动室,也可安排一些社会组织参加文体表演等服务,吸引居民参加。
启动公共纳凉服务
需制度财政齐出手
钱东社区门口有个钱家边卫生服务站,今年酷暑天,他们的服务大厅对外开放,只要不影响站内的正常工作,社区清卫工人、社区老人,都可以进去吹吹空调,歇歇脚。
“其实,对小区居民,尤其是老人而言,就近纳凉是再好不过的事儿。”钱东社区的工作人员说,目前,就近资源的开发还非常有限,要真正“动”起来,尚需要制度、财政齐出手。
最近,杭州、上海等地的地铁站纳凉之争,给宁波未来的地铁运行管理提出了一个思考,也从一个侧面折射出公众对于公共纳凉服务的需求。
有识之士直言,提供公共纳凉服务是有关部门应尽义务,更有助于低碳环保、节能减排。事实上,越是极热或极寒的天气,越是能考验人与城的良心。
美国芝加哥就制定了“极热天气行动计划”,要求酷热天气里所有市政建筑都进入24小时制冷状态,免费开放供市民乘凉。
我市也应在体育馆、图书馆、购物中心等公共空间,规划设置一些临时性纳凉点,发布城市纳凉地图,为更多人提供避暑服务。
地方部门要做的,一是建立、健全高低温公共服务预警机制,在一定的高温或低温天气,及时配套启动公共纳凉或救暖服务;二是拿出一部分修缮豪华公厕或面子工程的财政资金,或者拿出被禁止修建楼堂馆所的预算,为公共纳凉点等硬件设施建设添砖加瓦。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