猴子 发表于 2013-8-12 20:24:06

让“待用快餐”不再等待


  广州日报佛山新闻:近日,大沥黄岐公园附近的一家素食馆也加入“待用快餐”的活动,成为佛山目前唯一一家响应“待用快餐”的餐厅。从7月30日试水“待用快餐”至今,该餐馆已接收到10余位热心市民的认购,累计“待用快餐”已有177份。相对于认购者的积极,10天内“领取者”为零的窘况,也让这种“草根公益”模式遭遇了不少尴尬。
  点评:
  知名慈善人士陈某某,素以高调慈善著称,有些行为看起来确实挺雷人,一时间也引起无数人指责他是在“作秀”。但我还是要为陈某某辩驳一下,他的慈善是真是假当然是最关键的问题,但若抛开这个问题,单纯否定“高调慈善”却很没道理。慈善就是慈善,高调也好低调也好,并不影响慈善本身的成色。甚至我认为,从某种意义上说,慈善就应该敢于高调。
  相较于陈某某的高调,一种颇为低调的慈善在佛山看来落地不是很顺利。“待用快餐”虽然在佛山认捐的很多,但真正派发出去被人享用的却不多。这种尴尬局面的形成,首先在于待用快餐或许还过于“低调”,缺少宣传。这里面原因又是复杂的,一方面,因为是个新鲜事务,知道的人本来就不多,店主也不敢贸然推广,二来大众媒体对于待用快餐的关注确实也不够,宣传不足。在这方面,我就觉得高调慈善很有用武之地,不妨像陈某某学学,虽然未必要搞出那么多“雷人雷语”,但让大家都知道有这么一回事总是有好处的。做好事不留名,这思想境界固然很高,我等俗人只能仰望,但若做好事也适当宣传,让好人得到赞扬,让真正有需要的人知晓,对于拉动一下我们这些俗人的精神境界也有帮助,此为“多赢”。
  当然了,一家店一个老板的力量毕竟是有限的。“别人不好意思上门领,我们就把待用快餐送出去,让他们接受得更加自在。”看到文章里写到老板顶着大热天出去派发待用快餐,我确实挺受感动。这年头,做好事怎么这么难呢?这时候,该高调的就不该只是民间草根,相关部门也要“该出手时就出手”,适当高调一下,整合自身的资源给予其帮助。比如,相关部门是否能将“待用快餐”的享受人群延伸到当地困难学生,福利院有没有这方面的需求,还有一些困难老人,能否由民政等部门做个需求统计?再者,能否在派发、统计、宣传等环节引入专业的志愿者团队,在更大平台的公益推广中占有一席之地,这才有可能将一个店主的爱心主意扩展成一个多方协作的爱心项目。
  对于社会公益,如今已经有了向社会购买服务的思路,像“待用快餐”这样本就源自民间的公益项目,无需财政支出一分一毫的更应大力扶持。政府部门也好,媒体也好,志愿者团队也好,不应该任其自生自灭,关键时刻拉一把,不要让这些爱心人士觉得自己是一个人在战斗。
  在我看来,爱心当然是慈善的基础,但慈善也不可能仅仅凭借一片爱心就能做好,还需考虑方式方法。比如有接收了待用快餐的人说,不会自己亲自去餐馆上门领取待用快餐,因为会觉得很不好意思。这给了我们启发。
  传统文化里向来对于“施舍”有些偏见,为了避免这种误解,和尴尬,我们是不是应该考虑些别的办法,比如将实实在在的快餐变成餐券以减少接受者的心理负担?就好比此前常常搞的助学行动,现在也开始有人意识到,在助学中若随意曝光受助学生的个人信息,其实或有损孩子的自尊心。做慈善,“战略上”高调值得鼓励,但我们又该在“战术上”低调起来。
  社会观念在进步,慈善也需要考虑对受助者的尊重,尤其是“待用快餐”这样直接的帮助形式,或许更要注意方式方法。再者,目前“待用快餐”这一概念主要还是在网络上传播,但真正需要它们的困难人群多数都没有上网的条件,如何让他们知晓,除了媒体的宣传报道之外,或许还要开拓更“接地气”的推广方式。
  不过,短短几天便筹集到近200份待用快餐,还是让我乐观地相信,随着越来越多的商家加入待用快餐项目,越来越多的市民了解这种慈善模式,不仅能帮助更多的困难人群,更有意义之处在于让整个社会对于“草根慈善”都有了进一步的认识。一颗爱心如何能汇集一片爱心,草根慈善如何做大做强,或许我们可以在这个案例的后续发展中获得一些启发。
  套用《让子弹飞》里的一句话来说,尽管眼前有尴尬有困难,别急,让爱心飞一会儿。让爱心一直飞……
       来源:广州日报文/记者张涨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让“待用快餐”不再等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