猴子 发表于 2013-8-19 17:23:24

6名受助大学生毕业后杳无音信 捐助者表示有点失望 大学教师建议用一颗宽容心对待



  宁波公益网讯:宁波爱心女企业家黎美和,在最近4年里花费30余万元资助了9名贵州籍贫困大学生上学,结果已经毕业的6名贫困学生离开学校后就没了音信。黎美和表示有点失望。

  4年前开始资助贫困大学生

  黎美和是香港人,长期以来一直在宁波做生意,并且热衷于公益爱心事业。2009年8月,经贵州省青少年发展基金会的推荐,2009年考取贵州大学、中央民族学院、吉林化工学院的4个贵州籍贫困学生与黎美和结为帮扶对子,黎美和开始为他们提供4年学费和生活费资助。

  之后,黎美和每一年都要资助一名或者两名贵州籍贫困大学生。到2012年9月,她总共资助了9名贵州籍贫困大学生。此外,她还在吉林等地资助8名贫困大学生。她对每一个学生都是长期持续资助,帮忙帮到底,直到大学毕业。“只要孩子们用心读书,大学毕业了还能读研,我也照样资助他们。”她说。

  黎美和说,她会把受助的贫困学生当自己的孩子一样看待,为他们提供学费、生活费,“连他们假期回家的路费我都要给他们。”

  为了做好贫困学生的资助工作,黎美和让自己公司员工金先生专门负责联系贫困学生。金先生为每一个受助学生建立了档案,针对每一个学生制订资助时间表,开学的时候寄学费、路费,每个月按时汇出生活费,放假的时候再给一点路费。有的时候,一些学生还会因增加课程、参加社会实践活动等原因超支,黎美和都会让金先生在向学校核实后,一分不少地汇过去。

  “只要他们能够安心学习,我就满足了。”黎美和说。

  今年6名受助学生毕业后失去了联系

  今年7月,已经毕业的受助贫困大学生中,仅一人主动汇报成绩并道谢,其他学生离开学校后就失去了联系。而来自贵州黎平、独山等地的6名学生,没有一个有消息。这令黎美和有点失望。

  “我资助贫困学生,并不希望他们回报什么,唯一的要求就是他们在自己有能力帮助别人的时候也能伸手帮帮别人。”黎美和说,“但是你一个大学生,对资助你上大学4年的人,毕业后没有一个交代,连电话、短信都没有一个,这算什么事儿啊?”

  “当然,也不是所有的受助学生都如此。”金先生告诉记者,目前尚未毕业的3名贵州籍学生陈晓江、田威、田灿,就深得黎美和喜欢,他们3人都定期向金先生汇报学习情况,在学校经常参加公益活动。在天津南开大学上大四的陈晓江曾在两个暑假期间组织同学到贵州沿河、思南、榕江等地的贫困学校支教,黎美和为此特别高兴,额外赞助他9000元的活动经费。

  “其实,她更想知道这些贫困学生毕业后的工作就业情况。”金先生说,按照黎美和当初的计划,如果他们提出希望黎美和帮助寻找工作,她一定会为这些学生尽力。

  大学指导老师建议以宽容心对待

  浙江万里学院基础学院义教中心指导老师杜飞明认为,资助贫困生上学,是社会倡导的一种美德,出资者都希望孩子们学业有成,成为国家的栋梁之材。但也希望孩子们不失掉“礼仪之邦”的传统美德。受资助的大学生学成之后选择了“隐身”,对于资助人来讲,的确是一件难以接受的事,同时对其的爱心也有一种挫败感。

  但杜老师认为,这里面也有各种各样复杂的原因,例如有的受资助大学生出于强烈的自尊心,有的心怀感激却不知如何表达,有的担心资助者索要回报等,并不能说明这些受助大学生的精神理想有问题,更不能简单地说这些孩子“冷漠”和“无情”,要从更深处寻找社会、家庭和学校的原因,这些大学生在学会感恩、学会报答的同时,更重要的是在人与人之间的真“爱”中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这应该是全社会肩负的责任。同时,相信绝大多数贫困大学生都会在自己有能力时,以各种方式回报社会,请大家以宽容的心看待这种现象。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6名受助大学生毕业后杳无音信 捐助者表示有点失望 大学教师建议用一颗宽容心对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