猴子 发表于 2013-8-27 17:07:15

信任是公益第一生产力


  跟一位香港学者讨论过为何中国内地的捐赠率特别低,教授给出了一组数据:美国公民会把年收入的2%捐赠给慈善组织,属于世界范围最高的;而香港地区大概是1%,内地大约是0.01%,这是非常低的水准,大部分人也许都没有捐赠过。
  之后又和朋友谈起这个话题,一位做企业的朋友说,我不会捐赠,连街边乞讨的可能都是有组织的,钱最后都到不了真正需要的人手里。辛辛苦苦赚的钱,容易吗?还不如接济几个穷苦亲戚。那些所谓的慈善公益人,你信吗?
  当然我还没来得及告诉那位朋友,还是有很多人信的,他们是所谓的积极公民,在微博上,正是因为信,像微博打拐和免费午餐这种事情才会发生。
  古人说“人言为信”,儒家道德里说出的话就应该兑现。不过稍微有点生活经验的人都会说,这不是开玩笑吗?别人说的话怎么能全信呢?至少陌生人说的不能全信吧。据说,英国的儿童十大宣言里有“不与陌生人说话”这一条,流沙河在《文字侦探》里也引了《诗经》“无信人之言,人实不信”,就是说不是可信之人说出的话,其实人也是不信的。这倒是比较符合实际。
  而微博之所以能够促成微博打拐和免费午餐两件大事,实际上是由于“信人之言”的出现。于建嵘、邓飞等微博名人的信用,其实就是这两件事的“支付宝”。
  特别有趣的一点是,微博名人就如同当年人文生态尚未被破坏的乡村里的士绅们,他们为这群毫无归属感、临时聚拢的博友们提供了必要的归属感,他们的出现,为微博这个临时形成的人人社区,提供了一个基本的信用支撑点。
  马云发明了支付宝这种“第三方担保交易模式”大大促进了电子商务,很大程度上解决了中国电子商务的信任危机,中国公益如今面临当年电子商务行业同样面临的信任危机,这却不是发明一个“支付宝”就可以解决的,因为公益并非一手交钱一手交货,然后钱在安全的第三方停留一下就行了。当微博里出现几十万人同时在线关注打拐或免费午餐时,我心里还曾经产生过一个幻觉,微博社区的出现会马上让世界变得更好,会让“信”字回来。
  当然,期待整个社会的信用链条在微博上马上重建,这还是个幻觉。现在最大的问题是,面对一个公益上的争议,很难有理性的公共讨论,非常容易陷入相互攻击的局面里。
  公益人很委屈,我们做了那么多事,比从前老的慈善组织公开透明规范多了,还被辱骂。质疑的人也很愤慨,事不关己,我费心费力提了那么多建议你们还态度不好。更为重要的是,微博形成的人人社区,这时也显出不可爱的一面,各类谣言满天飞,而且不少都是带V的“信人”传播的。
  伪公益会对社会信用环境造成破坏,信用是文明的基础,是公益的基础,信任才是公益的第一生产力,所以,美好的明天并不是在“明天”就会降临,我们必须做好长期的准备。第一是学会一套行走江湖的本领——如何去识别谣言,如何识别伪公益,坚持与谣言作斗争,让伪公益者得到惩罚。第二是坚持去“信”。相信还是有一些公益人心是正的,他们只是经验尚浅,要监督他们,让他们做得更好。
      来源:晶报  作者:刘敬文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信任是公益第一生产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