瓦上雪 发表于 2013-8-28 21:59:41

【机构动态】从义卖明信片到骑行筹款“云下”的公益之路

 云下筹款活动中骑行的志愿者。
  “云下”设计义卖的明信片。
  摄影:本报记者杨观
  “云下·BeneaththeClouds”,诗一样的名字,属于一支公益团队。
  “云下”志愿团队的创办成员是一群热心公益的大学生,他们来自云南,现在在五湖四海不同的地方求学,有香港大学、香港中文大学、法国里昂大学、中国人民大学等。他们中有的就读于社会工作学系,也有的曾在其他公益组织当过负责人,现在他们正在努力创造一个更加专业的团队。
  “云下”在公益界还算新人,成员也还是一群没有走入社会的大学生,但他们了解到云南贫困山区学校的现状,并为之进行筹款活动援建饮水工程。虽然因为经验不足,善款尚有一定缺口,但他们对公益的热忱依然存在,并愿意为之付出加倍努力的行动。
  在云南省青少年发展基金会的协助下,一群家乡在云南,却奔赴世界各地上学的大学生们于2013年成立志愿组织——“云下·BeneaththeClouds”。创办成员来自香港大学、香港中文大学、法国里昂大学、澳大利亚国立大学、中国人民大学等海内外高校,目前正在申请成为云南省青少年发展基金会外围志愿团队。
  “云下”志愿团队旨在为热心公益的社会人士与贫困地区青少年之间搭建一个沟通交流的平台,实现二者的互帮互助,共同发展。“云下”主要致力于通过公益活动筹款,用于改善云南乡村教育、信息、技术环境。今年8月18日,“云下”组织了第一次大型公益活动——云南希望工程·骑行公益筹款活动,募集到善款24795.4元和大量物品,善款将为丽江一所小学修建饮水工程。
  开始短期支教带来的困惑
  “云下”志愿团队的负责人也是创办人之一徐菁,是一名香港中文大学的学生。就读于社会工作专业的她,选择专业时考虑更多的是专业的实践性强。没想到,她不善言辞的个性在专业的实践课程上遭遇过尴尬:“我们做interview(访谈)的时候,我都不知道问什么”,徐菁说。
  大一暑假,徐菁跟随传递童年教育促进会前往丽江玉龙县宝山乡的一所学校开始了近20天的支教行动,“我们的暑假时间从5月到9月,所以我才有时间参加这样的支教活动”,徐菁说。这次支教为孩子们带来了各种课程,包括主科及课外活动等,但也给徐菁带来一些困惑,“我觉得教语文、数学,我们没有当地的老师教得好,可能给孩子们的不是他们想要的东西。”
  徐菁还参加过贵州的支教行动,这样短期支教在徐菁看来并不会有立竿见影的效果,“我觉得长期支教更好些”,看到乡村学校的现实,她对支教有了自己的想法,同时对公益形式产生了思考,“物质支持很必要”。
  诞生公益机构实习的促发
  2012年12月在云南青基会的实习,更让徐菁对公益有了新认识。青基会每年开展大量公益行动,从援建水窖,到资助先天性心脏病患儿就医,以及徒步行动、开展希望工程教师培训等。实习过程中,徐菁也对创办公益组织并开展公益活动心生向往。“实习时参加了青基会的徒步盘龙江活动,那天天特别冷,我们走了盘龙江的下段,15公里,还在那么冷的天啃冰棒”,徐菁说,那是一次快乐的经历。
  与此同时,她的高中同学分散在全国以及世界各地读大学,他们都是从云南走出来的孩子,也深知云南山区贫困现状,于是,“云下·BeneaththeClouds”就此诞生。
  考虑到是云南人成立的团队,因此取了一个“云”字,释为:在“云下”,感受爱与希望。“并暗含关注云南地区不为大众所知的弱势群体的意思,以及我们是想踏踏实实的做一些事情,而不是飘在云上的感觉”,徐菁说。
  筹款明信片义卖所得有限
  团队有8名成员,现在在香港大学、香港中文大学、法国里昂大学、中国人民大学等高校求学,每月的例会都是通过QQ群进行。而在成立之初,团队对公益形式也有过矛盾,“一种想法是采取实物支持的方式,比如建图书馆、饮水工程,另一种是作为支教团体,但不上课,而是开展夏令营、兴趣班”,徐菁说这两种想法在成立之初出现过,最终采用了前者,也是考虑到山区学校物质缺乏的现状。
  此后,“云下”锁定了自己的公益形式,主要致力于通过公益活动筹款,用于改善云南乡村教育、信息、技术环境。目前,明信片义卖是“云下”长期进行的筹款活动。“云下”明信片之“云南色彩”正在位于金马坊的云公益爱心义卖屋进行义卖,每套12张明信片,义卖价25元。所有图片都是团队两位成员拍摄并设计的,分为“杏黄”“海棠”“琉璃”等。这套明信片设计出之后,在徐菁所在学校也进行了义卖,“卖出去100多套”,徐菁说。
  明信片义卖所得毕竟有限,因此,通过活动筹款势在必行。就在团队成立后,徐菁和队员也通过西部计划志愿者黄阿宝,了解到丽江永胜县羊坪乡水柯乐村一所小学的孩子们缺水的现状,因此决定为该校修建饮水工程。
  感悟经验缺乏造成的欠缺
  通过此次活动,徐菁和团队成员也意识到公益行动的不易,特别是在招募骑行志愿者的过程中,也遭遇了不解,“有人会觉得只是来骑行还不错,但要捐100块钱就不想来了”,徐菁说。而在招募中,他们也曾联系骑行俱乐部,以此扩大志愿者人数,却收效甚微,“他们主要是觉得路程太短了”,考虑到第一次开展骑行筹款活动,“云下”仅仅将骑行路线设置为南亚至海埂大坝,“有骑行爱好者问是不是骑到丽江,是的话就参加。”
  活动共有54个志愿者和42个骑行者参与,募集到善款24795.4元和大量物品如衣物、文具、书籍等。但距离3.5万的工程造价尚有一定缺口,徐菁表示,“云下”会继续进行募捐,争取在今年10底开始施工前把所有的费用募捐完成。
  接下来团队将会通过实地调研等开展活动,徐菁说传递童年教育促进会开展支教的过程中,会要求支教队员对当地情况写一份田野调查报告,“明年暑假会实地走访一些学校,写出报告来,这样更好一些。”
  而那些支教学校的孩子们现在还会和徐菁联络,“会跟我说感情问题,或者有些留守儿童,也会说生活中的事情”,徐菁说,她学的社会工作其实偏向心理学,因为常常需要进行个案辅导,而由此获得的留守儿童现状,也让她对农村地区的孩子们有所认识,并在之后的行动中有的放矢。
  “云下”在今年7月与云南青基会签订了意向书,在成为云南青基会外围志愿团队之前,尚有一年的考察期。“当时青基会的老师跟我们说过,每年做两三次活动就行,并希望我们能够坚持下去”,徐菁说。而通过第一次举办大型筹款活动,徐菁说:“我们虽不能行万里路,但这短短的路程,却可以为永胜县的孩子们筹得万卷书。同时这只是一个小小的逗号而已。它甚至不是休止符,只是划分出这一乐段的小小竖线。而下一个乐段,我们将继续投入其中,帮助孩子们。”
  目标
  为了两公里外才有水源的学校
  西部计划志愿者黄阿宝目前在永胜团县委办公室做志愿者,这位毕业于安徽理工大学的安徽小伙子实地去过这所小学。黄阿宝介绍,这所学校在高寒山区上,也是永胜县海拔最高的地区,当地气候以高寒低温为主要特征。学生上学统一实行走读制,到达学校一般需要1小时山间徒步。学校为20世纪90年代由当地村民投资兴建,又于2002年7月由公益机构投资重建。全校共有四个年级,4个班,55名学生,5名教师。学校无体育、音乐器材,无电脑、无网络。水柯乐小学有一间图书室,但仅有200册10年前的陈旧图书。学校目前没有自来水管,学生们的饮用水安全堪忧,急需修建饮水管道。
  “由于学校没有自来水,学生们的用水都是自己从2公里外的地方提水来用,而且来回提水的路崎岖不平,学生的安全存在很大的问题。”黄阿宝说。去年他们来到该小学,了解到他们的情况后便在互联网上发布募捐信息。
  为了修建饮水工程,需要从两公里外进行引水,因此需要铺设两公里长的管道,据当地预算,费用需要3.5万元。因此,团队成员们为了筹备这项活动,开始了骑行筹款之路。徐菁在教育咨询公司做过夏令营文案,“就把他们拉了过来,赞助了6000元”;有企业通过云南青基会为“云下”这个筹款活动捐款5000元;团队活动要运行,各种开支少不了,团队成员自己还凑了4700元。
  骑行开始有个启动仪式,“云下”选择了南亚风情·第壹城为场地,“他们很支持我们,为我们免费提供了场地。”不过,第一次做活动,团队对活动以及场地的要求不甚了解,“方案修改了十几遍,前后用了半个月,包括一些安全措施、应急预案、舞台设置等等”,徐菁说。终于在8月18日,“云下”组织了第一次大型公益活动——云南希望工程·骑行公益筹款活动。
  团队成员丁梦琪写下这样的日记:活动当天,我骄傲地穿上了活动的白色T恤与其他志愿者们一起工作,义卖明信片、制作工作证、为活动参加者解答各种疑问。我看见广场上和我一样头戴小黄帽的志愿者们挥舞着淡蓝色的主题海报,看见家在千里之外前来旅行的年轻情侣拿着明信片爱不释手,看见年迈的老爷爷抱起小孙子在募捐箱里投下零用钱……一切的一切,都如此肯定地告诉我:所有的努力都是值得的。
  (来源:云南信息报)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机构动态】从义卖明信片到骑行筹款“云下”的公益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