猴子 发表于 2013-10-23 17:33:22

“菲特”过后如何进行心理“减灾” 市心理咨询治疗中心医生给您支招



  “菲特”过后,如何修复心灵上的创伤、重建精神家园,成为宁波卫生部门的一项重要任务。

  近日,作为4支市级医疗救援队的成员,市康宁医院又有4名心理咨询师奔赴余姚重灾一线。自10月11日以来,已有三批专业人士先后在灾区开展心理援助,为灾区居民送上了一道道“心灵鸡汤”。

  随着救援工作的有序进行,在灾区进行心理援助的宁波市心理咨询治疗中心总结出一些水患灾害心理危机干预措施,对于灾区群众、以及奔赴灾区的志愿者进行心理“自救”“救人”、缓解情绪或有裨益。

  孩子心灵上的“洪水”

  往往表现于躯体疾病

  “灾区儿童、青少年是本次心理援助的重点人群之一。”市心理咨询治疗中心主任禹海航说。

  “遭遇重大灾难性事件,幼儿身心都会遭受严重影响,表现出紧张不安、焦虑恐惧、悲伤抑郁、孤独自闭,甚至呆滞、麻木等应激反应,影响正常大小便、说话产生困难、梦中惊醒,以及行为退化等行为。”

  这些情况,于心理医生们在余姚开展的心理援助中屡屡得到印证。

  一个10多岁的男孩受到洪水惊吓,一直不说话,直喊肚子疼。医生按压孩子的肚子,没有疼痛反应,检查身体各项指标也正常。经过系列心理救助,孩子终于哭出声来,再也不喊肚子疼了。

  一位刚上小学一年级的男孩,被快速涨起的大水惊吓得几晚上一定要粘着大人,好像又回到了婴儿期。

  “发生水灾,不要说孩子,即便是成人,也会有惊恐的情绪。”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张媛媛说,在余姚灾区,她碰到了多例有惊恐情绪的大人、孩子。

  “这是一种正常反应。经历了水灾这样的不幸,许多健康人都会出现类似反应。成人的心理调节能力相对要强些,随着时间的推移,惊恐情绪会慢慢减轻。孩子则相对要慢些。”

  如果发现孩子有惊恐情绪,心理咨询师建议,家长要多陪伴孩子,理解孩子的情绪和行为。“千万不要表现出对这类情绪、行为的厌恶,而是要鼓励和帮助孩子。”张媛媛说,可以告诉孩子,如果感到害怕就来拉家长的手或告诉家长。

  “一般来说,除了灾难带来的巨大影响,成年人尤其是父母的反应和表现,会影响到幼儿的反应。成年人的惊慌失措,失去保护与安全感的恐慌,会加重幼儿的负面情绪和创伤性体验。”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金琼说,要减少水灾带给孩子的伤害,家长先要稳定自己的情绪,如果自己无法排解,可以向专业人士寻求帮助。

  除了惊恐,一些孩子因涉水后感冒生病,从而产生焦虑情绪。金琼说,家长如果发现孩子坐立不安,焦虑,可以帮助孩子做些简单的放松运动或进行一些体育活动。

  心理专家认为,应对灾区不同年龄段的青少年,灾后心理危机干预需对症。

  学龄前及小学阶段的儿童,可提供给他们多种玩具,开展身体接触的游戏,还可以组织多人参加的集体绘画等活动。

  对于中学生,可以安排团体讨论,让他们充分抒发情感,教师或志愿者应及时进行认同和鼓励。

  此外,还可以组织年龄较大的孩子在力所能及的条件下参与救助他人,或围绕重建家园进行资料收集和方案设计,把对灾难的经验转化为创造力,将利于青少年灾后的快速心理恢复。

  事发后的3个月至1年

  灾后心理危险期不可大意

  “对灾区人民来说,与物质上的损失相比,心理上的创伤更应该引起关注。”这是心理医生们灾区之行暂时结束后的最大心得。“除了捐钱捐物外,我们还应帮助他们恢复生活的信心。”

  研究表明,灾难过后,灾难发生地的人们都会有不同程度的心理创伤或后遗症,患者常常会梦见或回忆曾经遭受的创伤,出现抑郁、焦虑、紧张的情绪,心理处于失衡状态,无法正常地工作和生活。如美国“9·11”事件后,有近1/3的幸存者患上创伤后压力症候群;事件8个月后,纽约的学龄儿童还在做噩梦。

  “在灾难发生以后,有效的危机干预可以帮助人们获得生理和心理上的安全感,缓解乃至稳定由危机引发的强烈的恐惧、震惊或悲伤的情绪,恢复心理的平衡状态。”禹海航说。

  禹海航前去开展心理救助的是受灾严重的余姚市陆埠镇,他告诉记者:“就我巡诊的情况来看,接触到的受灾群众中,约有八分之一有不同程度的应激反应,需进行科学有序的心理干预。”

  一位60多岁的老人被洪水冲走,被救上来后,一个劲儿地说:“大夫,我的心咋不落地?”经检查,老人的心电图、脉搏、血压值均属正常范围。最后经心理救助,老人的心安定了下来。

  余姚胡界村村民老李家中受涝严重,投入100余万元承包的鱼塘全泡了汤。因为是全部家产,老李一度产生悲观情绪。经过心理医生的耐心疏导,老李又重新燃起对生活的希望。

  据了解,比较严重的应激反应有“创伤后应激综合征”(PTSD),主要表现有:暂时的心理麻木感、恍惚感、对周围环境的觉察力减弱、暂时性失忆等;灾难事件持续的再体验,反复出现灾难的情境、梦魇、错觉;逃避明显会引起灾难回想的刺激,如相关的谈话、活动、地点或人物;过度焦虑或警觉,如失眠、易怒、注意力不集中、容易受惊吓等。

  “如果上述症状在灾难后立即出现,持续数小时至1周,通常在1月内缓解,称之为急性应激障碍;如果超过三个月仍未消失,则称为‘PTSD’。值得注意的是,‘PTSD’若得不到干预或治疗,将可能持续数年,甚至一生。”

  禹海航介绍,灾难过后的抑郁、悲伤、恐惧等负性情绪一般属于正常反应,大部分人会在生活恢复正常后慢慢康复。

  “但灾后心理危险期为事发后的3个月至1年,这段时间仍然不可大意。”禹海航告诉记者,“我们现在做得越多,之后发生心理问题的几率就相对较少。我们估计一下,这次出现严重问题的人不会超过10%,有可能控制在5%,多数人不会出现严重问题。”

  对受灾人群进行分类评估后,市心理咨询治疗中心根据不同类别人群制定了心理干预预案,对心理援助工作提出了近期、中期、远期目标和实施方案。

  “如同止血急救,早期的心理援助只是突发性事件下的心理危机干预,受援助者的心理创伤则需要心理专家长期持续地关注。”

  禹海航表示,市民如有需要,可以拨打中心的4条免费援助热线:87459595(宁波市心理援助热线)、81859666(宁波市未成年人阳光心理热线)、83865753(市心理咨询中心公共事务部热线)、87273666(市心理卫生协会)。

  “今后一段时间里,我们将按照自愿、连续、无伤害的原则,开通心理援助热线和灾后心理干预专线,确保灾区群众心理辅导不断线。”

  相关链接

  心理援助有技巧

  禹海航说,灾难过后早期的心理援助能起到缓解压力、疏泄情绪的作用。心理援助者在实施援助时应注意以下几点:

  在谈话中,援助者应尽量避免使用让对方感到自己心理有病的暗示词语以及与治疗、心理疾病、精神医学、精神疾病等相关词语。

  心理援助的谈话支持宜渐进引入,避免援助者直接询问心理伤痛。

  卸掉自身是拯救者的身份,与受灾者深度共情,避免说空话。避免反复对同一人进行各方面的问卷调查或心理调查。

  当受援助者哭诉时,要肯定其正常的感受和反应,不要阻止哭诉,适当引导悲恸者疏泄情绪;对受援助者在应激状态下出现的暂时失去理智控制的行为,应谅解,给予耐心陪伴。

  除了掌握本专业的知识和技能外,心理援助者必须认识到:心理是客观现实的反应。心锁需要心来开,但是灾难带来的精神重创,仅仅靠心锁是很难奏效的。作为心理援助人员,还必须将党和政府为救灾做出的重大决定、为灾后重建做出的切实可行的规划和部署,社会各界对灾区人民的关心、帮助和支持等方面的信息及时传达到灾民中去,让他们真正感受到“众志成城,抢险救灾”,“一方有难,八方支援”;让他们真切看到,未来是有希望的!

  (金晓东曾蔚)

  “第二度灾难”应避免

  心理专家告诉记者,一般来说,灾难发生后的心理反应可以分为三个阶段。在不同阶段,市民的心理与情绪反应各有不同。

  第一阶段是应激阶段,涵盖了灾难发生和之后一段较短的时间。这段时间里,生存是第一要务,受灾群众会进行自救、营救他人,并从灾难中尽可能地抢救财产。在这一阶段,人们联合起来对抗灾难。大部分人都有一种强烈的需求,希望能自立自济、重新掌控,乐观地认为会逐渐回到灾害之前的情况,心理问题并不明显。

  第二阶段,一般是从灾后几天到几周之内。随着救援工作的展开,越来越多的灾区群众脱离了危险,当劫后余生的庆幸与短暂的乐观情绪逐渐平复下来时,受灾群众会意识到援助的有限。

  灾后生活可能会面临各种压力,如经济上的困顿,在残破房屋中的担惊受怕。也可能在重建家园时取回财产、申请政府补助、寻求保险理赔、从单位取得协助,房屋清理等事情的过程中,因为一些规定、繁琐的手续、争论、拖延而感到失望和烦恼。这个时候,如果处理措施不得当,可能会使灾难救助过程成为“第二度灾难”。

  在这一阶段,各种各样的心理问题会凸显出来,如果没有伴随相应的心理援助,灾民很可能会因为发现灾难的损失和重建的困难而感到强烈的失落。

  第三阶段是恢复和重建阶段,这个阶段可能需要几个月甚至几年的时间。特别是在灾后整理和重建工作逐渐展开,受灾群众面临生活中的实际困难,分发援救物资,分配各方救援力量的时候,各种冲突矛盾可能会激化。对于受灾比较严重的地区,救援力度比较大,比较及时,而一些边缘地带的灾区群众可能就容易受到忽视,如果处理不好,会产生较大的团体心理创伤。

  获救后随之而来的各种实际问题,甚至很容易让人们对振奋人心的各种英雄事迹和生命奇迹的感动淡化。市民对灾后救援的要求不会停止在衣食上,会有更高标准和希望,需要更多的精神支持和安慰。

  针对这一情况,业内人士建议,有关部门应尽快完成从救灾到重建的功能角色的转变。相应的政府机构和职能部门尽快恢复正常运转,及时制定和实施重建工作计划,发布进展通报。对于不实言论,相关部门要及时澄清。

  同时,市民要通过广播等新闻媒介了解这次水灾发生后政府发布的各种信息,也要全面了解救援工作开展的全过程;然后,推己及人、将心比心,体会到救援工作的艰苦与不易,了解重建家园的过程更需要众志成城。

  (金晓东曾蔚)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菲特”过后如何进行心理“减灾” 市心理咨询治疗中心医生给您支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