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别人放在心上 —记象山农技义工陈淑芳
记者 易鹤
在美丽的象山半岛,有一位女兽医,26年扎根农村,业务精湛,还是一个热心肠。她叫陈淑芳,一个始终把养殖户放在心上,却几乎忘了自己的农技义工。
在采访中,养殖户说,陈师傅的故事说也说不完。
1987年,18岁不到的陈淑芳从金华农校毕业后,来到了象山县良种畜牧场工作。别看她年纪小,“挑花”(阉割)的技艺却是远近闻名。陈淑芳也乐于助人,常常利用休息时间,为畜牧场周边的养殖户义务“挑花”。
1990年,象山晓塘乡青年卢昌会开着三轮农用卡车来农场找陈淑芳。当时的卢昌会仅养了五六头母猪,苦于不懂养猪知识和技能,一直无法扩大养殖规模。说明来意后,卢昌会的勤奋感动了陈淑芳。从那以后,陈淑芳义务帮助卢昌会从外地引进了生猪新品种,指导他科学养殖。10多年过去,卢昌会养殖场的生猪存栏量超过1万头。2009年,卢昌会在猪场扩建改造中不幸触电身亡。家人面对突如其来的变故和万余头生猪,欲哭无泪。危急关头,陈淑芳又来了。她连续放弃了好几个双休日,一遍一遍跑晓塘,帮助卢妻照料猪场,照料孩子。当年的大年三十,卢昌会猪场的生猪大面积感染呼吸道疾病。接到卢妻的求助电话,陈淑芳二话没说,套上白大褂就赶过去诊治。处理完病猪已经到了深夜12点,当她拖着疲惫的身子绕了50多公里崎岖山路回家时,县城里早已是爆竹声声。当新年的钟声响起时,她收到了卢妻的短信:“淑芳姐,有你在后面支持我、帮助我,我们全家都有勇气重新振作好好生活下去。千言万语化作一句谢谢你!”
2000年的一天,陈淑芳应邀出诊泗洲头镇肖胡村。路过一座桥头时,她发现鸡棚边有位残疾妇女哭得非常伤心。一问才知道,原来她养的几百羽即将出栏的鸡忽然在一夜间死光了,损失惨重。回到家里,陈淑芳寝食不安,她想帮帮这位不幸的大姐。在与丈夫商量后,她拿出1万元钱,托人从金华买来10头优质大长母猪送给大姐,并且三天两头跑去指导,还送钱送物资给她渡过难关。肖大姐虽说话含混不清,却在栏舍上歪歪斜斜写着:“陈师傅好人”。
还有一次,凌晨一点了,沉睡中的陈淑芳突然被电话铃声吵醒。一养殖户在电话里焦急地求助:家里的猪难产了。陈淑芳揉揉酸涩的眼睛,驱车出发了。赶到农户家,诊断病情后,她把手伸进母猪的子宫里,每隔半小时一个,最后拽出来10个小猪仔。危机化解了,天也快亮了。陈淑芳洗了把脸,径直赶到了单位。
2012年上半年,陈淑芳接到上级部门的调令,即将离开象山前往宁波市区工作。原本,她打算再为养殖户上完一堂培训课后,跟大家说“再见”的。但早已得知消息的养殖户在培训课后,拿着60余名养殖户的联名挽留信给陈淑芳时,全场已经哭声一片。陈淑芳看着挽留信,回忆着走过的路程,从未有过的纠结让她久久不能平静。面对养殖户含泪的脸庞,倾听着养殖户发自肺腑的挽留声,她再也忍不住了,和养殖户们拥抱在一起,也成了一个泪人。回到家,陈淑芳的女儿懂事地说:“妈妈,他们比我更需要你的照顾,你就留下来吧。”陈淑芳望着女儿,既欣慰又愧疚,欣慰的是女儿长大了能理解和支持她的事业,愧疚的是她不能去宁波照顾女儿的学习生活。有了女儿的支持,陈淑芳坚定地撕碎了调令,选择继续留在象山。与此同时,她还义务帮助无力照顾子女的养殖户,把十多个孩子领回家,如同照顾自己孩子般同吃同住。
这些年来,陈淑芳每年都会收到20余件来自养殖户的感谢信和锦旗。面对纷至沓来的赞誉和感谢,陈淑芬很平静,她谦虚地说,能够帮助到别人,我也很幸福。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