瓦上雪 发表于 2013-11-14 21:54:55

缤纷“公益盒子” 将爱心打个包


多背一公斤
  “多背一公斤”是由网名“安猪”的余志海于2004年发起的公益活动,毕业于华南理工大学无线电工程专业的他倡导人们在旅行时多背一公斤文具或玩具,带给沿途的贫困学校和孩子,并强调通过旅游者与孩子们面对面的交流,传播知识和能力,开阔孩子们的视野,激发孩子们的信心和想象力。
  2006年,安猪辞去在北京的本职工作,全心运作“多背一公斤”。经过多年的发展,现在“多背一公斤”已经成长为专业的公益服务平台,其志愿者遍布全国各地。2008年,建立爱聚公益创新机构,开发出“一公斤盒子”等教育公益产品。
  各种各样的公益盒子丰富了贫困孩子的生活。供图

  儿童减灾笔记本、儿童急救包、安全知识课程、专业教官现场实训……日前,“减灾教育盒子”为经历了4·20芦山地震的孩子带来了别开生面的减灾教育。
  当支教老师不再需要有师范专业的背景,打开一个盒子,用72小时的时间,就可以成为一名合格的支教老师,为农村的学生带去一堂生动有趣的课外辅导课程。
  “盒子,就是一个产品框架,有一整套的设计理念。利用这套框架,我们就可以针对不同主题进行开发。”开发推广“盒子”公益产品的安猪认为,他们的方法是将设计方法标准化、流程化,让更多志愿者参与进来,针对教育问题提出解决方案,变成一个盒子,变成一个众包的形式。
  “盒子”助孩子灾难中逃生
  中国是世界上自然灾害最严重的国家之一,有着丰富的应对经验。但在救灾过程中,受灾害影响儿童的特殊需求和他们能起到的作用,往往难以被满足。如今虽有不少做慈善事业的社会组织和爱心人士都有意从事与儿童相关的灾害教育和减灾备灾工作,但却缺乏足够的知识和技能。
  自1989年起,联合国决定将每年10月的第二个星期三定为国际减轻自然灾害日(现改定为每年10月13日)。今年的国际减灾日,救助儿童会与壹基金联合发布双方联手打造的“减灾教育盒子”,以期通过此行动,促进灾害易发地区的儿童增强应对突发灾害的意识,并提高应对的技能。
  “减灾教育盒子”内包括使用说明、积木和模具小房子、模具小人、模具电线杆、演示用白纸、马克笔等物件;另外,还会向教师或其他使用人发放《减灾教育教师手册》。
  教师通过教师手册的课程设置,带领儿童通过模拟的感知性方法,让孩子更直观地理解灾害的原因和后果;通过引领儿童制作社区资源图让孩子发现身边隐患,并让儿童自己设计真实的逃生方案;让儿童在家庭和社区中主动承担识别灾害风险、宣传和协调的角色。
  对提升孩子自救能力相当有益
  “减灾教育盒子”由救助儿童会等设计,“多背一公斤”具体执行,通过在云南、四川、甘肃等地反复测试,并征求专家意见和多次讨论后,确定了“减灾教育盒子”的内容。直观性、真实性和主动性,成为了“减灾教育盒子”区别于传统减灾教育的三大特点。
  “芦山地震时,我们学校也有两个娃娃在逃跑途中受了重伤,治疗了半年才回学校重新上课。”一所参与测试学校的校长说,虽然学校从5·12汶川特大地震后就一直在开展地震逃生教育和演练,但能获赠儿童急救包等物资资源以及接受更专业教官的免费培训,对提升孩子的自救能力相当有益。“面对突发的各种灾害,单纯的知识讲授效果不尽如人意,减灾教育必须基于具体情境培养儿童独立判断和应急反应能力,当然更离不开反复的实践。”项目教官表示,儿童是自然灾害中最弱势的群体,针对他们开展减灾教育能提高儿童应对灾害的能力,降低伤害。
  “一秒钟”变成“超级老师”
  “减灾教育盒子”是“多背一公斤”团队最近才和壹基金、救助儿童会联合研发的公益产品,但这并不是安猪的第一个“盒子”,早在2011年,安猪就和他的团队研发了“一公斤盒子”。“盒子”团队做了一个大胆的决定,尝试将爱打包成一个一个小小的盒子,以便走得更远,到达更多的人。
  调查发现,老师有爱心及责任感,但教育观念落后,主张进行“个性教育”的选中率为零;教师大部分只懂语、数、外,超六成学校无法开设音体美育课程;留守儿童多缺乏安全感,教师却缺乏相应的心理疏导技巧,超四成学校希望能有志愿者为学生提供心理辅导。
  “一公斤盒子”就是在一个重量一公斤的盒子里,有足够一个班(36名学生)一节课所需的教学材料及可供一学期教学使用的活动卡片,同时还有提供给志愿者使用的“教学指南”。重要的是,课堂流程的设计可视化、流程化,让没有教学经验的志愿者,以及缺乏艺术专业技能的乡村教师,都可以轻松地开展一节生动有趣的音体美课。
  “一公斤盒子”分为美术、阅读、戏剧、手工四类,每个盒子里包括一门课所需的材料和一个简单易懂的使用指南,一线的志愿者或老师,只要填写一份表格,说明活动计划并承诺反馈,就可以免费申请盒子。“一公斤盒子”自从2011年11月来开放申请,一直受到广大老师和支教志愿者的踊跃申请。项目已经覆盖了全国24个省、市的247所学校,主要集中在云南、贵州、广西、四川等地。“盒子”团队每天最开心的一件事便是打开网站,看到老师和志愿者们在一线的使用反馈。看到老师和孩子们的笑脸,他们感到一切的辛苦都是值得的!
  强强联合更多孩子受益
  8月28日,9名年轻的志愿者在“一公斤盒子”的引导下,在72小时里,为广东清远佛冈第三小学的孩子们带去了两堂生动有趣的课外辅导课。课后,一位志愿者兴奋地表示,有了工具箱的指引,短短三天的支教工作可以变得轻松、专业、有成效。在“一公斤盒子”的引导下,志愿者和学校老师在课堂上更多是引导者而非传统的传授者,让孩子们实现群体学习,释放出更多的创造力和学习能力。在课堂上,即使是平时见识不广的乡村学生,在“一公斤盒子”的引导下,也能创造出让人惊叹、充满创造力的作品,孩子们认真听讲,对桌上的材料跃跃欲试。
  “72小时·一公斤盒子”支教项目整合了知名志愿者项目“72小时计划”与爱聚公益的创新教育项目“一公斤盒子”的创新特质,定位为“面向留守儿童,旨在提升留守儿童素质教育水平”的自助型公益项目,它根据乡村教育及志愿者支教的实际情况,专门定制了“72小时工具箱”,规范引导志愿活动实施流程,让志愿者能在较少教学经验、教学资源不足的情况下,通过新颖有趣的教学方式,令受助学生通过群体学习发展兴趣特长。
  当然,虽然有工具箱的引导,但作为项目开展的直接策划者和管理者,志愿者需要真正深入调研,了解、感受及发现受助儿童的需求,组建志愿团队,集体策划项目方案,并发挥才智将项目方案付诸实践,为留守儿童的学习生活带来实质性的帮助和改变。
  盒子必须“傻瓜化”
  “盒子,就是一个产品框架,有一整套的设计理念。利用这套框架,我们就可以针对不同主题进行开发。”安猪认为,盒子必须是“傻瓜化”的,在没有培训的情况下志愿者、老师也能用起来,他期望盒子的使用者有足够的自主性,在简单的指南之下体验甚至创造不同的教育模式。“下一步会更加注重教育设计,而不仅是教育实践。就是设计出更多元化的教育内容,更多的盒子。”
  “我们的盒子,更多是以学生为中心,包括小组学习、戏剧创作等。当志愿者把使用过程中的教学方法分享出来,信息就变成流动的,其他参与者想要实践前也会去看前人所做的东西,自己在设计的时候就可以更进一步,这就形成了一个学习的社区。”依托“一公斤盒子”,安猪团队推出针对大学生支教的“聪明支教训练营”活动,给大学生支教提供一个可行的方案。安猪说,教育是多元化的,除了主科和副科,还有大量的教育内容像环境教育、社区教育、个人心理成长等。这些教育内容与学生年龄、文化、地理等因素都有关系。比如同样是做灾害教育,云南的学校和河北的学校,学生要掌握和实践的知识是不一样的。这样需要创造的教育内容数量就会非常庞大,因此不可能仅靠我们去设计出所有符合各地情况的教育工具。
  盒子简介
  戏剧盒子
  盒子内容:彩色蜡笔、白色卡纸、头箍、双面胶、剪刀
  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角色扮演是一种自发和常见的游戏方式。戏剧表演可以让孩子们从新的角度去体会这个世界及表达自己的情感。先给孩子们分享一个故事,孩子们制作头饰的过程让他们进入角色,之后表演就是一场欢乐的游戏!
  手工盒子
  盒子内容:彩色卡纸、彩色皱纹纸、彩色海绵纸、印花纸、彩色纸绳、剪刀、胶水、使用指南、使用反馈表
  孩子们制作拼贴画的过程中可以发现不同颜色和质感的搭配效果。志愿者只需要出一个主题,提供白纸,孩子们就可制作出令人出乎意料的作品!
  阅读盒子
  盒子内容:小黑鱼([美]李欧·李奥尼)小房子变大房子([英]朱莉娅·唐纳森)鸭子骑车记([美]大卫·夏农)鸡蛋哥哥([日]秋上匡)鞋匠和10个小精灵([日]林水穗)十二生肖传说([澳]加布里尔·王)狼和七只小羊([德]格林兄弟)
  和孩子们一起讲故事是轻松愉快的。阅读盒子里包含了7本风格各异的绘本(图画书)。志愿者可以给一个班级的孩子展开一场故事会。或者,将活动与一公斤戏剧盒子结合,用绘本的情节作为戏剧表演的脚本。
  (来源:云南信息报)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缤纷“公益盒子” 将爱心打个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