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时间里 她把身边同事都发展成了“慈善家”
从16人的“老年互访团”到3000多人的“红蚂蚁”,朱红英一直致力慈善助老
七年时间里
她把身边同事都发展成了“慈善家”
朱红英(左)正在慰问环卫工人。
宁波公益网讯:宁波市江东区有个“红蚂蚁助老志愿者服务队”,目前有3000多名成员,多年来一直坚持服务老人,还经常有各种慈善帮助活动。
但很少有人知道,“红蚂蚁”的前身,其实是一个社区的民间爱心组织“老年互访团”,创办之初只有16名队员。
这个“老年互访团”,就是“寻找最美江东人”优秀候选人朱红英的父亲朱金元创办的,2006年成立。从那时起,朱红英便随父亲一起,把“助老”当成了一份事业。
更重要的是,在她的带领下,她的工作单位——宁波银行江东支行也把“乐善好施”当做了企业文化,先后获得“慈善爱心之星集体奖”、“宁波慈善奖”等。
父女自费办起“老年互访团”
华光城的老人们不孤单了
事情要从2006年说起。
那一年,朱红英的父亲朱金元年过七旬,多年的退休生活让他觉得过得“没意义”,拿着退休工资,却闲在家里,他整天琢磨着要做些什么事回报社会。
有一天,父女俩探讨起社会老龄化问题,讨论的结果是,他们可以做些事情帮助老人,让老年人的生活更多姿多彩。
想到就做,朱红英和父亲、母亲开始着手张罗起来,当时他们住在华光城,几番商议,决定成立一个“老年互访团”的组织,把老年人都凑在一起,“邻里互访、生活互帮、文艺互享、感情互动”。
与几位平时联系较多的邻居沟通后,大家都举手赞同,于是,一个有16名成员的“老年互访团”成立了。包括朱红英及其父母在内的16人,利用下班及双休日,一家家地敲开社区街坊的门,宣传互访团,期待大家的加入。
简单的上门游说起效不快,朱红英就帮父亲联系好太极拳、广场舞、唱歌、舞剑、手工活等老师,搭架各式各样的活动平台,吸引了不少老人,“老年互访团”队伍壮大起来。
同时,他们还举办一些出去“看祖国大好河山”的郊游,每个周末还举办“茶话会”,只要有成员过生日,互访团会集体庆祝,这些活动的所有费用,花费的都是朱红英的积蓄,但看着华光城的老人们不孤独了,她觉得值得。
“老年互访团”升级为“红蚂蚁”
她的同事也成了队员
当时,华光城社区有一位姓王的老奶奶,已经80多岁,内蒙古人,儿子在宁波成了家,便接她来“享福”。
但她不会讲宁波话,也听不懂,平时儿子儿媳上班,只有她孤零零地在家里,时间久了,她便想回老家独自生活。
互访团了解情况后,经常有会讲普通话的队员去找老人家聊天,还定期带她一起郊外旅游,慢慢地,王奶奶融入了大家庭,每天都神采奕奕。
随着互访团的影响力越来越大,2008年4月,江东区把它“接管”下来,发展壮大,改名为“江东区红蚂蚁助老志愿者服务队”,截止目前,“红蚂蚁”已经有35个分队,3200多名队员。
在朱红英的努力下,她所工作的单位,宁波银行江东支行也成了这35个分队之一,单位几乎所有同事都是“红蚂蚁”队员。
端午节,他们分头给江东区12个社区和3个敬老院的1800名老人送去粽子;重阳节,他们集体组织“老人就是宝”庆生孝老活动,带领80多位老人给多名老寿星一起过生日。
他们还经常组织文艺汇演、理财咨询、理发修鞋等服务,随时把爱心传递给身边老年人。
在她的带领下
“乐善好施”成了单位文化
除了做老年志愿者,朱红英还经常做慈善。她觉得,做好事后很愉快,但她知道,比做好事更有意义的事情,是带动周边的人都做好事,将这一文明传承下去。
朱红英是宁波银行江东支行的行长,大家都知道她是一位很有爱心的领导,不少人开始以她为榜样出去做义工,给一些贫困地区捐款,时间久了,“乐善好施”发展成为了一种企业文化。
以前每年新年之后上班第一天,银行都会花上数千元买了鞭炮,放“开门炮”,去年,朱红英在内部网上发了一份倡议书,号召大家把新年“开门炮”改成“新年第一捐”。
新年后上班第一天,8点30分,江东区慈善总会门前和走廊里挤满了人,全是宁波银行江东支行的员工,他们是来捐钱的,一个多小时的时间,他们共捐了近4万元。
今年初,朱红英知道宁波所有中小学开学之初都会发放《慈善读本》,她觉得这是传承“行善”很好的方式,经过商议,宁波银行江东支行捐资20万元,购买2万册读本发放给学生们。
朱红英说,企业融入慈善文化后,更好管理了,所有人都越来越有爱心,团队自然也就越来越有凝聚力,他们做大量慈善的同时,银行每年的业绩斐然,还先后获得“慈善爱心之星集体奖”、“宁波慈善奖”等。
“这完全是意外的惊喜,也许就是大家说的‘赠人玫瑰,手留余香’吧,我们这个团队会这样一直快乐地工作下去,”朱红英说。
来源:钱江晚报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