岁末社区送温暖: 形式灵活内容广 居民互助成风尚
新芝社区:爱心义卖助老人
胜利路社区:为老人戴上“暖心帽”
新芝社区:写副春联送邻居
又是一年岁末年终。走进甬上各个社区,“送温暖”无一例外地成了“主旋律”。
相较以往,今年的“送温暖”有哪些新变化?哪些举动于细微处温暖了他人心?对于“送温暖”还有怎样的期待?
上周,记者走访了海曙、江东、江北、镇海等辖区范围内的多个社区,探寻、感受这份冬日里的温暖。
岁末社区送温暖:
形式灵活内容广居民互助成风尚
记者董小芳通讯员王宝娥欧阳媛斐沈颖姚瑶文/摄
温暖送到“心坎上”
上周一,宁波迎来了新一轮的降温。可是在西门街道永丰社区一个简陋的出租房里,暖流涌动。
住在这里的,是社区的清洁工王阿姨一家。18年前,王阿姨从江西老家来到宁波,就在永丰社区当起了清洁工。从此,每天清晨5点,王阿姨的扫地声就成了居民最熟悉的节奏。
“她的勤恳负责,为我们带来了清爽的环境。送温暖,自然不能将她遗漏。”社区书记王利平告诉记者,不过对于送什么,可着实让社工们费了一番脑筋。
“送米、送油?虽说是点心意,但是总觉得没送到‘心坎上’;送慰问金?又怕显得过于直接,伤人自尊。”社工们几经思考,忽然想到王阿姨的孙子就在附近读小学,因为全家收入微薄,平日里也舍不得购买课外读物,于是社工们购买了几本少儿读本以及一套《上下五千年》,送到了王阿姨手上。
从王阿姨的笑容里社工们知道,这份“温暖”,着实送到了心坎上。
有同样感受的,还有社区内年过90的独居老人刘阿婆。“我们排摸过,社区内还有些住户使用的是直排式燃气热水器,刘阿婆就是其中一位。”王利平说,这种热水器将燃烧后的废气直接排放在室内,很容易造成一氧化碳中毒。“保安全也是‘送温暖’,于是社区内近日针对出租房和独居老人这两个高危人群,再次展开了安全排查和劝说整改。”
看着社工们不厌其烦地上门排查劝告,刘阿婆终于接受建议,换上了电热水器。从刘阿婆及其子女的声声感谢中社工们知道,这份“温暖”,毫无疑问也送到了心坎上。
诸如此类的贴心温暖,在甬上各社区内并不鲜见。记者在采访中发现,相较于以往的米、油、棉被“三部曲”,如今“送温暖”的形式更加灵活多样。
江东丹顶鹤社区的送温暖强调“因人而异”。“我们经过多年摸索得出,每户人家致贫的原因不一样,帮扶的方式也应该不一样。‘一刀切’很难真正实现扶贫帮困的目的。”社区书记黄菊芬告诉记者,笼统点说,送温暖的对象主要有三类,第一是因病致贫的,对这部分人来说,帮困资金是最实在的;第二类是低收入生活困难的,对他们而言,米、油、棉被等这些生活日用品就最实际;第三类是生活困难的独居老人,他们更期望的是精神上的关爱,因此陪着聊聊天,送些养生的红枣、桂圆之类的,老人就觉得很开心。
居民互助最贴心
2013年12月中旬,家住镇海胜利路社区的困难残疾人收到了一份特殊的礼物。来自社区“都阿姨手工坊”的热心居民亲手为他们编织了围巾、帽子、袜套、护膝等暖冬用品。
“我们手工坊有30个人,平均年龄将近70岁了。大家平时闲着喜欢做些手工活,也希望能尽自己的一份力帮助那些需要帮助的人。”负责人都阿姨介绍说,年初的时候,他们通过走访和到社区了解,排摸出了一份辖区内困难残疾人名单,于是便开始利用闲暇时间织围巾、帽子等保暖用品。
当都阿姨将这份温暖送到一位从小患小儿麻痹症的残疾人手里时,她眼眶泛红地说:“谢谢邻居们还记得我,你们送来的不仅是温暖,更是情意。”
这样居民互助的暖心事,在今年冬天的甬上社区,格外耀眼。
1月初,招宝山街道辖区内的一家养老院迎来了一场精彩的文艺表演,演员们都来自街道一个民间自治组织———残疾人艺术团。
“大家都居住在这个地方,平日里邻居们和社区、街道都给了我们很多的关爱。能够为辖区内的一些困难群体送上一丝欢乐和温暖,是我们最大的心愿。”艺术团负责人、车站路社区残疾人专干张老师介绍说,于是大家便利用闲暇时间排练节目,在岁末年终,为老年人送上一份特别的温暖。
“效果很好,老年人非常开心。本来我们只准备了40—50个人的观众席,后来看的人特别多,增加到了1000多个人。”张老师笑着说,目前他们“送温暖”的内容主要是合唱、舞蹈、器乐等,以后还将逐渐丰富。
除了织围巾、文艺表演等,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居民互助送温暖的形式相当丰富多彩。
上周五,海曙新芝社区居民自治互助中心门口,几张桌子、几条横幅,吸引了不少居民驻足参与。
正门口,四位社区内的书法爱好者泼墨挥毫,写对联无偿赠送给社区居民。“快过年了,图个气氛嘛,大家都是左邻右舍的,帮这点忙不算啥。”
对面,“七彩手工坊”的阿姨们摆出自己精心编织的手工艺品,栩栩如生的小马吸引了不少居民购买。“这些钱我们都会捐到社区互助基金,用来帮助社区内的困难老人。”
路口,几位居民将家里闲置的物品摆了出来,有热水壶、电话机、餐具、孩童车等十多种。“在家里放着也是放着,不如拿出来看看有没有人想置换,有人想买也可以便宜卖掉,钱我们打算捐给社区,马上就要过年了,希望能为社区里需要帮助的人献上一份温暖。”
辖区单位鼎力助
以往,年终送温暖“唱主角”的,永远是民政、残联等相关职能部门和街道、社区等。如今,记者在走访中发现,送温暖的队伍越来越壮大,除了热心居民,还有不少辖区单位也加入了进来。
上周,江东白鹤街道丹顶鹤社区就掀起了一股“微心愿”认领风,一份份的电饭煲、微波炉、保暖内衣等日用品送入社区部分低保户、独居老人、残疾人居民家中,让严寒的冬日里充满了温暖。
“‘微心愿’带动了不少辖区单位的爱心人士加入进来,通过认领心愿、志愿服务等形式,为身边的困难群众送上一份关爱和温暖。”社工介绍说,如江东区住建局的爱心党员就认领了社区17户困难居民的心愿。“他们说,东西虽然不是很多,但都是精心挑选的一份心意,希望在冬天能给困难居民带去一份温暖,并表示希望以后能长期形成帮扶关系。”
宁波市智慧城管中心的城管义工们也来到了丹顶鹤社区。“结合‘微心愿’和我们实际的走访,了解到7户贫困孤寡老人的信息,于是便送来了食用油、大米等日用品。”
接过这些爱心物品,家住白鹤新村的莫阿姨百感交集。“我长期患病,老公也是卧床不起。你们给我送来这些东西,还陪我聊天,真是贴心。虽然生活条件不是太好,但非常感谢还有这么多人在关心我们。”
市智慧城管中心办公室主任何东升说:“天气虽然寒冷,但是我们的心都是温暖的,我们努力多帮助一些身边的困难群众,多给他们带去一些所需的关心。也希望这样的送温暖,能让社区的困难居民感受到来自社会实实在在的关爱。”
相关延伸
甬上“送温暖”更重平时功
以往一说“送温暖”,似乎就代表着辞旧迎新的时刻到来了。但是记者近日在走访中发现,如今不少社区的“送温暖”,都已经不仅仅局限在岁末,而是更注重平日里的关爱帮扶。
江东区丹顶鹤社区建立起了三个日常送温暖的平台:一个是爱心超市。“这个爱心超市已经不仅仅局限于接受捐赠和赠送物资,更是社区居民互助互爱的平台。现在我们还借助网络的力量,居民的求助信息可以在第一时间发布,帮助也会更有针对性,更有效。”
第二个是心连心互助组,这是专门为老人提供精神慰藉、简单家政服务的志愿者队伍;第三个是爱心基金会,它是集结辖区内的爱心力量,为那些突然陷入困境或者政策无法照顾到的困难居民提供帮扶的爱心平台。
在新芝社区,每个月的19日,社区都会组织辖区内有专长的爱心居民和爱心单位,在社区内摆摊设点,为居民提供服务。“理发、心理咨询、配钥匙、法律援助、健康体检等等,都是我们社区居民。时间长了,影响大了,周边不少的个体户也加入到了我们献爱心的行列当中,服务摊位也越摆越长。”
镇海招宝山街道建立了“社区慈善帮扶基金”。依托社区慈善工作站,将应急救助的审批管理权下放,规定凡是救助金额在1000元以下的,可以直接由社区慈善工作站审批发放。此举使得应急救助的申请流程大大简化,资金从申请到发放由原先的一个月缩短到一周左右,困难居民获得救助更加及时。
“包括慈善一日捐在内的善款本就是用于扶贫帮困。因此,为了帮困更及时,我们在推行‘社区慈善帮扶基金’时就决定将其返还社区基金账户,用于应急救困。”街道相关负责人说,社区慈善工作站的工作人员根据救助对象困难程度、紧急程度及产生的治疗费用高低等实行分类,对困难居民因病、因灾以及子女求学等突发性事件或特殊原因造成家庭生活困难的,给予临时性、应急性的生活救助。
(董小芳)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