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走了 留下很多感动 一个平凡志愿者的 执着7年
宁波公益网讯:这两天,一个普通志愿者的突然离去,让很多市民自发怀念。朱治平,在北仑参加志愿者服务已有7年多。1月25日零点多,他因突发心肌梗塞,在老家安徽池州意外去世,年仅32岁。他爱的人和爱他的人,用自己的方式表达着无尽的哀思。
1
卖早点的副队长
朱治平没什么特别的爱好,性格腼腆,笑容平和。唯一能将他“点燃”的,就是志愿者活动。
昨天上午,朱治平的双胞胎哥哥朱治业在电话那头泣不成声。1月24日晚6点多,一家人回到安徽老家,欢欢喜喜吃了团圆饭,一切都那么幸福。当朱治业听到弟媳惊恐地喊着“救命”时,他亲爱的弟弟已气息微弱了。
“我不能哭,我不能哭……”连连提醒自己后,朱治业才勉强平静下来。他的回忆,带着我们走近朱治平,这个卖早点的北仑区志愿者协会疾控宣传大队副队长。
2004年,朱治平随朱治业来到北仑。2006年,他正式注册成为青年志愿者。从献血开始,哥俩一直努力用“付出”的方式融入这个城市。
只有高中文化的朱治平当过两年的操作工,原本可以学得更深入些,他却突然改行学做了早点。原因很简单,当了个体经营户,就有更多的自由时间参与志愿者活动。可这也意味着生活变得更辛苦。
就像一只上紧发条的钟,朱治平的时间被自己安排得满满当当。凌晨两三点和妻子一道起床做早点;上午9点多去北仑霞浦街道陈华浦社区上班,妻子继续看店;下午下班后再去买葱买鸡蛋,和家人一起为次日做早点而准备,一直要忙到晚上八九点才睡觉。夫妻俩在这里结婚,生了孩子,简单而充实地过着日子。
就连刚加入的志愿者也知道,这个卖早点的副队长是出勤率最高的志愿者。在志愿者们早起参加活动时,最常见的就是朱治平从自家铺里带来包子馒头。
2
最后一篇日志是助学项目
朱治平没做过什么轰轰烈烈的大事,话也一直不多,却有着难以形容的吸引力。他的离开,给并肩作战多年的队友们留下了难以弥补的伤痛。
1月25日早上10点多,北仑区志愿者协会工作人员张芳芳第一次确认朱治平的死讯。一直到当晚10点多,芳芳的手机几乎没停歇过,很多志愿者都不相信这是真的。每确认一遍,芳芳就觉得非常心痛。
不少志愿者发现,朱治平的最后一篇日志写的是“在路上,回头见亲们”,生前最后一条QQ签名,是北仑“阳光早餐一元捐”助学贵州山区孩子的事情。
记者翻看了朱治平的QQ空间记录,发现几年来他写下的每一篇日志,几乎都离不开“付出”,勉励自己如何更好地为别人服务,碰到服务问题如何解决,等等。其中有一篇的内容,是有人对他的志愿者服务提出了异议,他深刻剖析了自己的不足。
“那根本不是他的问题。”张芳芳说,朱治平习惯于对自己严格要求,只要出现一丁点小问题,他也会钻研分析,“他身上有一股超人的执着。”
疾控宣传大队队长冯波已是双眼红肿。她还记得1月23日聚会吃饭,朱治平谈到阳光助学的志愿者项目,没想到这竟然是大家最后一次见面。朱治平的离去,让冯波无比伤心。她清楚地记得,为在北仑举办的女排大赛开展志愿者服务时,朱治平连续四五天泡在场地,从上午9点到晚上9点,在体育馆里来来回回走十几趟;2010年人口普查期间,他所在的志愿者团队与玉兰社区结对,挨家挨户上门了解情况,傍晚才回家……
朱治平的认真、踏实,给很多年轻志愿者都留下了极深的印象。志愿者徐佩说,与他一起参加志愿者活动,很多时候会被感染,被感染着享受付出的快乐。
3
他,让很多人怀念
前天、昨天,很多市民自发地在网上贴出悼念朱治平的帖子,除了同事队友,还有不少受过他帮助的人们。大家在表达伤感的同时,更希望能把朱治平的这份精神延续下去。
一张张照片不断地被翻找出来:在敬老院为老人俯身剪趾甲的认真,在赛事现场汗流浃背维持秩序的辛苦,在献血车上输血时的微笑,获得宁波市优秀外来务工人员称号时的自豪,扫完雪后与队友们玩耍时的开心……不同瞬间的“朱治平”在网上涌现,逐渐拼接出一个“他”。
一组组数据,也见证了朱治平来到北仑后的各种奋斗与执着。租住的早餐店十几平方米,一家三口挤着住;贷款40多万元,刚刚购置了60多平方米的小房子,想让儿子落户北仑,好好念书;多次在论坛上晒出自己的手机号码,免费为大家服务跑腿;当上志愿者7年多来,累计参加志愿服务2000多个小时,献血1.8万多毫升……
“点点滴滴,细水长流。他所做的每一件事,每个人都能做到,但很少有人能一个人完成这么多事。”北仑团区委副书记江增辉说,朱治平是一名普通的志愿者,也是年轻外来务工人员群体的典型代表,是青春的榜样。
记者手记
高个子,格子衬衫,笑容阳光。这是几年前,我第一次采访碰到朱治平时的印象。不记得具体是哪一天,但记得他总爱对人说“我帮你吧”。就这一句话,让我感到特别温暖。
然后,是一次志愿者组织的公益远行。短短5天时间,朱治平一直在队伍里充当着后勤大队长的角色,任劳任怨。和他搭话的时候,他老是微微一笑,说:“我没事。”一起过马路的时候,他也会悄悄地走到女生们的外侧,似乎无时不考虑着保护别人。昨天采访的时候,志愿者冯波也说起,每当大家发现朱治平疲累的时候,他也经常说:“我没事。”大家就由着他了。
再然后,就是他托了一次“人情”。当我加入志愿者家园的QQ群后,才发现寡言的朱治平其实是一个相当活跃的人。有人通过微博向我们投诉志愿者工作不到位,他主动联系我解释了原因,并托了“人情”,希望媒体更多关注志愿者服务。
再也没有然后了。他比我大,我想叫他“朱大哥”,那是一个与其接触并不多的人的感受。听到他去世的消息时,我就想,如果生命可以再来一次,多么希望他能多一点“私心”,多关注一点自己。8岁的孩子需要爸爸,小家庭需要顶梁柱,最痛的痛只有亲人会一辈子承担。如果他还活着,被他帮助的人会更多更多,被他感染的人也会更多更多。
快评
不断地去给予就是最深切的悼念
□紫满
32岁的朱治平倒在了马年的门槛前。他的眼睛再也看不到人世间的阳光,他的名字和精神却会超越时空,永远被这座城市铭记。
他离世的消息,成了昨天本地微博上最让人悲伤的事件。在这条微博的跟帖里,不管认识不认识,每一个得知了他的事迹的网民,都自发地为他点上了一根蜡烛,寄托哀思。我们是如此地怀念他,因为我们都对爱充满了渴望,对这个世界变得更美好充满了期待,也因此对那些默默践行着付出与给予,如朱治平一样的好人充满了感激和敬佩。朱治平很普通,一名卖早点的外来务工者,宁波街头到处都是。但普通如他、平凡如他,内心却有着常人难以企及的精神高度和爱的追求———他从操作工改行卖早点,是为了可以有更多自由时间参与志愿者活动;他做志愿者7年,累计参加的志愿服务时间达2000多个小时,献血1.8万多毫升……他QQ空间里的上千篇日志,几乎只有“付出”一个主题。
付出,无疑是辛苦的,因为意味着牺牲。朱治平,为志愿者事业付出了时间、金钱乃至精力。但付出也是快乐的,就像有志愿者在日志里透露的心声“有一种快乐,你没有拥有过,就不知道其中的纯粹”;就像伟大的哲学家亚里士多德的断言———将在德行上合于至善的目标化为长久的行动,乃是幸福的源泉。从这个意义上说,朱治平的人生虽然短暂,却因为在人世间深深地刻下了一道爱的轨迹而“重如泰山”。他就像一朵花,散发着芬芳的气息,给人以温馨;像一棵树,庇荫万千行人,给人以清凉;像一盏灯,照亮黑夜中的漫漫长路,给人以光明……
他的内心,或许从未想成为让人敬仰和学习的道德标杆;然而,他自然而然的长久坚持,却为这个世界、为社会文明竖起了一个新的高度,一把新的标尺。用这把尺子,每个人均可丈量出自己的道德尺寸大小。然而,这样的一个高度、这样的一把标尺,却从来都不是专为仰视的目光而设的。毋宁说,它是为所有心中有爱、愿意付出的人留下的一块指路牌———平凡如朱治平的我们,只要持之以恒地坚持点滴付出、举手之劳,我们终有一天,也会拥有这样的高度和境界,也会感受到真正纯粹的幸福和快乐,而世界也必将因为无数点滴之爱的付出而真正变得更加美好!
在这个人世间,没有人是一座孤岛,也没有人可以独善其身。我们彼此相爱,相互需要。好人的离去,让我们悲伤,他留给世界的大爱却不能消散。我们因此希望,志愿精神能够真正成为无数人根植于心灵深处的执着追求,而不是被时刻仰望的光环。也正因为有这样的期待,所以,带着善意和爱心,不断地对世界和他人给予,就是我们对这位年轻志愿者不幸逝去的最深切的悼念!
来源:宁波晚报
许多的平凡能累积成伟大,朱大哥是模范。
我们是平凡的志愿者,向他学习就是对他最好的怀念。共勉!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