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应急演练真正成为必修课
宁波公益网讯:教育部在其官方网站上明确,中小学校每月至少要开展一次应急疏散演练,幼儿园每季度至少要开展一次应急疏散演练。(3月4日新华网)
谈及应急疏散,人们自然会联想到汶川地震。在生命陨落的悲歌里,亦有疏散逃生的奇迹。地震发生时,什邡市8所中小学教学楼完全坍塌,上千师生伤亡;而师古镇民主中心小学学生则在教师组织下,按照平时演练的路线迅速疏散至安全地带,将代价减至最低。被称为“最牛学校”。灾难无疑检验出应急疏散技能的含金量。
地震灾难倒逼学校安全教育改革。次年5月12日,“学生救援应急体系”在全国范围内启动;随后,“深入开展平安校园创建,加强安全教育及安全管理”亦被纳入《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自此,学校安全教育制度化轮廓渐已成型。
不过,国内学生安全教育落实情况并不容乐观。由于没有强制性规定及相应考核约束,绝大多数学校尽管都开设有安全教育课程或发有《校园安全知识手册》,但“有预案不预演”、“搞形式走过场”等共性问题依然明显。诸如“填填空、画画钩”等肤浅形式,根本无法确保安全教育的效果。笔者调查发现,许多中小学校会以“时间有限”为由,对疏散演练的次数执行“最低标准”,而一些民办幼儿园则更是行事敷衍。相对于教育部门的高度重视,每年仍多发中小学生及幼儿安全事故,则不能不追问反思。
安全教育关乎生命安危和社会安宁,不能挂在墙上、停在嘴边。在美、日等发达国家,疏散逃生、紧急救援等安全教育就是从娃娃抓起的,不仅周期长、内容多,而且注重细节和效果考核,是名副其实的必修课。盖因这些安全技能即便一辈子用不上,而一旦用上了就可能影响一辈子。
因此,出台《指南》固值点赞,而真正让应急演练的必修课成为挽救生命的关键一课,却任重道远。作为教育主管部门,须依法对学校开展“每月至少一次”的应急疏散演练及安全知识教育进行督导,尤其“在校生较多的城镇中小学、农村寄宿制学校适当增加演练次数”;同时补充完善有关强制性规定以及对在校师生的技能考核,并结合本地区实际模拟逃生细节,以达到“以演提能”、“授人以渔”的实效。
来源:宁波晚报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