种子的力量—鄞州银行公益基金会探索公益事业发展新路纪实
上图为2013年举办的“牵手夕阳,定格幸福”公益活动中的一个场景。
昨天,一个很平常的周日。
40岁的心理咨询师袁媛领着17个志愿者,在鄞州区横街镇上阵村的小溪里费力地从淤泥中拉出一只只塑料袋。
20岁的智障姑娘柴毅娜,从公益企业“天使味道”领到了1500元工资。
两个不知名的中学生,在开明街上的一家小商铺各拿了一把公益伞,消失在午后的细雨中。……
他们互不相识,但背后的支持者都是鄞州银行公益基金会。
这家基金会创办两年多来,通过企业化管理,将1000余万元善款作为种子资金,成功运作了30余个品牌公益项目,不仅使数以万计的人受益,还成功探索出公益事业发展的一条新路。
企业化管理
让有限的资金迸发出无限能量
鄞州银行自2003年成立以来,每年会在赢利中拿出一部分捐给慈善组织。2011年,在几位董事倡议下,鄞州银行股东大会通过一份决议,捐款1亿元,成立鄞州银行公益基金会,从参与公益活动向从事公益事业转变,有计划地履行社会责任。
当年12月15日,鄞州银行公益基金会启动,聘请宁波知名公益人士严意娜任秘书长。这是全国首家由银行发起设立的基金会。
基金会在员工构成和运作模式上既体现公益特征,又符合企业化管理要求。在管理层中,陈耀芳、丁国年和钱文龙等理事会成员都是鄞州区知名银行家或企业家,严意娜有过在外企从事管理工作的经历。他们用企业投入与产出的理念审视着每一个基金会准备资助的项目:是不是群众迫切需要?是不是可以找单位合作?是不是可以动员其他单位来做?
经过两年多的发展,基金会已逐步形成以理事会决策团队为核心、工作人员为骨干、志愿者为辅助的公益团队运营模式,目前有专职员工、义工10人。
“慈善是给予,公益是参与。”基金会理事长陈耀芳说,当初之所以将基金会定位为公益而非慈善,主要是公益可以用有限的资金作为种子,支持志愿者和志愿者组织服务群众,或者动员其他社会力量参与其中,让有限的资金发挥无限的力量。
鄞州银行公益基金会正大步走在公益慈善机构未来发展的路上。
市场需求分析
让公益满足群众最迫切的需要
“最难的是把善款有效地用掉、用好。”
在不到一个小时的访谈中,陈耀芳三次说到了这句话。
去年年初,他卸任鄞州银行董事长后,将心思都放在了公益基金会上。他和他的团队常常坐在一起,千方百计策划群众迫切需要而又切实可行的项目,但还是无法满足捐资人的需求。
他蓦然发现,宁波这座城市有着生生不息的爱心资源,也有着源源不断的个性需求,只是,整个公益项目的开发能力还不足,创新案例还不够,这在某种程度上已经影响了公益事业的发展。
他和他的团队加快了脚步,用企业开拓市场的需求分析法,挖掘社会需求,开发公益项目。
这些学生毕业以后怎么才能融入社会,减轻家庭负担?去年春天,严意娜第一次来到达敏学校,就为智障孩子的未来担忧。她脑海里浮现出了自己在资料上看到的台湾“喜憨儿”———一家致力于心智发展障碍人群终身教育和照顾的社会企业。能不能在宁波也办一家类似的公益企业?最终,曾在国外留学多年的韩科春与严意娜一拍即合。
2013年10月,在基金会的支持下,“宁波天使味道食品有限公司”注册成立,首批5名就业者是达敏学校的智障学生。目前,“天使味道”已经形成了日产1000罐手工饼干的能力,员工除了1500元的月收入外,还享受社会保险和免费工作餐。员工柴毅娜的妈妈说:“天使味道”给予我们这个家庭的不仅是一份工资,更给了她女儿一份自信,让她活得有尊严。
“天使味道”一出现,就获得了社会各界的青睐和支持,荣获宁波市首届公益项目设计大赛三等奖,并获得了爱心单位20万元资金支持,爱心单位纷纷订购其产品用于员工福利。
下一步,“天使味道”将帮助智障人士和其家人一起创业,在他们居住的社区或附近的商业街开设“天使味道”连锁店。
韩科春说,基金会给予“天使味道”的资金支持虽很有限,但在建平台、做推广方面支持很大,真是雪中送炭。
像“天使味道”一样,基金会推出的很多公益项目,是从群众的需求出发而设计的。
———山里的老人很少进城去拍照,有的去世后连张像样的遗照都没有。基金会推出“牵手夕阳,定格幸福”项目,两年来组织志愿者为鄞州区老人免费拍摄并冲洗照片3万余张;
———市民正在逛街,突然下起了雨,没有伞。基金会推出了“公益流动伞”项目,两年来在上千个借还点投放10万把伞。
一旦有人发现了新的社会需求,基金会便如获至宝,论证好马上实施。今年春天全市上下都在搞“五水共治”,志愿者袁媛发现四明山很多美丽的小溪里垃圾随处可见,便向基金会提供了需求线索,基金会论证后立即发起了“清水行动”,在每个双休日组织志愿者去清理小溪里的垃圾。
整合社会资源
动员更多社会力量参与公益事业
为了将有限的资金用在刀刃上,陈耀芳和他的团队将商业上的合作理念淋漓尽致地应用到了公益事业中,基金会和一个个志愿者合作,支持他们开展公益活动满足群众需求。
2012年下半年,宁波爱心市民捐助的甘肃省陇西县菜子镇先锋小学落成,该校校长向鄞州银行公益基金会求助,希望能再配几个老师来支教。由基金会出资聘请老师去支教得一大笔资金,基金会便采取了和志愿者合作的方式,推出了“牵手筑梦”支教项目,由基金会支付志愿者的路费、基本生活费和人身安全保险费。结果,志愿者报名踊跃,2012年8月首批5位支教志愿者来到陇西开始了第一棒,如今,已有四批19位志愿者接力支教。
基金会和志愿者合作带来的社会效应,一直绵延到了志愿者服务结束后。去年2月,家住江东区的劳剑刚支教结束后,和4位朋友筹资6万余元给自己支教的学校建设了集图书室、阅览室和音乐室于一体的“梦想教室”。
基金会还广泛和志愿者组织合作。
———我市许多古道没有设专人管理,基金会就和宁波三江汽车越野运动俱乐部合作启动了“大山里的公益行者”,由俱乐部的会员开车将志愿者送到古道清扫垃圾。基金会仅提供清理工具、统一的服装及志愿者保险,花费不多,却招募了大批志愿者。
———我市许多山里的老人行动不便无法到城里看病,基金会和志愿者组织合作,推出“名医下乡”,为城里的名医提供交通工具和赠送给老人的常用药物。该项目推出一年来,已经惠及了鄞州区近万名山区老人。
为了让有限的公益资金变成“种子资金”,基金会还采用“公益创投”的方式支持区域内公益组织发展,出资定期向社会征集公益项目实施者,仅去年就用122.83万元支持了社会组织实施的15个公益项目。
这些举措促进了草根社会组织迅速壮大,有能力自主开发和实施公益项目。基金会支持的宁波星宝自闭症家庭援助中心,已经从网上的家长QQ群华丽转身为在宁波市民政局注册的民办非企业单位,不仅有能力搞大型联谊活动,而且开始承接政府购买服务项目。
吸引社会资金
让公益事业可持续发展
鄞州银行公益基金会如果仅靠自身资金,做不了几个项目。基金会利用自身专业优势,搭建平台,引导更多的企业和个人在基金会这个平台上做公益。
基金会成立两年多来,共支出1700万元资金用于公益项目,其中700多万元是由爱心人士捐赠的。
“企业(家族)专项基金”项目是基金会利用平台推出的一个项目。爱心企业或家族设立基金后,与基金会签订委托管理协议,由基金会依照相关法律法规和专项基金管理办法进行专业化运作和管理。目前,已有宁波圣龙集团的200万元“圣龙基金”落地。
基金会还采取多种方式募集资金,仅在2013年就创新出了十多种募集方式———
定向募集。基金会配合鄞州区公安局开展爱心捐款,募集了上万元用于定向帮助刑事案件中受害者家庭的困难儿童。
艺术品募集。基金会在宁波博物馆举办台湾画家周子荐慈善画展,募得善款146.29万元。
活动募集。在基金会与市民政局主办的“首届宁波公益盛典暨年度公益人物颁奖典礼”上,多名爱心企业家出资64万元资助公益项目。
金融募集。基金会联合鄞州银行推出公益信用卡,志愿者的服务积分由银行折成善款后以持卡人名义捐赠给基金会。
媒体募集。基金会联合杭州91.8交通经济广播等建立杭州91.8幸福的士牵手基金,募集资金80余万元,专门用于杭州出租车行业的好人好事奖励和贫困群体帮扶。……
基金会同时创新项目实施方式,让出资者满意。
张斌桥菜市场的李老板找到基金会,说想出资助学。如何才能既达到助学的目的,又不至于养成学生等、靠、要的依赖心理?基金会决定采用为贫困学生提供勤工俭学岗位的方式,把34名贫困学生分成3组,周末轮流到张斌桥菜市场打扫卫生。学生们每去一次,基金会就从菜市场提供的助学款中拿出300元作为报酬。
“你们帮我开发的项目既新颖,又有意义,下次做慈善,还找你们。”李老板对基金会的工作人员说。
在一次次的公益项目开发和公益资金募集中,鄞州银行公益基金会开始由“操作型”公益机构开始向“资助型”公益机构发展,也使基金会获得了诸多荣誉,被市政府评为“优秀公益项目奖”;市红十字会评为“奉献服务奖”;市委和市政府授予“抗洪救灾先进集体”称号。今年初,被浙江省民政厅评定为“国家AAAA级社会组织”。
激发和培育公益爱心的积极探索
本报评论员
不断创新资金募集和使用方法,大胆尝试公益组织培育模式,创立和实施“天使味道”、“牵手筑梦”、“牵手流动公益伞”、“名医下乡”、“牵手夕阳,定格幸福”、“边行走边公益”等30多个公益项目……成立两年多来,鄞州银行公益基金会的公益之路越走越宽广,使数以万计的人从中受益,一些激发和培育公益爱心的积极探索值得肯定。
改革开放30多年来,中国经济社会飞速向前的同时,发展不平衡、贫富差距大等问题日益突出。全国各地有不少人、不少群体急需别人的帮助,也有一些人有能力、有意愿去帮助别人。宁波是座爱心城市、文明城市,市民中蕴藏着巨大的爱心力量、公益潜能。公益,可以理解为公众的利益,需要每个人的参与和行动。但好多时候,让大家付出爱心、参与公益,是需要有人激发、引导、组织和培育的。公益基金会就是这样一座桥梁和平台,既要为“需求”寻找“爱心”、为“爱心”寻找“需求”,做好二者的沟通和对接,更要把好不容易募集来的公益资金用好用实,像撒播的“种子”能够生根发芽、开花结果一样,吸引更多人支持公益、投身公益,各尽所能,形成合力。
鄞州银行公益基金会,不光为激发和培育公益爱心搭建了一座很好的桥梁和平台,还探索出了企业化管理、社会化动员、商业化合作等推动公益慈善和志愿服务发展的好理念、好办法。比如,根据社会需求遴选实施公益项目,很好地解决了公益“供需两张皮”的问题;先后培育了“天使味道”智障人士快乐就业、公益信用卡等具有“授人以渔”价值功能的长效帮扶机制;设立“企业(家族)专项公益慈善基金”项目,动员和吸引了更多企业(家族)参与公益活动;通过“公益创投”等商业化模式,孵化和带动了不少公益组织发展,等等。
我市的公益慈善事业正在发展、转型当中。鄞州银行公益基金会先行先试,积极探索,不光有利于自身的可持续发展,也是在为更多公益组织的又好又快发展积累经验、提供镜鉴。而这样的公益组织和积极探索越多,就越能让更多潜在的爱心暖流变成实际的公益行动,凝聚起强大的社会正能量,给更多需要帮助的人带去福音,让我们的城市、我们的社会变得更加温暖、更加文明、更加和谐。
宁波日报2014-5-19 A1版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