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MEL第27问:没有项目目标可以做评估吗?
国内的公益项目评估多是由基金会带动起来的,为了向捐赠人展示资助款产生的作用,说明项目值得资助,评估的重点往往放在了项目成果上。而成果评估是一种基于预期目标的评估,因此一提到项目评估,我们往往要问的第一个问题是:项目的预期目标是什么?
具体而言,就是执行团队希望通过项目干预让目标对象出现什么样的变化?成果评估所做的就是将项目干预后目标对象的状态与项目的预期状态相比较,得出项目是否有效,是否做得成功、值得资助的判断。
有明确预期目标的项目一定是经过了较为充分的项目设计,对其所要解决的社会问题进行分析后选择了合适的策略,然后才能确定一段时间内项目所能取得的预期目标。然而现实的情况往往是,公益团队有了大概的想法,就开始做所有自己力所能及的事了。整个过程中,可能只有一个推进的方向。比如,一个希望儿童更好地成长的项目,团队在社区放电影、组织亲子活动、找心理咨询专业的志愿者去学校给孩子做咨询……
类似这样对目标对象的变化没有明确预期的项目,能够做评估吗?答案是肯定的。
对于这种没有预期目标的项目而言,评估的工作内容在于找出项目干预对现实情况实际产生了什么影响,并尝试描述这种影响是如何产生的。它本质上也是对项目逻辑进行梳理的一种方式,其结果直接贡献于下一轮的项目设计,有助于明确项目目标。
那么如何进行无目标评估呢?除了以下两个方面与有目标的评估不同外,其他方面的操作并无大的差别:
1.提问的方式
在有目标的评估中,评估只需要回答项目预期目标是否实现了,因此所有的问题都是围绕着预期目标来设计的。这种情况下,对信息收集对象的提问往往具有较强的指向性。以访谈问题为例:参加了X项目后,你在A、B、C方面有什么变化?
对无目标评估而言,除了时间上有所限定外并无其他既定的答案范围。所提问题需要让信息收集对象能够充分地描述在项目干预后,自己知识、意识或行为上的变化,并尝试给出发生这些变化的原因。
以举例中的儿童成长项目来说,访谈家长的问题可能是:从X时间(项目干预时间)以来,你觉得自己跟孩子之间有什么变化?你认为是什么原因促使这些变化产生的?最终收集到的家长与孩子的变化可能是多样的,有些原因甚至与项目完全无关,比如一本书,学校老师的一堂课等等。但它往往能够提供经过实践验证的有效方式,即使这种方式并非项目本身所采用的。这些信息能够为项目确定长期策略的提供依据。
2.信息收集的对象
无目标评估对项目的影响保持开放的态度。所收集的信息实际上包含了有目标评估中的预期变化和未预期变化,而未预期的变化很多时候是在非目标对象身上发生的。因此无目标评估除了收集最终受益人的反馈信息外,还需要收集其他可能受项目影响的人群的反馈信息。
还以举例中的儿童成长项目来说,除了需要收集参加各类活动的儿童的反馈外,还需要收集参加活动的家长、社区居民、教师,以及在项目实施地居住但未参加活动的家长、儿童、社区居民和教师的反馈信息。
没有项目目标是客观存在的一个事实,但它绝非常态,只是项目从雏形走向成熟过程中的一个阶段。无论是一开始就进行充分的问题分析,进而确定策略与目标;还是先做起来,在项目执行过程中通过评估不断理清项目逻辑,确定项目目标。总之,项目要想实现质的发展而非停留在量的积累,就必须要有各阶段的目标
来源:社会资源研究所(SRI)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