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MEL第29问:这些成果都是你的项目带来的吗?
假设你正在实施这样一个项目,为来自贫困农村的妇女提供职业技能培训,帮助她们获得在城市从事家政工作的机会,目标是增加她们的经济收入。首次培训为一个月,上岗后还可参与提高班。你在培训之后,开始收集她们收入变化的数据,得到了图1所示的结果:
http://mmbiz.qpic.cn/mmbiz/IWhUm7qZlzjgthuibUnLaibPolM5QFaMAicXGE0f921nxqg3AxqvPagbaSnV2qUKfK1srwF5STT6ndOiaSyxia6q3Sg/0 即从你提供服务开始,她们的收入节节攀升。此时,你是不是会满心欢喜?慢着,慢着,先看看图2:http://mmbiz.qpic.cn/mmbiz/IWhUm7qZlzjgthuibUnLaibPolM5QFaMAicE88kSqqZSzrcdSVPAURNBSbBtOSPstIkWhehBuhXoJDnhy3yC2icHYg/0 图2中的蓝色部分,表示的是目标人群在参与项目前的收入情况。如果是情况A,那么你的项目可以说是没有起到什么重要作用,因为参与之后的变化趋势和参与之前的没有差别。而情况B则意味着参与之前其收入没什么变化,参与之后才出现增长,即项目产生了一定的效果。为什么可能出现情况A呢?也许是项目吸引的是那些本身主动性就很强的人,她们在家乡时,已经开始开动脑筋、用各种方法提高收入。而你的项目则成为了她们又一次的主动选择,当然,这个选择很不错,使得她们的收入保持继续增长。那么,是不是出现了情况B,就大功告成、可以在更大范围推广了呢?慢着,慢着,再看看图3:http://mmbiz.qpic.cn/mmbiz/IWhUm7qZlzjgthuibUnLaibPolM5QFaMAicZlnpUHatr89f5jy9JQg0AfenzqrzAq9uicmszdfS1dTkuWibppd5Fiarg/0 图3中的绿色部分,表示的是对照组在同一时间维度中的收入变化情况。如果是情况C,那么你的项目还是没有起到什么决定性作用,因为目标人群和对照组在同一时间的变化趋势完全一致。这是怎么回事?很有可能是在你开始项目的前后,该地区实施了鼓励妇女外出就业的政策,例如补贴路费、联系家政中介公司成批输出等等。当然,你的项目提供了专业培训,也许会让目标人群的收入起点更高,或者增长更快,但受到这样大背景的影响,其整体趋势与对照组基本一致。如果是情况D,即对照组在同一时间内,没有什么变化;而目标人群则是在参与项目后,收入才开始增长,这时你也许才会稍稍松了一口气。
上述所讲的,其实是在做归因的工作。归因可以分为三类:
一是不管干预活动是否发生,都会出现的成果,称为“无谓因子”(Deadweight)。如案例中的个人主动性,无论是否给这些人提供培训和工作机会,她们都会找到办法增加收入。还可能包括整体的经济增长,也对她们的收入变化产生了影响。
二是干预活动的发生,只是改变了成果出现在哪个目标群体身上,称为“转移因子”(Displacement)。仍以案例说明,假设家政市场已处于饱和状态,项目其实没有增加整体的就业机会数量,只是使得目标群体在家政市场中更具竞争力,而她们所获得的工作机会有可能被其他人获得。干预行为只是将就业机会从其他人转移到了受益人身上,而原本从事这一行业的人也大多为农村贫困女性。
三是成果的发生,是由于其他组织的干预活动带来的,称为“归因因子”(Attribution)。如案例中所说的当地政府推出的就业政策。
排除了这些之后的成果,才是你的项目所产生的成果。
三组图和概念讲解之后,你的内心是不是很不是滋味,可能开始出现这两种反应。1)想方设法找效果。“不对,不对,我们的项目还让妇女更自信了呢,一般的打工可不会这样”,“政府根本不会去我们去的这个村,太偏僻了。如果不是我们,她们受益的时间会延后”。2)竭尽所能批方法。“你难道不知道基线数据已经很难得到了,还想要过去一段时间的变化情况?!”“每个项目都做对照组,开什么玩笑,这怎么可能?!”
是的,你的反应正是我们想说的重点。归因,绝对不是为了让你感到所做的一切都有可能是徒劳,进而丧失行动的信心和勇气;也绝对不是为了让你追求无限科学的测量,非得要说清楚你的项目到底价值几何。效果重要吗?重要,但是真实的效果才能帮助我们进一步更好地决策。若想要“保险”的成功,或许你就不该开始。方法重要吗?也重要,但是在现实情况的各种约束下,尽可能接近真实就足够。毕竟,我们要的是足以做判断的依据,而非早已显现趋势后的那精确却冰冷的数字。
归因工作给我们带来的重要启示是:追求更精细的有效。它促使你思考还有谁在关注这一群体?还有谁、哪些事件会对这一群体产生重要影响?他们做了什么?效果如何?解决这个问题还需要什么?我们应当和谁、以及如何合作?现有的解决方案中,谁最有可能被排除在外?他们在哪儿?怎么才能接触到?
探寻真实时,就有发现自己并不那么重要的风险。能够基于真实继续前行,则需要非凡的勇气与智慧。得知“自己并不那么重要”的一瞬总免不了失望难过,但我们怎会、又怎应是为了重要而存在。考察真实的成果,不是为了说明自己有多重要,而是找到那些重要的、而又被忽略了的事情,继续去做。
(本文受 SROI Network-社会投资回报网络培训的启发,在此致谢)
来源:社会资源研究所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