镇海南一社区“亲情小院”不寂寞
独居老人们常得到一对夫妻照料
刘孝玲老人教严利芬做香袋。通讯员供图
宁波公益网讯:在镇海骆驼街道南一社区,有个院子名叫“亲情小院”,住在里面的以老年人居多。不过,常有一对中年夫妇忙进忙出,他们本来住在隔壁小区,但老人们看到他们,就像看到亲生儿女一样眉开眼笑。
这对夫妇中的丈夫叫李兴龙,两年来,热心肠的他和妻子严利芬两人,帮小院里的老人通下水道、修窗户、做饭,亲热得很,简直和一家人一样。尽管李兴龙已经54岁,严利芬已经49岁,老人们仍亲切地称呼夫妇俩为“小龙”、“小芬”。
一次雨后拔草引出邻里缘分
“亲情小院”位于南一社区童蔡方弄1—15号,小院里的房子是上世纪70年代的老房子,住在这里的大多数是老人和外来务工人员。
郑慧珍老人已经81岁,自退休以后,她就一直住在“亲情小院”,也是个热心的老外婆。而李兴龙住在“亲情小院”的附近,妻子严利芬是一名社区义务志愿者,在社区参加志愿活动时,她与热心的郑婆婆相熟了。
说起与郑婆婆的缘分,还得从一次拔草说起。2013年夏天的一天,严利芬跟往常一样下班回家,路过“亲情小院”的时候,看见郑婆婆一个人在小院里拔草。
当天刚刚下过雨,地面还有点潮湿,看见老人这么大年纪还蹲在地上,一步一步很吃力的样子,严利芬赶紧走进小院里,拿起工具开始帮忙。严利芬动作麻利,院里的杂草很快被清理干净。
“下雨后杂草长得快,也不能完全指望志愿者,所以很多时候都是我一个人拔,后来都是小芬来帮我弄的,这件事让我很感动。”郑婆婆回忆说。
严利芬此后了解到,“亲情小院”里住了好几位老年人,子女都不在身边,平常一些断电、坏锁等小问题都没法解决。她听在了心里,一有空就来小院找郑婆婆等老人聊天,帮忙做些家务。
把修锁、疏通管道这些活都包了下来
有一次,郑婆婆家里的洗衣机坏了,放水的时候一直漫出来。郑婆婆找了社区三个志愿者来修理,就是找不出原因,这下可把郑婆婆给急坏了。
严利芬叫来丈夫李兴龙。经过反复试验,李兴龙发现洗衣机并没有问题,问题可能出在下水道上。他拿起工具疏通下水道,不到半小时就把问题解决了。原来,因为常年不疏通管道,下水管口处的残渣日积月累,洗衣机里的水才会流不下去,导致漫溢。
经过这一次接触后,李兴龙也和郑婆婆熟悉起来。在一次聊天中,李兴龙得知,隔壁90岁龙月田婆婆家的纱窗门坏了,夏天关不上,老是进蚊子。当天下午,李兴龙就带上工具去龙婆婆家,修好门窗。龙婆婆回来后,发现门被修好,却不知道是谁帮忙修的,这事便一直搁在心里。
一天,李兴龙帮94岁的刘孝玲婆婆家修好油烟机后,顺便帮她修门锁。这时,龙婆婆恰好经过,一下子记起来,问他自己家的门是不是他修好了,李兴龙笑着点了点头。
自此以后,李兴龙便和院里的几位婆婆都熟悉起来。看着这些独居的老人,李兴龙心里挺有想法,他暗下决心要帮助这些老人,把自己的想法跟妻子严利芬一说,正好说到了她心坎上,原来妻子也正有此意。
老人称赞他们像自己儿女一样
“我们也是为人子女,她们有困难,我们能帮就帮。”得到妻子的支持后,夫妇俩人就这样把别人视为包袱的事给接过去了,两人一个主“内”,一个主“外”。
“亲情小院”每周一至周五的饭,都由社区食堂提供,到了双休日,则由老人们自己动手。李兴龙夫妇俩见状,只要有空,周末就到老人家中为她们做上一顿饭,或者接到自己家来吃。
得知刘孝玲婆婆吃饭总容易打嗝,为防止她被噎着,李兴龙总叮嘱妻子去看着。所以,很多次,刘婆婆吃饭时,身边总少不了严利芬的陪伴。
其实,李兴龙是388路公交车司机,严利芬在服装厂上班,两人也很忙。但白天有空的时候,李兴龙就会来老人家里转转,看看缺了什么,坏了什么。晚上,严利芬就给她们送些小菜、水果等,帮着打扫卫生,整理家务。总之,每天都少不了到小院里看看,风雨无阻。
“他们特别贴心,就像我的儿女一样”。”说起李兴龙夫妇,郑慧珍老人赞不绝口。她说,几个老姐妹都非常感激他们,这是她们晚年最大的福气。
李兴龙夫妇俩做的一切,居民们都看在眼里。来自安徽的陈朝进深有感触,写了一首小诗来描述这个温馨的小院:“左邻右舍赛亲人,互帮互助小院情,身处异乡胜故乡,共谱爱心暖他人。”
来源:宁波晚报(记者马涛通讯员董美巧)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