猴子 发表于 2015-10-16 11:00:00

帮盲人“文豪”找个伴,谁来当红娘?



  宁波公益网讯:“你是我的眼,带我领略四季的变幻;你是我的眼,带我阅读浩瀚的书海;你是我的眼,让我看见这世界就在我眼前。”这首《你是我的眼》曾唱红大江南北。对家住海曙区段塘街道新典社区的盲人陈效平来说,歌曲里的一字一句,唱出的都是他的心声。

  昨天是第32个国际盲人节。根据第二次全国残疾人抽样调查,宁波市残疾人达36.6万人,其中视力残疾有4.8万人,他们大多从事保健按摩职业,但陈效平却是特例。

  44岁的陈效平长得儒雅阳光,一双眼睛虽然不能视物,但看起来也是明亮清澈。陈效平一直一个人生活,不但能自己洗衣收拾,还能用耳朵在电脑上“听音”炒股,尤其难能可贵的是,专注于写作的他,还获得了中国民间文艺最高奖项“山花奖”。

  怎么才能找到一双属于陈效平的“眼睛”———帮他找到人生的伴侣?海曙区残联找到东南商报,想在盲人节这个时间点,帮他合计合计这事儿。

  记者卢科霞通讯员毛一波陈亮

  重生:“没有视力但还有听力啊”

  昨天上午,记者在海曙区残疾人综合服务中心主任李雪君的带领下,来到了陈效平家。百余平方米的房间收拾得整整齐齐,秋日的馥郁桂花香通过窗户不断渗透进来,阳光照耀在靠墙那一面大大的书架上……这里干净文气得简直不像一个盲人的家。

  说起眼疾,陈效平微笑着淡然地回忆说,12年前因为一次突发事故而双目失明,一级全盲的他如今仅剩下些微的光感,“知道你们来,但只能看到影子,人的面目、身形看不确切。”摸索着,陈效平倒水、斟茶,熟稔利落。

  “以前正常的时候,我听人说,失明是所有残疾中最痛苦的。现在可算是体会到了。”陈效平说,他也曾深陷失明的阴影里一直走不出来,感觉自己就是个废人,促使他走出低谷的是一项儿时的兴趣爱好。“我从小喜欢写作,作文常被老师当作范文,家里也有近千本藏书。”因为各方面的原因,陈效平从学校毕业后,从事了会计行业,“那时觉得没当成作家很遗憾,但兴趣爱好一直都在,每天都会看看书。”

  失明后,陈效平觉得人生没了希望,把所有的藏书送给了亲朋好友,自己只留了个收音机。“没有工作,只有一片黑暗,分不清白天和黑夜,只能用耳朵听听收音机。”

  有一次,电台播出路遥的长篇小说《平凡的世界》,陈效平曾读过这部小说,用耳朵重温时,他脑中灵光一闪———“对呀,没有视力还有听力,我可以用耳朵继续阅读!”这个瞬间产生的念头,最终让他走出颓废并重新找回了人生的自信。

  起初,陈效平不断托家人购买文学作品的录音带,每天如饥似渴地倾听。但久而久之,可供选择的录音带越来越少。后来,他找到了一款专供盲人使用的读屏软件,通过读屏软件,他学会了电脑操作,开始用耳朵重新与文学相伴。

  写作:每年30万字出版量的高产作家

  在日复一日的听书中,陈效平萌发了创作的冲动。“失明后,我的心反倒静了下来,没了烦躁感。”初次创作,陈效平花3个月时间写了一部8万多字的长篇武侠小说。

  从这里起步,陈效平在文学创作的路上不断前进,两年前凭借小说《挖出来的风波》及其在民间文学创作中的综合成就,获得了第十一届中国民间文艺“山花奖”之新故事创作奖,全国获此殊荣的仅有5位民间文学作家。(注:“山花奖”是经中宣部批准,由中国文联和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共同颁发的国家级民间文艺大奖,与电影“百花奖”、电视“金鹰奖”、戏曲“梅花奖”、舞蹈“荷花奖”等,同属我国文艺界最高奖项。)

  现在,陈效平的工作效率基本保持在每年30万字的出版量。“《故事会》、《故事林》、《今古传奇》、《山海经》……国内主流的故事刊物,几乎都刊出过我的作品或有专栏约稿。”记者算了下,平均下来,每个月要有2万多字的出版量,对于任何一个文字工作者而言,这都可以称得上是高产。

  “有时一些作品得了奖,对方来电需要出席颁奖礼,但我一般都很抱歉地回答,身体不方便。经不住对方细问,我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帮盲人“文豪”找个伴,谁来当红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