甬城志愿服务“不打烊”
本报讯(记者陈胜男通讯员张旦旦)寒日里,出门时我们常不自觉地将双手缩到衣服口袋里取暖。可有那么一群人却恰恰相反,他们伸出双手,送上微笑,这一群人有个响亮的名字———志愿者。
1月22日,由市文明办、团市委、市春运办主办,市交通团工委、浙江工商职业技术学院团委、市卫生计生委团委、上海铁路局宁波车务段团委、海曙团区委、海曙区文明办、铁路南站综管办、81890志愿服务中心、市公交总公司团委、中国电信宁波分公司团委、中国移动宁波分公司团委、中国联通宁波分公司团委、宁波市邮政局团委等单位联合承办的志愿者行动启动,来自各单位的志愿者在铁路宁波站正式上岗。一组来自团市委的数据显示,1月22日至2月6日期间,每天有70名志愿者在火车南站南广场、火车南站候车大厅等地开展南站广场区域指引、公交线路乘车指引、火车时刻表咨询、春运知识咨询、广场区域环境卫生、文明督导等引导咨询服务,以及提供针线包借用、医疗服务、热水姜汤、扶老携幼等服务。
火车站的人流密度极大,相对而言是最需要志愿服务的地方。除此之外,机场、公交专线等交通枢纽场所也活跃志愿者的身影。记者还了解到,社区、养老院、医院等地也有个人和社会组织主动承担起这份温暖你我的志愿服务行动。
红烛义工服务队:低龄老人为高龄老人服务
本报讯(记者罗湘波)“元宵节要为老人热闹下。”“文艺组唱戏,扶老组理发怎么样?”昨天,海曙区红烛义工服务队队长黄爱萍,跟队员们商量起了元宵节的敬老爱老活动。过去的冬天,他们不时带养老院的老人们看文艺节目,坐地铁,为他们修脚理发等,温暖老人们冬日的心。
海曙区红烛爱心义工服务队,在志愿者队伍里算是比较特殊的一支———100多名队员除了3名新加入的年轻队员外,多数队员年纪都挺大,队伍平均年龄已经有60多岁,用黄爱萍的话是“低龄老人为高龄老人服务”。
敬老服务,他们坚持了多年。这个冬天,平均每周他们都会去养老院敬老。前阵子海曙区广安养怡院老人就接受了红烛义工队的修脚服务。
提出给老人冬天修脚的,是新加入红烛义工队的年轻人小黄和小曹。小黄和小曹30多岁,是足浴公司的老板,他们想到冬天老人腿脚不便,于是有了给老人修脚的想法。“老人的脚容易出现鸡眼、老茧、嵌甲等问题,这个可以由我们公司专业的人上门做。”
小黄和小曹说得有道理,没想到老人们却有自己的想法,有人说自己长这么大从没修过脚,让年轻人来修脚更加不好意思。有一个老人说:“子女一般都不会给爸妈修脚。”不过,在黄爱萍劝说下,最终老人接受了红烛义工的修脚服务,12位专业的足浴师义工为40多名老人修了脚。
“这几个年轻人还真的很细心,那天很冷,他们不停根据每个老人体感调节水温。”黄爱萍赞起了自己队里的新人,“这个水的温度,是我们义工对老人的关爱热度。”
黄爱萍说,老人的趾甲比较硬,有的老人的趾甲往肉里长,有些疼得走不动路,但这个一般的护理做不了,得足浴师用专业的修脚工具才能处理得好。
随着队伍不断壮大,红烛义工队已能为老年人提供理发修脚、文艺演出、趣味活动等志愿服务。黄爱萍说,通过分工明确的小分队,老教师艺术团、扶老组、唱歌组、活动组等专职队伍,更好地去服务养老院的老年人。
客流中的“蓝精灵”:给过往旅客指引顺风路
“蓝精灵”志愿者们在铁路宁波站为旅客提供服务。记者许天长摄
本报讯(记者张颖通讯员毛一波)最近你走进铁路宁波站,很容易会看到一抹抹蓝色的身影,伫立在穿梭的客流中。这些身影有个共同的名字———“蓝精灵”志愿者,他们微笑着引导乘客乘车、为旅客提供多方面志愿服务,两年以来坚持不懈地重复着这些行动。
昨日,午后的阳光正暖。可在铁路宁波站南、北两个广场的地下一层,低温却令人顿觉寒冬依旧。57岁的黄吉善,这几天一直在南广场地下一层通往地面的手扶梯旁的咨询台服务。前两天连续17个小时高强度的服务,令他早已沙哑的喉咙变得生疼。“难受时喝点水缓缓,今天的客流已经少多了。”说话间,一波出站的游客朝手扶扶梯涌来,有不少带着外地口音的游客在看完指示牌后,直接奔向了黄吉善与他的同伴。
“师傅,请问江北方向怎么走?”“停车场C区怎么走?”一个个问题扑面而来,黄吉善和他的“蓝精灵”队友们一一耐心答复完。这样的问题,他们每日要重复成百上千遍。
“28个固定成员,年龄从18-89岁不等,每天都做着这样微小的服务。”陈有财是“蓝精灵”的老大哥,今年60岁。在他看来,他们虽然做着再普通不过的志愿服务工作,但只要能方便和关照到别人,就能让他感到无比欣慰。
从陈有财口中我们得知,“蓝精灵”志愿者服务队成立于2013年12月,最初只有17名成员。这名善用电子产品来查看排班、加强队员沟通的“老大哥”,在服务队成立后几乎天天到岗,早7点到晚7点,他的身影穿梭在5个服务点,来来回回引导旅客,查看每个志愿者服务点人员安排是否妥当。“地下4处、地面1处,5个点都保证3名志愿者。”在他看来,出门在外都不容易,予人帮助能做多少都是好的。
文化家园陈鸿江:楼道里的“81890”
本报讯(记者陈胜男通讯员毛一波)“天虽冷,可人心暖。”家住海曙区南门街道文化家园的徐老伯这么对记者感叹。在过去这段寒冷的日子里,徐老师得到了隔壁邻居陈鸿江师傅无微不至的照顾,让他的伤腿很好地度过了恢复期。
1月底的一天,恰逢寒潮来袭,家住文化家园的徐老师独自骑着一辆电瓶车去办事,回来的路上不小心与另一辆电瓶车相撞,他的脚不仅受了伤,伤口还很大,一直流着血。徐老师推着车一瘸一拐地回到小区,他受伤的消息很快被邻居陈鸿江师傅知道了。陈师傅赶紧开出自家的小汽车,将徐老师送去了医院。到医院后,陈师傅跑上跑下,帮忙挂号、找医生、拿药,一直忙活到晚上9点多才回家。徐老师回忆起那一幕时不停地感慨:“能跟老陈成为邻居,真是福气”。
出院后,徐老师每次去医院复查,都是陈师傅陪着去的。“现在邻里之间大多是‘门镜里看人’,遇到生病、摔倒,就算不躲,能帮忙拨个120已经算不错了。可我的老邻居不仅忙前忙后,还每次陪着我去复查。大年初二我脚拆线,也是老陈陪我去的,实在是比亲人还亲啊!”
万安社区居委会工作人员说,在这个寒冷的冬季,他们推出了“社区亲人在行动”活动,不少市民主动报名承担志愿服务,陈师傅就是他们中的一员。“一直以来,老陈的服务范围在不断地扩大。”居委会工作人员说,谁家晒在外面的衣服掉在地上他会帮忙去拾捡;谁家老人生病需要照顾他会现身;谁家家电需要小维修他会出手……有事只要找老陈,一准儿就给你解决好。邻居们都说,和老陈做邻居是大家的福气,他就是楼道里的“81890”。
来源:宁波晚报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