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3数字人生 发表于 2016-5-12 10:47:36

你帮我,我帮他,他帮你…—江北繁景社区有个爱心“邻里邦”


CFP供图
  宁波公益网讯:邻里之间,你帮助我,我帮助他,他帮助你,形成一个自愿组合的“互助链”,这就是江北繁景社区开展的“邻里邦”爱心项目。从今年1月初至今,社区居民通过多种形式结对的“邻里亲”已有17对,目前,整个文教街道已开始推广这种近邻互助的模式,让大家一起加入到“邻里邦”的爱心家庭中来,促进邻里和谐与友爱。

  受助居民主动请缨帮助邻居

  1月初的一天下午,社区居民李女士找到社区居委会,希望在社区里可以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儿,来帮助那些曾经帮助过自己的邻居们。

  原来,在很久以前,李女士一家曾陷入困境,社区的“爱心小屋”团队得知后,立即在社区里为他们家组织了捐助活动,而她也得到众多邻居的善意帮助,度过了那段最困难的日子。

  对于大家曾经的无私帮助,李女士一直将这份温暖记在心里。她说,“现在我终于可以回馈邻居们,也让我的两个孩子记住这份善意,把爱心传递给更多的人。”在社区的牵线搭桥下,李女士很快就和已经94岁的金奶奶结成了对。

  从那时起,无论是老人的起居饮食还是家务出行,只要能帮上忙的,李女士就一定尽心做好。邻居们都对金奶奶羡慕不已,称老人有了这么个“邻居女儿”,再也不用担心没有人依靠了。

  其实,在大家纷纷称道金奶奶福气好的同时,并不一定知道,金奶奶也是一个非常善良、有爱心的人,在去年的慈善一日捐活动中,老人把自己积攒下来的3000元退休金捐给了社区里需要帮助的困难群众。

  楼上楼下互助传递爱心

  无独有偶,跟李女士一样得到邻居帮助后,也想着要去帮助其他邻居,传递这份爱心的居民在繁景社区还有好几位,家住丽晶国际的沈女士也是其中之一。

  上月初,丽晶国际的居民沈女士在“家住繁景”的微信群里发布了一条求助信息:“亲爱的邻居们,请问哪位本周五、六有空,能帮忙给2周岁的宝宝喂喂饭,换换尿片,主要怕家里老公搞不定。”

  此消息一发布,周围热心的邻居们就纷纷回话:“你住在哪一栋?”“有性别要求吗?”“我年纪轻,不知道行不行呀。”最后,家住沈女士楼上的叶阿姨,“杀出重围”,和沈女士结成了这对“邻里亲”。

  沈女士事后很激动,她在“家住繁景”里发布了这样一段话:“我的孩子出生时,住在重症监护室,当时就全靠社区居委会帮忙,帮我找志愿者给孩子送奶,风雨无阻。现在宝宝2周岁了,每次带着宝宝出门,碰到邻居阿姨们,我都会跟宝宝说,你现在能这么健康地成长,真的全靠她们的帮助……”

  为了回馈邻居们的无私帮助,现在,沈女士利用周末空余时间,当起了社区“鲁冰花妈妈绘本团”的志愿者义工,不仅给社区里3-6周岁的孩子们进行绘本阅读,还一对一地教妈妈该如何帮助孩子进行阅读。

  退休医生成了邻居的“家庭医生”

  家住国际村的郑女士,退休前是街道卫生服务中心的全科医生。自从几年前她退休后,就主动到社区报到,成为了社区里定时定点的“常驻”医生。无论刮风下雨,每个周二上午,她都会准时来社区为大家免费义诊。

  今年年初,社区开始试点“邻里邦”这种近邻互助的结对模式,郑医生积极参与到了其中。“整个社区里有需要的居民,我都希望能帮一把,更何况是近在身边的邻居们呢。”郑医生这样说。

  如今,她早已和两位邻居结了对,既是邻居张老师的“家庭医生”,又帮曾经动过心脏搭桥手术、身体行动不便的老人做“保健医师”,每周两次主动上门量血压。

  从年初至今,在繁景社区,至少已有17对邻居结成了这样互助的“邻里亲”,而“邻里邦”这个名词,也在社区,乃至整个街道逐渐响亮起来。“从去年8月份开始,我们充分考虑辖区内重点人群分布、业态资源、地域特点等情况,并结合‘一张网’建设的要求,对街道进行了科学合理的调整,把整个街道划分成48个网格。按‘1+1+X’的网格工作力量配置原则,配置了25名网格指导员,48名网格长,287名网格员,在社区进行大量走访、协调反馈、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推进社区创新发展等职能。”

  “繁景社区的‘邻里邦’模式正是街道根据居民日常生活中的需求摸索出来的,发展到现在虽然时间不长,但居民普遍反映很好,因此,接下来,我们将在街道的各个社区推广这一模式,让更多的居民从邻居的帮助中受益,并将这份爱心传递下去,让邻里之间更加和睦、友爱。”文教街道有关负责人告诉记者。

  来源:宁波晚报记者:吴震宁通讯员:姚瑶 朱君 赵琦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你帮我,我帮他,他帮你…—江北繁景社区有个爱心“邻里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