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社区矫正人员去"标签" 党员志愿者带他们做志愿服务
宁波公益网讯:“只要有空,我就去人民医院的门诊大厅做导医,不仅帮助了他人,自己的精神状态也逐渐调整了过来,更好地融入了社会。”小张是北仑区新碶街道的一名社区服刑人员,9多个月里,他坚持通过北仑区“红领之家”参加志愿活动,重新找回了自我。
小张只是这群志愿者中的一员。在北仑,每个月第一个星期日,在长来福利院里都有一群志愿者陪老人聊天、看报;每个月的第二个星期日,马路边、公园中、景区里,都有志愿者捡拾垃圾、清理杂草……
在这群志愿者的“背后”,正是被很多人叫作“浩哥”的陈军浩,是他带着这个团队服务着广大新老北仑人。
1969年出生的陈军浩是一名党员,还是全国优秀社区志愿者、浙江省优秀党务工作者、北仑区优秀党员、道德模范以及北仑区红领之家社会服务中心主任。
十多年来,陈军浩一直是“志愿明星”,累计志愿服务时间超过了5000小时。2012年5月,他发挥自己的特长,在街道党工委的支持下,成立了一个社会公益组织“红领之家”,由一群乐于奉献的预备党员、入党积极分子和有意愿加入中国**的人士组成。
“奉献需要排队,爱心争先秒杀。我们每次开展活动,都在‘红领之家论坛’上发布消息,并根据实际情况限制参加人数。”陈军浩说,这是为了不让志愿服务“一阵风”。他们还实行志愿服务积分兑换制度,根据志愿服务活动的时长等,获得积分,评定星级,换取订报卡、理发券等,调动志愿者的积极性。
如今,“红领之家”走过四个春秋,已有成员990余名,定期开展导医日、护绿日、靓城日、秀山日等活动,累计服务活动1660余次,服务时长逾33600小时,服务人群达30万余人次。
在这900多名志愿者中,还有一小部分“特殊”的志愿者———社区矫正人员。“被矫正人员往往被贴上标签,融入社会比常人更难。”为此,陈军浩用志愿服务的理念承接了新碶辖区社区服刑人员、归正人员、吸毒人员和重性精神病人四类特殊人群的社区矫正、帮教救助等服务。
社会工作室组织矫正人员开展每人每月8小时以上的法制学习教育活动和同等时长的社区服务活动,并提出“菜单式”服务项目,每月制订活动、学习菜单,让他们根据自己的身体状况、时间安排等,进行自主选择、申报活动。
近两年来,陈军浩带领团队共组织开展社区服务活动736次,有3802人次的矫正人员参与;帮助11名特殊人群成功就业,所联系的281名社区矫正人员脱管率、再犯罪率均为零。
去年10月,第二十四届国际社区矫正研讨会在加拿大举行,面对在300余位代表,陈军浩作为唯一的中国代表做了专场发言,受到国际人士的广泛关注。
来源:(宁波晚报记者房伟)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