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数据、CRM、CSR、社会企业、B型企业……这些名词你似懂非懂?NPO小字典助你长知识
来源:公益交流站作者:黄宸谦NPO小字典是什么呢?就是要来解释最近新潮的字眼都代表了什么意思!
为什么会需要这样的文章呢?因为随着科技不断演进,名词也要跟上,不然人家以为我们没念书;再来,人要衣装,佛要金装,新的idea自然也要新的包装!然而,包了太多层之后,就跟俄罗斯娃娃一样,拆解了第一层包装,下一层又出现了一个新的专业包装,怎么办呢?
今天NPO小工具就来领大家逐层拆解,带给大家(我觉得)最科普、最白话的说明,让这些名词不再是似懂非懂的存在!
当然,以下这些名词的解释,并不一定完完全全的正确,而是属于我的理解,也请各位读者千万不要把这些名词解释当成圣经教条来看,因为我有可能写错、写不好,要想知道真正的解释与定义,都还是要请各位善用Google大法,多看文章、多看影片,进而把这些内容内化成属于自己的理解,你得到的东西才是属于你自己的定义!没有什么东西是一定对的,保持怀疑、不预设立场、求知若渴,才不会让你有一天惊觉这个世界已经不再是你认识的世界了!
1、大数据
首先排行榜第一名,大数据,又称BigData!发明这个名词的人用的是一个返璞归真式的命名法,用最简单的英文单字包装出无限的想象与可能性。
「大数据」并不是一个从天上忽然掉下来的东西,它是一个刚好在这几年,好几个技术领域一起水到渠成才忽然冒出的新东西,大数据是一个由统计学、资料分析、资料探勘、分散式计算、储存技术等多个领域所综合出来的结果。
那什么是大数据呢?大数据指的是当你要处理的原始资料多到一个夸张,而且还跨领域、跨地域甚至风马牛不相及时,在这个过程中要从这些资料中捞出有用又有意义的资料,就可以说是大数据。
什么意思呢?举例来说,如果在你的脑袋里面放一台录音机,录你脑子里每一个瞬间的想法或思绪,会录到什么呢?大概90%都是完全没有意义、零碎且片段的讯号。
怎么说呢?回忆一下自己要吃饭时想的东西──
「今天想吃咸咸的东西~」
「好热哦~不想吃。」
「吃饭不要ㄧ直跟我讲话啦!」
「唉!又要吃这个?」
「这味道怎么怪怪??」
「越怪越好吃~」
「吃起来好奇怪!」
「等一下又要开会,还要准备资料!」
以上这些想法有可能在5秒钟之内,吃下第一口饭的时候同时冒出来,所以当你脑子里的那台录音机录完一整天之后,有可能都是ㄧ些零零碎碎、片片断断、不知所云的内容。
在这样的情境之中,什么是大数据呢?就是你要听完10万个人、3个月到6个月内每天脑子中录的录音带,然后从这些录音带之中找到未来大家都会需要什么、你要做什么或是找出经济起伏的原因。
也就是说,你必须要具备有以下能力,才能够做大数据──
(1)取得原始资料。
(2)将原始资料转换成有效资料。
(3)从有效资料中找到资料间的连结与彼此隐含的意义。
在我刚举的例子「脑中的录音机」中,这些能力相对应要做的事情就是──
所以,大数据是简单的事情吗?绝对不是,除了要拥有取得资料的能力,还要打造出可以存放、备份以及处理海量资料的硬件架构。所以呢,当你打开一份Excel说:「让我们来大数据一下。」的时候,可能会有人出来跟你说:「跟学长报告一下,学长你这个好像是『小』数据!」
2、CRM
CRM,什么是CRM呢?(所有狂派潮缩写都一定要由3个字母组成,多一个少一个就low了!#CRM#CSR#CIA#FBI#CID……)
CRM的全名是「CustomerRelationshipManagement」,翻译起来就是──客户关系管理。客户关系管理系统是什么呢?其实这是一个超级大的问题,具体要讨论分析真的需要好几个博士生来写论文,但是我今天没有要跟大家讲那么多,只提CRM在NPO/NGO会出现的样貌。
基本上,CRM就是一个让企业/组织来管理自己客户/捐款人的系统,透过这样的东西,不但可以得到客户/捐款人的第一手回应、互动,甚至是直接的交易/捐款,而在这过程中,公司/组织甚至有办法针对特定的受众,对他们做出针对性的活动。CRM系统可以帮助公司/组织更加了解自己的客户/捐款人,还能了解自己客户/捐款人的组成,了解自己公司/组织不足的部分,再配合设计过的活动来弥补。
在此做一个最简单的比喻(可能略嫌粗暴)──
CRM就是黑帮老大的手下名册,你就是黑帮老大,透过手下名册,你可以知道怎么运作自己的黑帮。名册越详尽,你知道的愈多,例如搞清楚你的黑帮是属于武斗派还是商业高利贷型。如果你的手下名册简略到只剩下人数,那你叫人出来火拚的结果就是一些老弱妇孺,这岂不是直接完蛋?所以做好CRM,你就可以知道要找谁出来围事、要找谁出来帮忙经营旗下赌场、谁能给比较多的保护费、他们对于帮派的期待是什么、帮派的未来又是什么!
所以,做好CRM,是一个健康的NPO必要之痛。没有CRM,NPO还是可以往前走,却会少了自己路线修正的依据;有了CRM,就会知道大家的期待是什么,也会知道是什么样的东西把大家绑在一起。
3、CSR
CSR,跟刚提到CRM一样都属与3字帮,代表它的重要性不容小觑,
CSR,是CorporateSocialResponsibility的缩写,中文是「企业社会责任」。CSR是什么呢?基本上CSR是一个概念,一个道德观的感觉,简单来说就是一个让企业做到良知的概念,一个提醒企业在有能力的情况下,必须投身公益的概念。再浓缩一点,也就是把我们人类的道德观套到法人上的概念。因为公司的根本还是营利,所以大部分的法人并没有投身公益的习惯,CSR就是一个呼吁法人一起来做公益的概念。
由于是公司,所以能处理到的公益层面远比一般人能做到的更广,从推动公司员工加入公益活动、结合顾客购买行为办公益活动、改善产品内容与环境的关系、让产品制程符合环保规范等,都属于CSR的范畴。基本上,要判断一个公司的CSR运做情况,可以参考该公司制作的CSR报告书。
4、云端
云端是什么?云端的英文是Cloud。
先从比较严谨的技术层面来讲,云端是从云端计算(CloudComputing)开始出现的字眼,主要的意思是,当使用者做一个动作的时候,运算的部分由服务器运算,而使用者的计算机只负责呈现。听到这里大部分的读者应该差不多都崩溃了,其实用我的说法呢,就是以往的计算机软件都象是在自己家里煮饭,云端计算则是让你叫外卖。
举例而言,当你想吃pizza,在家烤的话,就要有一个够大的烤箱,面粉、起司、备料之类的。但你要叫外卖的话,只要打电话就可以吃到pizza了。在这个例子中,在家烤就是在自己的计算机运算,你要有应该具备的软件与计算机环境;而云端运算则是叫外卖,你只要有浏览器(举例中的打电话)或是指定的管道,就可以搞定这件事。
以上是比较技术层面的云端解释法。
至于,非理工背景所理解的「云端」又是什么呢?过去大家计算机有插网络线的时候,没有云端这个字,大家会说传到「网络上」、「服务器上」;等到智能手机、移动装置盛行的时候,没有网络线,大家就会觉得资料彷彿是传到天空中的云上面了,所以技术跟通俗面一起达到,才会在几年前爆发了一波云端潮;另一方面,也是因为智能型装置的运算能力相对弱,所以结合云端运算,也是手机系统常用的运算方式。
所以,一个云端,不同的人有不同的表述,不过背后所表达出来的含意其实相去不远。各位也不用文人相轻觉得别人的云就不是云啦!
5、第三方支付
第三方支付是什么呢?最白话的说法就是交易双方透过一个第三方来处理金流,保障交易双方的权益。
为什么交易双方会需要他方来处理金流呢?原因是由于网络交易发展,常常会有交易不受保障的情况发生,简单说就是在线付款安全性不够高。比如说买方已经汇款了,卖家不发货、卖家出假货等诈骗行为层出不穷,第三方支付于是因此诞生。
用最简单的比喻就是,小明跟小华买东西,怕小华作弊骗钱不供货,于是双方约定找小美来当仲裁。小明把钱先给小美,小美跟小华说钱收到了,小华就可以出货给小明,等小明跟小美说:「我收到东西啰,没问题!」小美就可以把钱给小华,买卖就完成了。
透过第三方支付的交易步骤如下──
(1)买卖双方(小明、小华)确认要进行交易,
(2)买方(小明)将款项交由第三方支付(小美),
(3)第三方支付(小美)确认款项进入,通知卖方(小华)出货,
(4)卖方(小华)发货,等买方(小明)收货,
(5)买方(小明)确认货品无误,确认收货;若有误,则退货取消交易!第三方支付(小美)退回款项给买方(小明),
(6)第三方支付(小美)将款项付给卖方(小华)。
上面我讲的步骤稍微简略了一些,实际上也有不少步骤是保障卖家权益,透过第三方支付,买卖双方的讯息往来以及交易的过程,都会让买卖双方彼此更有保障。
「第三方支付」这个名词是从中国崛起,也是因为中国的环境,让网络交易成为非常重要而且庞大的市场,这样的机制也应运而生。
6、社交媒体
社交媒体,英文是Socialmedia。Facebook、twitter、instagram、plurk这些统统都算是社交媒体的一环。一般35岁以下的人,对于社交媒体的了解肯定驾轻就熟,但NPO老前辈们可能就对这个字眼稍微陌生了一点。社交媒体到底是什么呢?
社交媒体,你可以想成你的人生都数据化,包含你的朋友圈,所以就跟你的现实生活一样,你跟你的朋友说了你的想法、对新闻发出的评论、分享照片,都会在社交媒体上被「朋友们」看到,而且他们就跟现实生活中一样,可以回应、评论、辩论等,也因此创造出了巨量的低头族。
社交媒体也创造了一个以往无法被想象的巨大广告市场。这也是为什么越来越多的营销必须与社交媒体有所连动。
举例来说,某天你在社交媒体针对你喜欢的餐厅发表了一篇图文并茂的食记,并在你的社交圈中创造了巨大的浪潮,让每个人都去尝鲜,该餐厅因而口碑大好,这就是社交媒体所能造成的影响。
相反的,如果你在社交媒体针对你不喜欢的餐厅发表了一篇恶毒的评论,引发了热烈的转贴,使每个人都不想去吃该餐厅,这也是社交媒体所能造成的影响。
可见,在这个每个人都与网络紧密相连的时代,社交媒体上面所能造成的影响,会大大改变每个人的生活形态。
所以!社交媒体到底是什么呢?它可以说是每个人的虚拟人生彼此交叠的所在。
7、社会企业
社会企业是一个最近很潮、很常出现的字眼,那「社会企业」是什么呢?
社会企业其实在国际上是有狭义的具体定义存在,然而国内在《公司法》上面对于社会企业的认定目前并没有一个明确的定义。
狭义的「社会企业」定义为──
(1)企业章程明订以解决社会问题为主要之目的,
(2)会计年度结算时,财报经会计师查核后,应申报、公告于其公益报告书,
(3)当年度可分派盈余应至少30%保留给社会公益目的,不得作为分配份额。
然而,目前国内在社会企业认定上,主要是采用广义的认定──
企业透过提供的服务、产品来解决社会或环境问题,比起谋取最大利益,透过其盈余的再投资以持续解决社会问题,以此作为商业模式,社会企业除了拥有获利能力,更有创造社会价值、产生正向影响力的使命。
这样的定义之下,社会企业较难以量化,也会让人相对之下比较困惑。
举例而言,我在针对「自己本身做的是否是社会企业?」、「社会性在哪里?」等问题也曾经疑惑过好一段时间;也就是说,当做为一个读者或是旁观者怀疑这是否是社会企业、或是否符合社会企业的定义时,其实或许身处当中的人也在摸索,想知道自己是否就是社会企业。
此外,还有许多团体对「社会企业」有不同的定义,也可以参考看看。
8、B型企业/共益企业/兼益企业
讲完社会企业,就一定要来讨论一下B型企业,又称之为「共益企业」,或「兼益企业」。
B型企业是一个规定相对严谨的类型,由第叁方的组织进行认证,也有必须符合的规范与KPI(KeyPerformanceIndicators,关键绩效指标)。
2006年由美国非营利组织B型实验室(BLab)所发起的企业认证,要求想成为B型企业的组织需经过一系列严格的标准检验,在送出企业影响力评估表(BusinessImpactAssessment,BIA)后,提交证明文件、接受电话访问,总成绩达到80分后方可认证。该认证每2年需重新申请一次。
与其他认证不同之处在于,B型企业认证评估的是一家公司各面向的表现,包括公司治理、员工照顾、社区发展、环境保护与客户影响力。
目前全世界共有2121家B型企业,横跨50国、130个产业,台湾目前共有18家B型企业。
成为了B型企业之后,除了能向客户与潜在客户主张企业本身的核心价值,也能向社会大众宣示企业本身对于社会的付出,另外也能享有社群的讯息分享与同侪互助。
B型企业说白了有点象是企业界的兄弟会,要身家清白、心存善念、严格遵守兄弟会准则才能参与,一旦参与就会互相帮助,而这个兄弟会社群也会为了兄弟会的招牌打拚,让世人知道「我们就是赞」!
不过,关于B型企业一样有些小争议在,可以详见这篇文章──透视B型企业:究竟是共益企业,还是营销手段?
不变的只有「改变」
随着科技的演进,新名词出现的速度与数量只会越多、越快,吸收且处理大量信息就是我们这个世代的最大挑战,而Google就是我们最好的帮手。
【NPO小工具】期许自己能够帮助NPO的工作者省下那么一点时间,然而,当你选择快餐知识时,别忘了与自己思辨。因为这个世界上只存在一个不会错的定理,就是──「所有事物都正在改变中」,所以没有不会错的诠释,世界也不是非黑即白,今天的政治正确,或许就是明天的政治不正确。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