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希望工程品牌影响力评估”报告发布
由中国青少年发展基金会委托,中国青年报社会调查中心实施完成的“希望工程品牌影响力评估”系列报告日前在北京发布。此次评估从2009年8月开始,历时3个月,先后对全国城市公众、希望工程受助生、希望工程捐赠个人、希望工程捐赠法人、全国希望小学校长、全国希望工程实施县(区)团委书记和有代表性的中国公益组织负责人等七类目标人群,分别进行随机抽样问卷调查或深度访谈。整个评估最终形成10项调查报告。
本次评估发现:20年来,希望工程为协助政府解决我国农村家庭经济困难青少年读书难问题、改善农村贫困地区基础教育办学条件、维护社会公平做出了显著贡献;希望工程自身的发展与转型,成为国内民间非营利组织发育、成长的典范。从社会公益意识的启蒙、普及,到民间非营利组织人力资源的训练、培育,乃至机构管理的法制化、正规化,希望工程在推动当代公益文化发展方面得到了社会各界的高度认同。希望工程不仅成为我国公益事业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围绕希望工程还形成了一个比较稳定的、富于同情心的社会群体。希望工程为中国共青团成功地探索出了面向21世纪的公益化社会动员模式。
希望工程创立20年来,共募集资金56.7亿元,援建了15940所希望小学,资助346万名农村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继续学业。本次调查还发现:与1997年希望工程评估结果相比,近12年来,希望工程持续保持了在国内公众中的高知名度;社会各界对希望工程的参与率明显提高;捐赠个人和捐赠法人对希望工程的捐赠额、满意度和忠诚度等多项指标显著增长。
一、92.2%的城市公众知道希望工程,希望工程保持高知名度
此次评估中,中国青年报社会调查中心对全国20个大中小城市的2048名公众进行随机抽样调查,结果显示92.2%的城市公众知道希望工程,其中在省会城市的公众知名度达到94.1%。中国科技促进发展研究中心曾于1997年对29个省会城市的公众进行调查,发现公众知道希望工程的占93.9%。与12年前相比,今天希望工程继续保持了稳定的高知名度。
对于希望工程的主要职能,调查发现只有6.3%的公众表示不知道。认为希望工程主要是“资助农村贫困家庭小学生”、“资助农村贫困家庭大学生”和“建设希望小学改善贫困地区教学条件”的人分别为68.0%、42.3%、25.5%。
从1998年就开始,希望工程适应国家义务教育推进的现实环境,开始战略调整,不再面向社会大规模募捐救助失学儿童,希望小学建设和资助农村贫困家庭大学生逐渐成为希望工程的重点项目。但此次调查发现,“资助农村贫困家庭小学生”给人的印象仍然相当普遍。报告认为,这表明希望工程早期大规模的社会动员影响深远,至今不衰;另一方面也表明,希望工程长期坚持的经典项目(希望小学)和近年来重点投入的新项目(资助贫困大学生的圆梦行动),成为公众的关注点。
二、围绕希望工程已形成一个比较稳定的、富于同情心的社会群体
在公众心目中,希望工程的影响力究竟有多大?调查显示,认为希望工程影响力大的公众达到69.3%,其中15.4%的城市居民认为“影响力最大”,53.9%的人认为“影响力比较大”,只有2.0%的人表示“没有影响力”。
评估报告指出,对希望工程影响力的评价没有太多阶层和社会群体的差异。这意味着希望工程的社会影响力已经成为“全民共识”,跨越不同阶层和不同群体。恰恰正是这种全民共识,使得公众对希望工程的认知和参与,都可以转化为学习、接受和实践公益文化的重要过程。
希望工程的影响力有多种体现。76.7%的公众的认为,希望工程唤起了全社会对教育的重视;71.4%公众认为希望工程激发了公众的公益意识;68.9%公众认为是希望工程是中国公益事业的先行者;66.3%公众认为希望工程开创了公民互助的公益平台;64.7%公众认可希望工程是中国公益事业发展的一个标志性品牌;56.8%公众评价它为中国最成功的公益项目。
中民慈善捐助信息中心副主任刘佑平在接受评估访谈时表示,希望工程的直接受益者,是无数学生和学校;间接受益人群,是整个民族,包括资助者、参与者,“绝大多数中国人和企业的慈善公益洗礼,是从希望工程开始的”。
三、近七成捐赠个人对希望工程的管理运作表示满意
城市居民参与并支持希望工程,已经成为相当普遍的现象。调查发现,62.6%的城市公众曾向希望工程捐款。直辖市、省会城市等大城市公众捐赠率达到69.9%,地级市为63.7%,县级市为54.3%。
根据捐赠个人与希望工程的实际接触经历,近七成捐赠个人(68.0%)对希望工程的管理运作表示满意。捐赠人对希望工程的忠诚度同样表现不俗,57.4%的捐赠个人向希望工程的捐款占到自己全部公益捐款的大部分或全部。超四成的捐赠法人(45.5%)把全部或大部公益捐赠投向希望工程。
四、希望小学建成后学校规格获得提升
对全国126所希望小学校长的抽样调查结果显示,希望小学的捐建提高了学校规格。希望小学在受捐建前,中心小学比例为23.0%,受捐后达到27.8%,提高了4.8个百分点。
多达83.4%的希望小学校长认为,与其他公益项目相比,希望工程影响力比较大甚至最大。具体来说,81.7%的校长认为,希望工程唤起了全社会对教育的重视,65.9%的人认为希望工程扩大了共青团的影响力,62.7%的人认为希望工程激发了公众的公益意识。
在我国目前的各类公益活动中,67.5%的希望小学校长认为,以希望工程为代表的“救助家庭经济困难学生”也成为我国做得最好的公益活动,这一比例高于扶贫(52.4%)和应对突发灾害(43.7%)等其他公益活动。
五、希望工程影响受助生价值观 80.6%受助生愿意出资或出力支持公益
20年来,希望工程通过捐资助学的方式,已资助338万多名大中小学生。此次对1567名希望工程受助生的随机调查发现,希望工程的资助对受助生产生了积极影响,在改善其生活条件的同时,也深刻影响着他们的价值观,受助经历提高了他们参与公益的意识。
本次调查发现,92.2%的受助生表示受资助的经历,对自己之后参加公益活动有影响。其中,80.6%的受助生表示,自己以后也会出资或出力支持公益活动;78.6%的人说感受到了捐赠人和社会的关爱;还有62.8%的人表示特别希望帮助别人。
有观点认为,贫困是一种隐私,会有很多人忌讳公开自己接受资助的事实。这是一种普遍现象还是个案呢?此次调查发现,90.2%的希望工程受助生并不介意周围的人知道自己接受资助,其中39%的人表示愿意公开,51.2%的人认为无所谓,顺其自然。另外,因为接受资助而感觉在同学中低人一等的受助生为2.2%。这是一个小概率事件,但是考虑到希望工程受助生数量庞大,即使是小概率,背后的实际人数也非常可观。因此,如何尊重每一名受助生的个人感受,尊重其个人隐私,仍需施助方细致斟酌。
六、87.6%的捐赠法人满意与希望工程合作
对希望工程捐赠法人的调查发现,87.6%的捐赠法人满意与希望工程的合作,61.8%的捐赠法人负责人认为,捐赠希望工程有助于提升企业文化。
此次对希望工程捐赠法人的调查由中国青年报社会调查中心通过计算机辅助电话访问的方式完成,少量访问通过在线调查方式完成。受访的法人单位来自中国青基会及各省级青基会登记的捐赠法人手机和固定电话,最终成功接受访问的有186家。受访法人主要集中在年产值或年销售额在5亿元以下的企业,包括国企、外企、民企,其中民营企业占51.6%。
七、重复捐赠率高:85.0%的希望工程捐赠法人多次捐赠
在希望工程的各项重大活动和人物中,六成捐赠法人(61.8%)知道希望工程2008抗震救灾公益行动,54.3%的捐赠法人知道希望工程形象代言人“大眼睛”苏明娟,希望工程上个世纪九十年代开展的“1(家)+1助学行动”和“百万爱心行动(一对一结对助学)”,也有51.6%和41.4%的法人知道。
在吸引和保持法人捐赠方面,希望工程成效显著。85.0%捐赠过希望工程的法人曾向希望工程多次捐款。其中,捐赠2~5次的占43.3%,6~10次的占19.7%,捐赠10次以上的占22.0%。
中国人民大学非营利组织研究所所长康晓光认为,这是全球性的普遍现象。大的捐方决定捐赠什么项目都要经过深思熟虑和多方面权衡。如果初次捐款效果比较好,他们还会继续捐。有85%的法人多次向希望工程捐款,说明捐方对希望工程的忠诚度很高,同时也说明希望工程在项目执行上很不错,能获得捐方认可。
此次调查也显示,82.3%的捐赠法人表示,选择希望工程的最主要原因是“履行社会责任”,还有37.1%的捐赠法人是因为“认同希望工程的使命”。此外,只有11.3%的捐赠法人认为捐赠行为能有助于市场推广,出于免税原因而捐赠的法人只有5.4%。
八、大额捐赠多:法人捐赠额度十年来显著增长
在希望工程的众多具体项目中,捐赠法人参与最多的前三个分别是希望小学(55.4%)、资助贫困地区失学中小学生(50.0%)和资助贫困大学生的圆梦行动(40.9%)。
法人捐赠的额度近十年来增长极为明显。四成捐赠法人(40.1%)对希望工程最近的一笔捐赠金额在10万元以上,7.7%的法人捐款额在100万元以上。大额捐赠的比例与10年前相比,已明显增长。
九、忠诚度高:超四成捐赠法人的全部或大部分公益捐赠投向希望工程
本次调查发现,捐赠法人与希望工程的合作比较持久,捐赠比较集中。四分之三的捐赠法人参与希望工程超过3年。其中,35.5%的法人参与希望工程活动3到5年,27.4%的法人是6到10年,9.1%的法人超过10年。
值得注意的是,超四成捐赠希望工程的法人(45.5%)把全部或大部分公益捐赠投向希望工程。还有22.4%的法人捐出了全部公益捐赠的一半,另外32.1%的法人对希望工程捐赠不足一半。
此次调查也显示,中国青基会在维系捐赠方的忠诚度方面表现不俗,五成(49.7%)希望工程的捐赠法人表示,今后还将继续捐赠中国青基会。这一比例远远超出法人单位对其他公益机构的捐赠意向。
十、满意度高:超八成捐赠法人满意与希望工程的合作
本次调查显示,87.6%的捐赠法人对与希望工程的合作满意。其中,39.8%的捐赠法人表示“非常满意”,47.8%的捐赠法人“比较满意”。
捐赠法人对希望工程的满意度高,与希望工程对企业发展的积极意义有关。调查中,61.8%的法人单位负责人表示,捐赠希望工程有助于提升企业文化;44.6%的法人认为提升了公司的社会形象;17.7%的法人表示,捐赠希望工程带来了更多的政府支持;11.3%的法人在捐赠希望工程后,营销业绩有所上升。
十一、机构形象不清晰 希望工程的公共参与有待提高
本次评估调查也发现,希望工程本身的知名度远远超出其发起机构中国青基会,机构形象不清晰已成为一大问题与挑战。尽管中国青基会是具有独立法人资格的民间非营利组织,但在城市公众看来,它还是充满浓厚的政府色彩。54.3%的公众把中国青基会误作“政府部门”,正确识别为“民间非营利组织”的人只占33.6%,另外12.1%的人表示“不清楚”。
事实上,希望工程能够取得巨大成就,一个重要的优势是其脱胎于体制内部的身份,尤其是获得了共青团系统的巨大支持。公众对中国青基会的认识,在很大程度上是对希望工程体制“双重性”的一种反映,也是对希望工程从起步到运行至今所处特定历史背景与制度环境的一种反映。
近年来,希望工程新推出众多升级项目,包括希望工程快乐体育、快乐电影等,但评估发现各个群体对此认知率普遍较低。除了项目推广力度不够,也可能与近10年来希望工程的募捐重点转向法人募捐有关,对公众的宣传力度有所减弱。希望工程在未来如何加强公共参与,也是一大挑战。
20年来,中国公益事业获得长足发展。希望工程一枝独秀的局面正在改变,怎样保持自己的影响力,怎样适应其他公益组织和公益项目的竞争,将是希望工程和中国青基会的长期课题。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