猴子 发表于 2009-11-18 19:24:14

创新、示范性、解决方案型公益项目为CSR关注重点

■ 李玉生 廖书楠      

新晋摄影爱好者小超

  小超(化名)在北京朝阳区一所农民工子女学校就读,4年级。近来他又多了一个新的爱好:拍照。每天上学的路上、放学后,他都会拿着学校发的小数码相机到处拍照。拍摄内容就是他生活的社区,爸爸妈妈劳动的样子,隔壁杂货店门口玩耍的小朋友。有时他也拍一些诗意的画面,比如电线杆上停着的小鸟,蓝天下的白云等。现在他简直迷上了这个新玩意,小小的盒子释放了他的创造力和观察力。小超和学校里的一些同学都是“新公民儿童活动中心”里摄影兴趣小组的积极分子,中心给他们配备了数码相机,每星期还有志愿者过来跟大家讲解分享如何观察身边的世界,如何拍出有生命力的照片,而且他们拍出的优秀作品还可以刊登在《流动的心声》——一本专门为农民工子女学校的孩子进行信息分享的公益儿童读物上,让更多的人了解。

  “新公民儿童活动中心”里除了开展摄影兴趣小组外,还有绘画、戏剧表演、舞蹈等一系列课外艺术兴趣小组活动,并定期有培训讲座。小超和他的同学们现在是这个中心的常客,这个小小的中心让他们发现了许多自己以前都还不知道的兴趣所在。“新公民儿童活动中心”的名字也让他们很喜欢,虽然新公民到底是个什么意思他们还说不上来。这个让小超和他的同学们都着迷的“新公民儿童活动中心”由北京工友之家文化发展中心建立,并获得摩根大通基金会资助,目前在北京的8所农民工子女学校都设立了这样的儿童活动中心,通过开展一系列课外艺术兴趣小组活动等关注并促进流动儿童的身体和心理健康、帮助他们发出儿童自己的声音,引起全社会对流动儿童问题的关注,积极倡导公众舆论及社会影响,促进流动儿童的城市融入。

新公民学校的驻校社工

  “社工姐姐,我有一些小烦恼,能跟你谈一谈么?”5年级的小月(化名)来到了北京大兴行知新公民学校的社工室门口,跟这里的驻校社工打招呼。驻校社工是新公民学校的特色,她们是受过专业训练的社工,每周有3-4天在学校,而学校也不必担心她们的工资等待遇问题。自2007年9月,行知新公民学校成立,在农民工子女学校首创引入驻校社工以来,社工们已在学校扎了根,融入了老师和同学们的群体。社工室里有孩子们爱读的图书和玩具,还有可以跟孩子们单独交流悄悄话的小房间,社工们在这里帮助同学们分析如何面对学习、生活上的困难和烦恼,舒缓压力。老师们对社工们的工作也比较认可,现在她们可以更专心的把精力用在如何给孩子们讲好课上面。社工们还有一个独特的地方,她们会经常为学校引进一些好的公益项目进来,如组织孩子们去校外进行环保自律教育的“君子动手不动口”,帮助教师和同学们了解健康知识的营养计划等。

  同新公民儿童活动中心一样,新公民学校驻校社工也得到了摩根大通基金会的资助。目前有三所新公民学校受资助派驻了驻校社工。驻校社工以其专业、特色的服务回应孩子们在社会融入、身份认同、个人职业发展等方面的需求,让孩子们全人、健康、快乐的成长;同时在个人成长、职业发展等方面为教师提供服务,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农民工子女学校中教师流动性大的问题。

寻求创新解决方案的资助者

  流动儿童问题一直倍受社会各界关注,由于户籍制度限制和教育资源配置失衡,流动儿童群体长期无法享受和城市儿童同样的教育、医疗等基本的公共服务,成长过程中也容易出现各种教育问题。由希望工程创始人徐永光掌舵的南都公益基金会把关注重点放在农民工子女教育上,2007年成立之初便实施了以改善农民工子女成长环境为宗旨“新公民计划”,捐建种子基金资助新公民学校,资助公益组织为农民工子女学校的教师和孩子们服务。新公民学校因开辟了公立学校、私人所办营利性学校之外的领域,建设民办公益性学校而被媒体誉为“解决农民工子女教育问题的第三条道路。”新公民学校旨在为农民工子女提供优质的教育,重点解决农民工子女教育面临的“上学难和融入城市难”两大难题,助其成长为城市的新公民。这一点也吸引了摩根大通与南都公益基金会展开了合作,不仅资助了新公民学校驻校社工项目,还委托南都基金会管理其资助的工友之家的“新公民儿童活动中心”项目和上海久牵志愿者服务社的“久牵外来工子女教育”项目。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创新、示范性、解决方案型公益项目为CSR关注重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