猴子 发表于 2011-5-16 08:56:22

110511江北精神智力残疾人自立幸福新生活

易鹤 刘昊 陈旻杰 文/摄

  “边医疗、边工作、边培训、边学习”——江北首家“工疗站”,最近让21名精神智力残疾人顺利在正规企业上岗了。不仅如此,部分残疾人的家属也一并在企业实现了再就业。

  对许多人而言,“工疗站”还是一个新名词,甚至不知是此“工”还是彼“公”。事实上,工疗站是精神和智力残疾人的阳光家园。在那里,精神、智力残疾人通过参加一些简单的手工劳动获得工作、药物和心理治疗相结合的康复服务,在康复过程中他们提高了适应能力和参与能力,提高了个人生活质量,以一种适合他们的方式回归社会。

  在工疗站,精神、智力残疾人乐不思蜀,觉得这里不仅可以工作娱乐,更可以做一个有用的人。

  目前,我市已建立残疾人工疗站8家,让246位精神、智力残疾人过上了自立幸福的新生活。

  本周日,是第21个全国助残日。市残联、江北区残联等有关部门希望通过城事帮办平台,呼吁社会各界关注支持宁波工疗站建设,让类似的阳光家园开枝散叶,造福更多精神、智力残疾人家庭。


  从包袱到有用的人

  胡方的工作很简单,只需要从面前一堆筹码中挑出20个没有瑕疵的,摆放进一个做好的透明塑料套里面就行了。

  今年31岁的胡方“稚气”依旧,生活无法自理,需要母亲悉心照料。

  自从进入江北工疗站后,他不仅自信开朗起来,还像其他人一样,赚工资了。

  胡方家住庄桥街道,19岁时由于遭遇车祸,身体和精神均遭到重创。过度刺激让胡方变得异常敏感,康复后,只要一见到车,甚至听到喇叭声,他就会浑身战栗,异常害怕。十几年过去了,他依然无法独立生活,饮食起居全由母亲照料。

  看着别人的孩子长大成人,成家立业,而自己的孩子似乎永远也长不大。胡方的母亲倍感无助和凄凉。“那时候,我们的生活可以说是暗无天日。”

  为了照顾惟一的儿子,母亲日夜操劳。“十多年了,我们一家很少出门,儿子也变得越来越暴躁。我和他爸爸为此忧心忡忡,担心儿子以后的出路。后来,听说咱们江北有了工疗站(阳光家园),我们就赶紧过来报名。”胡方的母亲说,上班后,胡方有事可做了,心情轻松了,也变开朗了。儿子好转,最开心的莫过于母亲。

  现在胡方妈妈退休了,每天都会陪儿子准时来上下班,“在工疗站,儿子康复很快。我们悬着的心终于可以放下了。”

  像胡方这样的例子在江北工疗站还有很多。

  邱海峰,今年26岁,家住慈城镇,是家中独子,属于精神残疾。

  海峰从初中起开始犯病,之后就没让父母消停过。他经常会独自出走,哪里热闹去哪里。错过公交末班车,如果有钱,他会花费不菲的路费打的回家;如果身上没钱,他就步行回家,往往走得满脚是泡。儿子的异常举动,让母亲既生气又心疼。每到初春,海峰的脾气更加古怪,父母常常因为他遭受别人的白眼,也经常暗自伤心落泪。

  海峰的家境并不好,母亲为了照顾他,很早就辞去了工作,一家三口人仅靠海峰父亲耕作的一亩三分地为生,生活十分拮据。

  工疗站如同灯塔,让一家人看到了希望之路。

  说起现状,海峰的母亲连连说好,“我们最大的幸福就是看到孩子每天有事做,精神问题能得到有效控制,能自食其力。”

  更让海峰母亲没有想到的是,设立工疗站的企业不仅为儿子提供工作,还让她也一并到企业上班。从此,母子二人一起上下班,开始了全新的生活。

  不少在工疗站上班的残疾人说,这里不仅有活干,有钱拿,还让他们找到了自我价值和尊严,“非常喜欢跟大家一起上班的感觉”。

  工疗站的“幸福时光”

  江北宏昇工艺品有限公司,江北首个工疗站就设在公司总经理办公室隔壁。

  这是一个面积近800平方的独立空间,室内窗明几净。分工作区、学习区、休闲区、医疗区等等。男女独立的两间休息室,如同宾馆般温馨。在独立的盥洗室,茶杯毛巾俱全,次序井然地一字排列着。

  工疗站里,还有乒乓球台、跑步机等10多套健身器材。

  叶安君是宏昇公司副总经理,但她更喜欢工疗站负责人的头衔。

  据她介绍,每天每位残疾人在工疗站生活6个小时,其中两小时工作,两小时康复,两小时休闲。

  每人每天还有一顿免费的点心餐,食物是包子、面包或者饼干。

  每位残疾人除了由企业统一缴纳“五金”之外,可以获得700元到1000元不等的收入。

  每位残疾人上岗前,都进行了免费的体检和岗前培训。

  除此之外,对于一些特殊困难的家庭,工疗站还安排残疾人的监护人一同就业。

  叶站长笑着说,工疗站如今宛如残疾员工的第二个家。我们规定早上9点上班,结果不少人8点半就到了。今年五一放假,许多残疾人主动提出缩短假期,希望到工疗站上班。一些喜欢熬夜看电视的残疾人为了第二天好好工作也变得早睡早起了。

  为了进一步增强工疗站残疾人的自我管理能力,叶站长动了不少脑筋,花了不少心思。她把残疾员工分成几个小组,要求组长照顾成员,年长者管理年幼者,优技能者扶助差技能者,自控能力好的管理自控能力弱的,如此一来,整个团队拧成了一股绳,工作更有劲了,氛围更轻松了,环境也更温馨了。

  “让站里的残疾人自强自立,互帮互助,相亲相爱,是我办好工疗站坚持的基本原则。”叶安君如是说。

  就业一人解放全家

  残疾人就业历来是一个社会难题,精神和智力残疾人就业更是难上加难。

  一个年产值超过2000万元,产品远销港澳台及世界各地的私营企业何以主动接过“烫手山芋”,兴办工疗站?

  叶站长道出了背后的故事。

  她说,第一个因素是好友兼爱心企业家张耀坚的影响。张总对残疾人怀有深厚的感情,曾创办獭兔残疾人养殖基地,扶助过不少残疾人脱贫致富。他告诉叶安君,做企业要有良心,要有反哺意识,要为社会承担一定的责任。“帮精神和智力残疾人就业,解决的是一个人的工作问题,解放的是整个家庭的精神枷锁,这是立德行善的大好事,应该多做。”

  更重要的是江北区对她办工疗站一直以来的鼓励和支持,让她深受感动。她说,江北区有关部门始终全力推动她创办工疗站,“办事人员的亲切态度,审批过程的高效便捷,遇到问题的及时协助,都无可挑剔。”

  另外,当企业遭遇用电瓶颈时,江北供电局小草服务队听说是工疗站,立即特事特办,2小时同意了申请,一个月实现了正常通电,“这些都让我深受鼓舞”。

  目前,仅工疗站的硬件投入一项就已经花费了40余万元,但叶站长不后悔。她说,工疗站,在短短数月的时间里就解决了困扰许多家庭十几年的烦恼,这项事业让她很欣慰,也很欢喜。

  叶站长表示,下一阶段工疗车间将吸纳残疾人人数扩充到40人。如果条件合适,将建设更大规模的厂房,供残疾人就业使用。

  让阳光照耀更多人

  江北区历来重视残疾人的权益保障。目前该区拥有精神、智力残疾人1360余人,他们中大部分人的病情是可以得到有效控制的。对这一群体的就业帮扶一直是扶残助残中的难点问题,江北工疗站结合市“三思三创”精神,破难创新,探索出一条“以工代疗”,帮助他们重新走向社会、融入社会的有效途径。

  江北区政府已经搭建好平台,鼓励社会各界爱心人士共同参与,积极投身扶残助残的公益事业,让残疾人的生活不再残缺,使社会更加美好。

  江北相关负责人指出,在企业建立工疗站符合多方利益。从政府层面讲,通过牵线搭桥,政策支持,节约了大量行政开支;从企业角度讲,通过集中安置残疾人就业可以享受退增值税或减征营业税,每人每年最高3.5万元,减轻了吸纳残疾人就业的经济负担;对残疾人而言,能获得更多的就业机会;对残疾人家庭来说,减轻了家庭负担,增加了收入,也在一定程度上解放了监护人。这种政府主导、社会化运营的操作模式兼顾了多方利益,实现了合作共赢,具有强大的生命力。

  记者从市残联了解到,2008年,根据国家有关部门的规定,我市印发了关于工疗机构资格认证的具体办法。截至目前,余姚、慈溪、奉化、江北已成立工疗站8家,集中安置精神、智力残疾人246人,各工疗站均运行良好。

  我市民企众多,工疗站存在巨大发展空间。据悉,广州已建140个工疗站,庇护智力精神残疾人达3807人。杭州市区有工疗站148家,有工疗人员1327人。

  独乐乐不如众乐乐。在残疾人的特别节日即将来临之际,我们希望有更多的企业加盟爱心阵营,创建更多工疗站,庇护精神智力残疾人。

  如果您能为残疾人提供任何帮助,也请您与我们联系。



http://www.nbcsbb.org/xwb/images/bgimg/icon_logo.png 该贴已经同步到 猴子的微博

微博评论 发表于 2011-5-16 10:09:08

......

http://nbcsbb.org/xwb/images/bgimg/icon_logo.png 来自 生活银行 的新浪微博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110511江北精神智力残疾人自立幸福新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