猴子 发表于 2011-7-12 08:51:47

坚守北川成惟一“金色阳光”打造震后心理援助工程



  “512”地震后,心理援建一度成为震区热词。很多心理咨询专家、志愿者来了、又走了,热闹过、又冷清了。在北川,陆续搬入新居的人们,在开始新生活的时候,却发现换了邻居,更孤单了,进行心理咨询、倾诉的愿望反而更加迫切。但据介绍,目前在北川外来的心理服务机构只有“金色阳光工程”一家。
    7月5日,四川绵阳,连续几天来的大雨,依旧下个不停。
    一大早,一个求助电话就打进了金色阳光工程12355心理咨询热线呼叫中心。电话里一位40多岁的大学女教师向中心主管杨丹叙述着自己的难题,“还是和地震有关。”
    与此同时,在北川新城,金色阳光工程心理咨询中心(北川站)咨询师方若蛟正和他的团队走进新修建的尔玛小区,为当地居民进行面访。一年多来,这一直是他们工作的方式,而在绵阳、在北川,人们已经开始习惯地称呼他们为“阳光使者”。
丧子母亲的团体心理辅导活动
震后三年成北川惟一
    这一缕阳光的到来,源自去年4月。
    为了帮助在512大地震中饱受心理创伤痛苦,被心理阴影困扰的灾区人民尽早走出阴霾,重建精神家园,诺基亚(中国)投资有限公司向中国宋庆龄基金会捐资2500万元设立“诺基亚阳光工程基金”,用于实施“金色阳光工程项目”,结合共青团四川省委的12355热线,开通可覆盖全国的“金色阳光工程服务热线”,24小时为青少年和群众提供心理咨询、心理援助和心理危机干预服务。2010年5月,12355心理咨询热线呼叫中心和两个心理咨询中心投入运营。
    对于绵阳、对于北川来说,心理咨询并不是新鲜的事情,震后曾有源源不断的心理专家到访。
    但在震后的一段时间,震区有很多心理咨询的场景让人看后“很不舒服”。曾有心理咨询师向媒体反映:在都江堰,一群打着××大学灾区心理咨询服务队旗号的人,到了板房后,立即拉起横幅,然后围着灾民问“你家什么人遇难了”等等问题。大概十几分钟后,他们拉着灾民在横幅下合影,还打出了“V”手势。曾有评论说:不知道他们是来搞心理咨询,还是来作秀,还是来灾区旅游的。
    在金色阳光工程心理咨询中心(北川站)咨询师方若蛟(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看来,北川居民创伤程度重,焦躁抑郁是居民在灾后的整体反应特征,“在北川,90%的人两代以内直系血亲过世,30%的人亲人离开的数字达到两位数”,恢复起来要有相当长的过程,这要求着心理咨询师长期执着地关注。
    但是震后三年,新力量的加入越来越少。方若蛟告诉记者,目前许多社工活跃在残疾人帮扶领域,相比之下在北川外来的心理服务机构只有“金色阳光工程”一家,许多机构因为缺少资金而离去,这让他很无奈,更坚定了他坚守的信心。
    能在地震后三年还在坚持工作的金色阳光工程有何特别之处?
    不仅仅是诺基亚的慈善捐资,作为项目合作方的中科院心理研究所,在震后就立即采取行动,三年来投资超过2千万元,先后有1400多名志愿者行动,最多时曾有7个工作站在运作。而方若蛟更感谢中国宋庆龄基金会的加入。
渴求培养本土志愿者
    如今,方若蛟和自己的团队每天都要出去面访,“三年来,百姓最喜欢的就是陪伴”,而他自己已经很少能在凌晨时分入睡了。每天上下午要家访,下午6点到7点趁学生晚餐的时间,去开展活动,晚上8点开始学习、分享、督导,12点时还要进行第二天活动的准备,这些工作量全靠三名专职心理咨询师和10多位志愿者完成。用他的话说,心理援助的目标是协助受创伤者重新构建生活秩序和情感支撑系统,而不是消除症状。
    在他和中科院心理研究所看来,培养未来的长期骨干,无疑是工作的重心之一。“仅仅在北川曲山镇,4万居民走了2万人,面对着这些幸存的人们,金色阳光十几个人的工作力量太微薄了,一定要尽力发掘本土心理工作者”。
    杨丹就是其中的一位。
    作为金色阳光工程12355心理咨询热线呼叫中心主管,杨丹是土生土长的绵阳人。
    和金色阳光工程心理咨询中心(北川站)不同的是,在进行面访咨询外,作为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杨丹的主要工作是负责心理咨询热线,每天10位工作人员,4条24小时全职热线接听。
    一年多来,“金色阳光工程”从最初的默默开展,到后来的口口相传,已经在灾区获得了较好的声誉和口碑。
    和孩子怎么打交道,是杨丹的长项。身患小儿麻痹后遗症的杨丹原是绵阳一所高中的专职心理老师,一周为孩子们开三堂心理课。虽然她在2004年就考取了心理咨询师,但是当时,“心理老师”是个什么东西,很多绵阳人并不清楚。
    震后,杨丹辞去了学校的工作专心做起了心理辅导,人们也越来越重视她们工作的价值和意义。今年春节刚过,她就加入了“金色阳光工程”,用她悦耳的声音安慰每一个受到伤害的心灵,很难有人想到,这是一个年过四十、拖着一条残腿的中年女子。
    “虽然对个案的疏导很重要,但是目前工作中最大的困难就是心理健康知识的普及。”杨丹说。
跨学科重建心灵
    有专家表示,社区的心理援助是一个系统协作的过程,单人、单学科无法独立完成,必须把“居委会工作人员”、“社工师”、“心理咨询师”、“精神科医生”四个领域的人员协同起来,分工协作,共同完成。
    据“金色阳光工程”项目合作方之一的中科院心理研究所专家祝卓宏介绍,灾后重建不仅需要重建家园,更为重要与迫切的是心灵的重建,亟需专业、科学长期的心理援助。
    一个工程、三个领域、八个合作方最终成就了一种创新的跨界合作模式,使金色阳光工程成为国内首个跨部门合作、跨学科整合的心灵重建项目。中国宋庆龄基金会基金部副部长李晓峰坦言:“跨界合作的创新模式为今后灾后心灵重建项目提供了可供借鉴的模板。”
    而对于杨丹和方若蛟来说,面对数以十万计的居民,他们深深感到一个人力量的孤单。“做好它、做下去、再坚持”,每天深夜,当方若蛟伴着星光入眠的时候,在黑暗中,他默默给自己鼓励,屋外的北川,一片宁静。
■ 本报记者 陈江宏

http://www.nbcsbb.org/xwb/images/bgimg/icon_logo.png 该贴已经同步到 猴子的微博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坚守北川成惟一“金色阳光”打造震后心理援助工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