维和部队中的宁波优秀儿女
撰文 陈雅珍 石奇峰 让我们设想一下,如果我们家里有一位身体素质、个人才能都特别优秀的孩子,做家长的有没有勇气把他(她)送往充满战争、饥饿、恶劣环境、疾病危险的国度?让我们设想一下,当您听到联合国维和部队成员年年都有牺牲的消息,当您听到2010年1月13日海地首都太子港发生里氏7.3级强烈地震,正在当地执行维和任务的8位中国维和警察不幸遇难,以身殉职的消息,您还有勇气主动报名接受祖国挑选、参于世界维和任务吗?
这无疑是一份生死考卷,我们宁波人交出的答卷,经得起历史评说!
“抬头寻找天空的翅膀,候鸟出现它的影迹,带来远处的饥荒无情的战火依然存在的消息……”
自中国公安部决定向东帝汶、波黑、科索沃、利比里亚、阿富汗、海地和苏丹7个任务区派遣维和警察,并于2000年1月派出第一支维和警队的那一天起,参加维和部队,承担联合国维和任务,就成为宁波优秀儿女最勇敢的选择,因为那无疑是和平年代离死亡、战乱、疾病、灾害、饥饿最近的岗位,是最具生死考验的岗位,也是最能磨炼人的岗位。
2000年中国派出的第一支维和部队中,就有来自宁波的警察。至今,中国派出的维和部队中,宁波籍或在宁波服役的人员已经有11名,他们都是宁波的优秀儿女,是宁波的骄傲。
宁波维和队员的几个第一
宁波究竟有多少好儿女参加过维和部队?这个数字非常难统计,因为他们中,有宁波籍在外地工作时参加维和的人员,有外地籍在宁波工作的人员,也有宁波籍在宁波工作的人员,全员统计有困难。记者初步统计,约为11人。
他们是:市公安局陈金宝、中国人民解放军第113医院医生裘军和陈穗、广东省公安边防总队宁波籍战士王元君和陈俊琦、宁波机场边检站象山籍战士郑丽、象山边防大队参谋郭伟、驻甬73805部队景松,以及刚刚凯旋归来的宁波市公安局章建、孙毅、叶晓贲。
我们宁波第一位参加维和部队的,是陈金宝,他也是中国第一支派出的维和部队的成员。2000年1月23日,中国首批派出10名维和警察,进驻东帝汶欧库西地区执行维和任务,陈金宝是其中之一,在东帝汶进行了一年的维和工作。
我们宁波第一位维和女战士,是郑丽。特别值得一提的是,女战士郑丽,是中国第七支赴海地维和警察防暴队成员。这支队伍一共有125名队员,其中男队员120人,女队员5人,于2008年8月赴海地执行维和任务。
2004年3月16日,中国首次向利比里亚派出维和部队医疗分队,裘军就是其中一位队员,他也是当时浙江省惟一一名参加维和的军医。
我们宁波第一位两次参加同一个国家维和行动的,是景松,他于2003年11月赴利比里亚,2005年1月6日完成维和使命回国。2005年7月,景松第二次踏上了去利比里亚维和的征程。
宁波第一位两次分别参加两个国家维和行动的,是郭伟。2003年10月27日,宁波边防支队象山边防大队的郭伟和来自全国各地的15名队友一起来到了东帝汶。2005年5月26日,郭伟载誉回到宁波。征尘尚未完全洗却,2006年8月3日,郭伟作为一名防暴警察的联络官,再一次踏上了维和的征程。这次他的目的地是海地。
一个使命感高于一切的群体
相信读者朋友和记者一样,对维和队员这个群体充满好奇。记者特别想知道,为什么他们不怕危险,不怕死?
如果您接触过这个群体,您就会知道,他们与我们一样,都是血肉之躯,都有自己特别牵挂的人,都热爱美好生活。
他们都有一个特质:使命感高于一切,时刻准备接受祖国挑选。
参加维和警队的队员们,都是自愿报名,都经过严格培训,都通过常人难以想像的高标准考核。这中间只要他们有一点犹豫,就可以体面退出。但是宁波的优秀儿女个个奋勇争先。
郑丽说:“维和是件神圣的事情,对队员的要求也很高,我担心达不到那个标准。”
这位勇敢的象山姑娘与男队员一起,在乌鲁木齐指挥学校接受了为期一个月半的集训和考核。“是真正维和实战技能的培训,警棍盾牌术、战术动作、要人警卫、车辆盘查、人质解救、暴乱事件处置等等。”“从来没有接触过这么多类型的枪,连网枪、防暴弹都有……最痛苦的是每次训练都要穿上防弹衣、戴头盔,这一套装备就有25公斤,有时候还要带防毒面具。刚开始穿上那些装备之后,路都走不动了。”郑丽就这样艰难胜出。
裘军和陈穗都是113医院的医生,他们在宁波的工作环境条件非常好,而且陈穗已经41岁,如果他们在听到维和“召唤”时犹豫,是完全可以理解的,但是他们没有犹豫。
两位军医向祖国展示了他们良好的军人素质,“以出色的表现和流利的英语过关斩将”,终于成功加入维和部队。
陈俊琦参加培训时,为了学好英语,“做梦都在练听力。”
孙毅对英语“情有独钟”,高中时读的是效实中学英语班,他从中国计量大学毕业到宁波市公安系统工作后,“从未把英语放下。”他为此庆幸。在接受考核时,联合国维和教官向孙毅发出了一个匪夷所思的、训练中从来没有遇到过的口令:汽车一档换五档。孙毅毫不犹豫地、准确地做出了这个动作,显示了良好的英语水平、心理素质和驾驶技术。
这里还要特别讲一个感人故事:孙毅的爷爷曾经参加抗美援朝,老人家听说唯一的孙子报名接受祖国挑选,参加维和部队,对孙子的壮举深感满意,大力支持,这给了孙毅极大的鼓励。
王元君说:“在和平年代,能够亲历那种战火纷飞的实战状态是许多军人的梦想,能够代表祖国远赴国外维护和平,更是军人的神圣使命。”
这位宁波北仑籍战士,在国内接受了为期6个月的高强度、超负荷的维和理论、实战技能培训,他勤学苦练,摸爬滚打,不惧流血流汗,不畏艰难困苦,顺利通过了各项甄选评估,成为全广东近2万名边防官兵中脱颖而出的125名维和警察之一,并且是唯一一名破格入选的一级士官,加入赴海地维和防暴队。期间他还被武警学院维和培训中心评为优秀学员。
与死神擦肩而过的经历
参加维和部队,就依味着要与危险相伴,时刻都会有生命危险。
裘军说:“死亡的幽灵常常前来。一名美国籍的联合国官员,刚到利比里亚不久就被武装分子开枪打死了。作为战地医院,凡是临死的伤员、病人,都要先送到我们这里,做最后的抢救。每当有人死亡,我们就下半旗致哀。我参加过多少次这种沉痛的仪式,已记不清了。每次看到死亡者的遗体,总有一种说不出的难受。”
陈金宝刚到任务区不久,有一天和同事去一个村庄调查一起案件。车行到半路,被人拦住,称任务取消。原来,陈金宝一行的任务被一伙歹徒得知,歹徒已经在他们必经之路上埋伏,准备用手榴弹和大砍刀袭击。幸亏当地居民及时发现并报告联合国维和部队,才使陈金宝一行躲过一劫。
还有一次,陈金宝等人乘坐维和部队的一艘船在海面上执行任务。驶近一个岛时,指挥官要求他们上岛搜查。海岸水浅,船无法靠近,大家就把船停在离岸200米外,跳入水中游上岸。陈金宝和马来西亚一名维和警察从船的一侧入水,刚下到水里,就碰到一股汹涌的暗流,把他们往海底拉。陈金宝奋力挥动双臂,竭力挣扎,可是只听到“嗡”的一声,双眼一暗,失去了知觉。等恢复知觉时,他发现自己漂流到了岛的另一端。而那位马来西亚警察始终没有上来。
郑丽和队友们除了执行常规勤务外,还出色地完成了围捕贩毒头目、捣毁假钞窝点、制止黑帮械斗等100多项红色高危勤务,同时还参加了焚毒警卫、武装清剿、学校坍塌救援等多项紧急任务。可以说,参与执行这些任务,时刻都有生命危险。
有一天深夜,有几个暴乱分子来砸营地岗亭,郑丽和战友们一起冲了出去……
裘军还经历过这样的场景:2004年7月,绥德鲁市的上空,笼罩着异常紧张的气氛,每条街道布满了全副武装的UN(联合国简称)军人,天空时不时闪过武装直升机的身影,因为联合国对利比里亚第四战区实施DDRR计划(解除武装、复员、重返社会和家庭团聚)。7月8日,DDRR计划正式启动,清晨,医院附近突然响起一连串清脆的枪声,从梦中惊醒的维和队员们透过窗户看见,黑压压的一片游行队伍从司令部门口走过,几乎每人手里都握着一杆枪,不时有人朝着天空扣下扳机……他们就是即将解除武装的**武装分子。
裘军所在的医院做好了各项应急预案,包括应付各类武器伤的急救预案,队员们的安全撤退预案,随时准备应付突发事件,并在生活区的板房周围用沙袋垒成一道防御墙,给每人配发防弹衣和钢盔。
有一次,孙毅与其他联合国维和部队成员一起,在利比里亚设卡检查联合国车辆规范运行情况,突然听到一声巨响,一辆当地的车辆把站在孙毅身边的一位来自尼泊尔的维和部队队员撞飞了……
在利比里亚,有一种足以致人于死地的疾病——艾滋病。在那里,HIV阳性率高达20%。维和部队队员都被通知不能到当地的理发店里理发,以免传染艾滋病。
作为医生的裘军和陈穗,直面艾滋病患者的机率比其他维和队员高得多。
裘军介绍说:一次,有一位年轻人在接受放射检查时突然晕倒,我和医生护士一起把他送到病房,经检查他已是艾滋病晚期。第二天早晨6点,患者就死亡了。还有一次,一位以低热、周身疲乏、体重减轻为主诉的病人来就诊,经过许多检查均无法解释其病症。会不会是艾滋病?在征得病人同意后,我们查了他的HIV,结果是阳性……
在利比里亚执行过维和任务的队员,都对那里的毒蚊子和毒蚂蚁印象深刻,被咬后如果不能及时得到处理,就有可能得脑疟,直至死亡。孙毅说,为了防止被咬,大热天只好穿靴子。虽然大家努力减少身体裸露部分,但还是无法避免被咬。刚刚归来的市公安局三位民警,都曾被毒蚊子或毒蚂蚁叮咬,持续高烧,被紧急送往中国维和医疗队。
裘军说,医疗队转移是一件难事,要把所有的医疗器材、食物、用品、武器、帐篷、床板等装备,全部装车运走,在拆帐篷时,地上会爬出许许多多的大蚂蚁,咬着大家的手不放。裘军说他也被咬过,没有经历过的人无法想像,毒蚂蚁一旦咬到人,那是甩也甩不掉的,紧咬着不放。被咬者身上一会儿就会起很多包,又痛又痒……
相关新闻
不佩枪维和警察来到人人持枪的国度
浙江省第一支成建制维和警队凯旋
成员全部来自浙江,宁波三人
读者朋友最近是不是已经通过各种媒体,了解到又有三名宁波派出的维和警察载誉凯旋?章建、孙毅、叶晓贲,三位来自宁波公安部门的维和警察,圆满完成了在利比里亚的413天维和任务,于8月1日回到家乡的怀抱。
一提起“维和”,我们就会想到队员们像飞虎队一样的矫健身手、最先进的武器装备。我们可以在网上搜索一下,凡是维和队员亮相,谁不是荷枪实弹?
但是,中国派出的第九支赴利比里亚维和警队颠覆了这种形象——18名队员不佩备武器。这是因为他们肩负的任务与以往完全不同,他们的主要任务是帮助利比里亚建立执法体系。
中国派出的第九支赴利比里亚维和警察部队队员全部来自浙江省,由浙江省公安部门单独组建,是浙江省向国际社会派出的第一支成建制维和警队。
宁波的三位警察留给利比里亚的维和礼物,都有宁波的印鉴。
章建:宁波公安特警“飞虎队”成员,他被分配到利比里亚首都蒙罗维亚的紧急事件快速反应警队(简称ERU)。
去年11月,章建被选拔调任利比里亚国家警察学院训练能力建设顾问组担任顾问,为警员提供在职培训。根据宁波特警的训练经验,章建提出了20多条改进意见,编写了一系列训练教材,制订了考核评分标准,填补了当地警察学院在训练评价体系以及相关课程内容上的空白。
今年过年章建回国探亲时,还跟几位宁波特警同事一起,自编自演拍摄了一系列课程的教学录像带回利比里亚,这些视频资料成了当地宝贵的教学材料。
孙毅:来自宁波市公安局交警支队,他是维和警察中唯一一名交警,主要任务是配合当地交警总监指导交通管理工作。孙毅根据当地道路狭窄、路口密集的特点,在中心商业区设置单行片区,建立起10条单行线路。
孙毅还组织当地交警学习交通指挥;深入到当地学校给学生们上交通安全课,把宁波的“交通安全教育从学生抓起”的理念在利比里亚贯彻实施。
叶晓贲:来自市公安局出入境管理局。他被安排进入人事部门工作,成为当时唯一一名在联合国总部工作的中国警队队员,主要负责统筹联合国维和警察的组织人事、绩效考评和补贴休假等事务。
叶晓贲发现现有的办公自动化系统已经跟不上现实工作的需要。于是,他根据在国内的工作经验,提议和设计了维和警察临时派遣系统,之后又独自设计了相关数据库、电子报表、电子审批系统。
叶晓贲还起草了2011版的联合国维和警察SOP(行动准则)——联合国维和警察在利比里亚履行维和义务的最高标准。
今年1月,叶晓贲被提升为代理人事长官,他发现原先的SOP是2005版本的,和当前的工作实际已严重不符,建议起草新版SOP,得到了支持。在接下来的一个多月时间里,叶晓贲走访了维和警察所有43个部门,起草SOP共计88章,9万余字。最终,新版SOP在今年4月15日由联合国秘书长特别代表玛格利特·罗伊女士正式签署发表。
(陈雅珍)
新闻内存
宁波维和队员荣誉簿
宁波参加维和的优秀儿女,都带回了联合国“和平勋章”和公安部“中国维和警察荣誉勋章”。
原籍我市鄞州的驻甬73805部队二级士官景松,在第二次完成维和行动归来时,胸佩联合国“二级维和勋章”。获得“二级维和勋章”的,还有113医院医生陈穗。
郑丽还被公安部记个人二等功,被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妇联授予“三八红旗手”称号。
王元君被广东省公安边防总队记个人二等功,并获得广东省优秀青年卫士荣誉称号。
宁波边防支队象山边防大队的郭伟获得了东帝汶政府颁发的友谊勋章。(陈雅珍)
http://www.nbcsbb.org/xwb/images/bgimg/icon_logo.png 该贴已经同步到 若水凝眸的微博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