猴子 发表于 2009-4-2 20:56:22

华工志愿者连续21年走进清明墓园

清明时节雨纷纷,市民又将到银河公墓等地祭奠先人,寄托哀思。或许很少人知道,一队穿着橙色马甲的华南理工大学志愿者从1988年开始就在每年的清明节到火葬场做义工,帮助扫墓的市民维持秩序、打扫祭台……前日,新一批的志愿者在学校接受培训,准备在4月4日再次进驻墓园。  “清明义工”设想让领导吓了一跳
  “4月的火葬场和银河公墓就像春运的广州火车站一样拥挤”,1988年的一个星期天,看到对面银河公墓里这一幕的华工工商管理学院辅导员蒋主浮产生了一个想法:这时候一定需要很多人去帮忙吧?他主动跑到火葬场询问领导要不要义务服务。当时“义工”这个词还很陌生,面对这种突如其来的想法,火葬场的一位领导吓了一跳,十分怀疑地问蒋主浮,“这种工作大学生能来做么?”但是蒋主浮立刻回学院组织起了一批志愿者,这也成为“博维”青年志愿者服务队的首批“清明义工”。
  回忆起当时的情景,现任工商管理学院团委书记的陈华强说,有些学生肯定是有心理障碍的。蒋主浮对当时的那种压力仍记忆犹新:“其实,就连我自己都有很大的压力,最开始我走进火葬场跟管理人员联系的时候,我都感觉到自己的体温突然下降了好几度”。
  蒋主浮决定先做学生党员的思想工作,“有些男生听了之后说可以。女同学还是有点怕,最后去了一名女生。“于是,第一批清明义工一共20多人,戴着团徽、扛着校旗走进了银河公墓。
  每天清扫出83车垃圾
  “最初的志愿者以为他们不过是像工作人员一样戴着红袖标维持人流秩序,可到了公墓才知道,那里最主要的工作其实是清洗祭台”,当时做学生志愿者的陈华强回忆说。
  原来的墓地是允许烧纸钱的,到处都是垃圾。清明期间大部分清洁工作都是由志愿者负责,自早上9时开始到下午5时,每天清扫出来的垃圾可以装83辆垃圾车。每天拜祭人数为20万人左右,场内秩序杂乱。做义工的同学必须拿着喇叭,不断疏导人流才能保持场内畅通。10个小时连续工作,很多同学喊到声音嘶哑,眼睛被熏得通红。
  近年来国家提倡文明祭扫、鲜花拜祭后,墓园的环境变得整洁舒服多了,但是志愿者的工作量一点都没减少。“有些扫墓者情绪激动,有的同学做事慢一点就遭人白眼。还有的市民盯着祭台上的香烛灭了才走,但有时人流量太大,志愿者赶着清扫,扫墓者就会有意见”,06级的女生于若冰告诉记者,这样的“委屈事”大家都遇到过。
  银河公墓面积较大,祭桌繁多,“印象最深的是第一次,从早晨8时到下午5时扫了一天的地,除了中午吃盒饭,手就是这样不停来回挥动,6个同学回宿舍后连澡都没洗往床上一倒就睡着了,但我们都感到很充实”,做过六年清明义工的陈华强至今仍很自豪。
  现在,清明节做义工已经成为这个学院的“必修课”,几乎每名学生入校后的第一个清明节都会走进墓园。像接力赛一样,一届届的学生风雨无阻地坚持了21年。
  在墓园里感觉生命的重量
  墓园这个特殊的场合,让大学生志愿者们比同龄人更直接地思考生与死这个人生命题,也潜移默化地影响着他们的人生观。
  “每天可以见到人生百态”,大二男生李施政说,“有时看见一些中年女人在丈夫的墓碑前默默坐着,有的老年人哭得很厉害,还有些小孩子在大人的指导下捧着骨灰盒去祭台———真的感觉到了生命的重量”。
  在上大学之前,青岛女孩于若冰只去过一次火葬场,但做了义工后目睹了无数悲伤的面孔和思念的泪水。“有时看到很多骨灰盒上贴着的照片是很年轻的面孔,觉得生命挺可贵的。现在有时听到大学生自杀的新闻,觉得很不值”。
  男生梅立彪则为这种氛围而感动:“很多人扶老携幼,从各个地方聚到一起,扫扫墓、说说从前的事情。那种感觉很温馨,也是传承家族记忆的一种方式”。
  21年来,“清明义工”风雨无阻,至今累计服务人数已达11981人次,累计服务时数为53757小时。2007年,他们获得“广东志愿服务20周年最具影响十大事件”和“广东省志愿服务优秀项目奖”等荣誉称号,去年他们获得“全国高校校园文化建设优秀成果特等奖”。在他们的带动下,华南农业大学、南方医科大学、广州大学等大学生志愿者近年来也加入了“清明义工”的行列。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华工志愿者连续21年走进清明墓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