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份爱一直在身边-说说宁波民间志愿者
记者 易 鹤 董小芳 通讯员 杨 益 文/摄
在我们身边有这么一群人。他们最开心的时刻是看到别人开心,他们把付出当成是快乐之源,他们没有轰轰烈烈,有的只是细水长流的温暖……他们有一个共同的名字——志愿者。
志愿者,英文名叫“Volunteer”,联合国将其定义为“不以利益、金钱、扬名为目的,而是为了近邻乃至世界进行贡献活动者”,指在不为任何物质报酬的情况下,能够主动承担社会责任而不关心报酬,奉献个人的时间及精神的人。
据团市委、市志愿者协会的统计,截至目前,在宁波,这样的人至少有70万,其中注册志愿者总人数达到了35.9万!从1998年作为全国第一个进行志愿服务队伍系统化开发的地市级城市开始,志愿服务已经成为宁波一张靓丽的名片。
今年12月5日是第25个国际志愿者日,为了让更多人了解志愿者群体,记者提前采写了这组来自基层一线的稿件,衷心希望有更多人认识志愿者,加入志愿者,乐做志愿者。
他
深入社区天天服务
老胡其实不老,55岁的他看上去比实际年龄小不少,头上一顶红色的志愿者帽子格外显眼。“这是我自己从网上买的,还不错吧。”老胡笑着说。
这样一个似乎有点“山寨”的老胡,却干着一件非常“不山寨”的活儿!
每天早上6点,老胡准时起床。匆匆吃完早饭,就开着他那辆二手小面包车出了门。
上周四,记者在江东区明楼北区碰见他时,他正在面包车里忙得不可开交。车门口,四五个老人还在排队等候。
老胡的这辆车够显眼。围绕车身走一圈,前面是一块写着老胡服务项目和时间的黑板;两边贴满了他曾经服务过的一些老人开心的笑脸;后面是老胡为自己打的“广告”和服务承诺。
探头进去,面包车里“别有洞天”,简直是一个“百宝箱”。高科技的“摄影机器人”、婚纱、彩色打印机、音响、空调等一应俱全。
“这个背景好不好?看这里,看这里,笑眯眯,好的,非常漂亮!”在老胡的指导下,不一会儿,一张在“香港维多利亚港湾”前的留影就交到了来拍照的老夫妻手上。
“这车子我找人改装过了,现在成了我的公益摄影棚!”老胡笑着说,“你看,这套‘摄影机器人’能合成世界各地的风景照,可让老人过了把旅游瘾呢!”
91岁的张奶奶被女儿搀扶着走下了面包车。“这是我刚拍的照片,好看吧!”张奶奶说,自己上了年纪,腿脚不方便,很多年没走出过小区的大门了。“心里惦记着得拍张照片,免得百年后连张像样的照片也没有,可是一直没拍成。今天胡师傅进小区来为老年人服务,真是太方便了!”
老胡的本事可不止这一点!中药切片打粉、量血压、磨刀……样样他都手到擒拿,还特别利索。
“这些都是在为老人服务中摸索和学习来的。”老胡说,他从2004年开始为老年人服务,当时他给自己起了个名字叫“夕阳红志愿者”,专门进养老院、社区为老年人拍照片。
在和老人闲聊中,他发现了老人更多的需求,于是就先买来工具自个儿学习,学会了就带过来为老人服务。“像这个磨刀,我刚学会时,一天最多磨十来把。现在熟练了,有一天最多磨了57把!”
一旁等候的史爷爷接过话:“胡师傅的服务真是贴心呢!我上午拜托他磨的那两把刀,已经在家里闲置好几年了。扔舍不得,不扔又派不上用场。出去找找,也没有磨刀的。今天经胡师傅这么一磨,跟新的一样!”
老胡的服务项目里还有一项很“特殊”。他把很多失踪儿童的信息和照片制作成一幅海报挂在车身上,“没有了孩子,一个家庭就完了。我希望通过大家的帮助,让更多的家庭可以团圆,同时也借此提醒大家看好自己的孩子。”
如今,走街串巷为老人服务成了老胡的“主业”。用他的话说:“只要车子不抛锚,我就每天去社区服务!”于是他又给自己起了个名字,叫“天天志愿者”。
至今,老胡已经记不清自己走过了多少社区和养老院,单拍照一项,大约就有2万位老人接受过他的服务。
天天如此,累吗?
“累!真是很累!一天下来,整个人垮了似得!”老胡说,每天晚上躺到床上,各种酸痛袭来,才知道这一天有多忙。
既然累,还天天坚持,为什么?
“因为开心!”老胡回答得很干脆,“谁都有老的时候,能为他们做点事情,我觉得很有意义。我想,等有一天我也老了,如果有人愿意这样为我服务,我也会很开心。将心比心,就觉得这么做值了!”
他们
身体力行快乐行善
如今,像老胡这样的民间志愿者,在宁波已如雨后春笋般出现,而且还有越来越壮大的趋势。这些草根公益力量基于自己的经济实力,或一人,或一个团队,用点滴行动温暖着这座城市里的人们。
在本报城事帮办的公益伙伴里,这样的代表就有不少。
75岁的陈雁是宁波老网虫的“头”,这位精神矍铄的老人整天带领一帮热心的老年志愿者忙忙碌碌。他们的主要任务是义务教老人学电脑,顺便还给老人做一些生活、养老、维权方面的巡讲。别看没有报酬,可这帮鹤发童颜的爷爷奶奶那叫一个乐呵。
您还别说,5年下来,“老网虫”们辅导过的老人超过1000人,带给老人的笑声和欢乐更是难以用数字来统计。
中年空巢俱乐部是在应对“中年空巢”家庭引发的一系列问题中诞生的又一支民间志愿力量。
随着“80后”、“90后”独生子女异地求学、工作等原因,留守在家的父母进入新的生活状态——“中年空巢”。突然处于“空巢”的这些中年父母,容易出现心理上的空虚、亲情上的失落,尤其在节日期间,负面情绪更加滋生,甚至影响身心健康与家庭和谐。
两年前,在城事帮办和东郊街道的协助下,宁波中年空巢俱乐部成立。短短两年间,俱乐部成员超过了300人,成员们结伴互助,在驱赶空巢寂寞的同时奉献社会。从成立至今,这些充满爱心的爸爸妈妈真情助学,多次走进深山,为四明山区和大堰的孩子送去知识与亲情;他们敬老爱老,出钱出力,编排节目,给敬老院的老人们别样的惊喜;他们进林护绿,劝说游客不乱扔废弃物品,并动手捡拾丢弃在景区的垃圾,感动了许多人……
一个带动一批,一批凝成一群,凡人善举催生“灯塔效应”,进而使得民间志愿者在文明城市的进程中扮演的角色越来越重要。
在北仑,这一点体现得尤为明显。
今年1月,64岁的陈杏娣义务为彻夜排队购票的返乡外来工免费送“暖心粥”的事迹为人称道。网友们亲切地称她为“送粥奶奶”。3月,一批包括外国友人在内的爱心人士自发成立“送粥奶奶”国际志愿者服务队,定期深入社区和居民家中,开展环保宣传、医疗卫生、法律援助、文化教育等服务活动。8月23日,北仑区又一支以个人名字命名的志愿者服务队——“雄文志愿服务队”在新碶街道海棠社区宣告成立。据了解,“雄文志愿服务队”缘起一名叫吴雄文的普通机修工人。吴雄文义务修车20多年,手机号码成为“修车热线”,电动车成了移动“维修站”。在他的带动下,海棠社区100多名热心居民也加入志愿服务行列。不同年纪、不同职业和不同身份的人,自发聚集在一起,形成一股爱心合力,志愿服务的内容涵盖心理咨询、健康养生、卫生保健、家电维修等7大类20多项,社区每天有志愿者定时定点值班,做到爱心服务不间断。
而早几年前,在北仑务工的安徽人徐义胜和在厦门务工的北仑人乐友良,几乎在相同的时间做出了同样的壮举——火海救人。他们的感人事迹深深打动了数百万新老宁波人。一年多后,以救火英雄徐义胜、乐友良名字命名的一支消防志愿者队伍——北仑“义友”消防志愿者服务队宣告成立。
在网络飞速发展的今天,大量民间网络志愿者组织也在迅速成长。它们凭借着一个个论坛、聊天室,悄悄聚集着城市里热心公益的人们。这些草根组织关注着城市里的弱势群体,他们和其他民间志愿者一起组成生生不息的爱心暖流。
正如一位民间志愿者所言:我们的事业是春天的事业,请相信——这城市有爱。
采访札记
志愿服务 且行且进
和所有的事物一样,刚刚“成年”的志愿服务同样面临着“成长的烦恼”。如何科学合理地管理服务好志愿者,为他们创造一个良好的志愿服务环境,让现有的志愿者不流失,吸引更多的人来加入志愿者队伍,是当前不得不面对的难题。
上周,带着疑问,记者走访了团市委和市文明办相关负责人。
他们说,目前宁波志愿服务要更进一步,先得跨过两道“坎儿”:第一是保障。目前,我市的志愿者保障工作还有不小的提升空间,包括资金保障和政策保障。志愿者管理和服务推动需要资金支持,志愿者自身权利和义务也需要更加明确。第二是服务和需求。目前,这种供需还无法完全有效的对接,专业的信息化平台还有待完善。
团市委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今后,我市将在志愿者工作机制完善、领域拓展、服务项目提升等方面进行探索、创新,力求在工作统筹、综合协调、资源整合、政策保障有所突破。如通过项目的开发实施,探索共青团组织协调管理、社会服务机构承担、社会中介组织评估的服务模式。”
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目前我市有两个举措值得全体志愿者期待:
一是《宁波市志愿服务条例》重新制定工作将于今年完成。在新版《条例》中,将对志愿服务事业的管理体制给予明确,建立和完善志愿者工作委员会工作制度和运行机制,充分发挥志愿者工作委员会在统筹领导、综合协调、资源整合、政策保障等方面的重要作用;同时也将对志愿者自身权利和义务给予明确界定。
二是志愿服务培训机制将进一步完善。一方面,加强与教育部门的合作,推动学校将培养青少年志愿服务意识和能力纳入素质教育内容;另一方面,完善宁波市志愿者培训学院各项建设,积极向志愿者传授新理论、新知识、新技能,提高志愿者专业化服务能力。同样,志愿服务组织的培育、管理、建设已被列为2012年全市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重点项目内容之一。(董小芳)
相关链接
甬城志愿服务之不完全盘点
从1994年至今,在团市委等相关部门和单位的努力下,宁波的志愿服务事业年满18岁了!在这个“成人礼”上,最好的礼物莫过于这样一组数据:截至目前,全市志愿者人数超过70万,其中注册志愿者人数达35.9万;已成立志愿服务队伍2223支,培养专业志愿者6200多名;累计服务超过3900万小时。服务内容涉及扶贫助困、留守儿童帮扶、环境保护、医疗卫生、心理咨询、山区支教、青少年帮教服务、关爱外来工子女、文明出行、关爱空巢老人等方方面面。
毫无疑问,志愿服务组织已成为我市最大、参与最广泛的社会公益组织。写这篇文章时,记者一直试图为这个“大家庭”梳理出一份完整的“家谱”。无奈面对庞大的家族网络,我们难以尽善尽美,只能对全市志愿服务队伍做一个不完全盘点。
义务反扒志愿者
宁波市义务反扒志愿者大队成立于2002年年6月,最初有志愿者74名,如今已达到百余人。他们来自各行各业,经民警对其进行专业培训后,利用业余时间走上街头维护和谐。组建至今,志愿者们共抓获扒窃等各类犯罪分子约3000人。曾荣获2008年度全国百个优秀志愿服务集体。
中国渔民蓝色保护志愿者
“蓝色护海志愿者”行动是2000年由21名象山渔老大发起的,旨在保护海洋生态环境。他们提出了“善待海洋就是善待人类自己”的口号,成立了我国第一个专事保护海洋的民间组织——中国渔民“蓝色保护志愿者”行动指导委员会。2006年9月,“中国青年志愿者蓝色护海行动基地”落户宁波象山,如今这支队伍已经壮大到1万余人。
电力小草志愿者
1990年3月,宁波“小草”志愿者诞生于奉化供电局。发展到现在,已经成长为一支遍布全市的专业志愿者队伍。累计服务出勤3万余次,共计15万小时以上,修理各类电器30余万件。先后获得了“全国学习雷锋、志愿服务先进集体”、“全国工人先锋号”等多项荣誉。
城事帮办志愿者
城事帮办志愿服务站是宁波日报城事帮办旗下的志愿者组织。2005年3月7日正式成立,是我市城市志愿服务社会化动员的有力平台。服务站致力于为公益组织和爱心人士提供优质的服务,并借助党报平台,在全社会营造一种和谐的氛围,传播公益为文化理念。曾被评为浙江省先进志愿服务集体、浙江省志愿服务杰出集体、宁波市十大志愿服务之星。
文明交通志愿者
志愿者的种类有很多,但这样一群专职服务文明交通的志愿者团队,在全国尚属首家!2010年1月,我市文明交通志愿服务总队成立,当天全市就招募到了3000多名志愿者。截至目前,全市已有千家企业义务认管路口和斑马线,3万多名爱心市民加入到了交通志愿轮值服务行列,他们在路口协管交通的服务时间累计已有10余万小时。
巾帼志愿者
巾帼志愿者队伍是新形势下妇女群众参与建设和谐社会的有效载体。经过几年的建设,宁波市已建立约14.5万人参加的2014支巾帼志愿队伍,其中市级巾帼志愿者队伍1202个。她们既是参与社会平安建设,维护社会稳定的重要力量,也是调解社会矛盾,维护妇女儿童合法权益的重要力量。
慈善义工
慈善义工队伍以“服务社会、传播文明、促进和谐”为宗旨,主要任务是调查了解社会贫困线以下人群的基本情况,唤起社会对贫困人群的关心和帮助,并积极开展敬老助残、扶困帮弱、生命关怀、抗灾救灾、医疗卫生、环保宣传、心理辅导等公益服务。据统计,仅2010年全年,宁波市慈善义工分会共开展各类志愿服务活动234次,服务时间累计达到9275小时!
红十字志愿者
2005年,市造血干细胞志愿服务队的成立,标志着我市首支红十字志愿服务队的诞生。经过几年的发展,它已经从最初的捐献造血干细胞、扶贫帮困发展到精神宣传、赛事服务、水上救援、社会募捐、敬老助残、心理讲座等多项服务。截至目前,宁波市红十字志愿者已突破6000人,累计服务时间126680小时,成为构建文明和谐宁波的一支重要力量。(董小芳)
http://www.nbcsbb.org/xwb/images/bgimg/icon_logo.png 该贴已经同步到 猴子的微博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