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期消化道癌不开刀就可治关键一个字:早
“幸亏发现早。”刚60出头的陈先生深感幸运。一月前,一次体检,陈先生被查食道中段有个病变范围3厘米的早癌。“平时一点感觉没有。”
正因为发现早,陈先生避免了一场“伤筋动骨”的外科手术,而成功施以内镜黏膜下剥离术(ESD)。
接诊的宁大附属医院消化内科主任、主任医师叶国良说,ESD是一种高精尖的治疗早期消化道肿瘤的技术,主要用于切除分化良好、病变浅表的消化道早癌,以及部分黏膜下病变,如平滑肌瘤、间质瘤等。
“ESD治疗的优点在于,患者不用开腹,创口较小,并能较完整地保留生理通道,这有利于患者保持体力,术后恢复健康,提高生活质量。”
在威胁宁波人健康的前10位恶性肿瘤中,胃癌、结肠癌、直肠癌、食道癌等消化系统肿瘤占了1/3比例。以胃癌为例,以往的外科手术,通常是将肿瘤病灶连同胃大部分切除,同时进行淋巴清扫,手术后,大部分病人的生活质量较低。如果采用内镜下切除方法,对病人的身体损伤可以大大减小。
当然,内镜下切除消化道肿瘤也受条件限制。
“胃壁、肠壁有4层,分别是黏膜、黏膜下层、固有肌层、浆膜层,如果肿瘤只是侵犯了黏膜或上1/3黏膜下层,就可以通过内镜黏膜下剥离切除病变,把对胃和肠道的损伤降到最低。”
叶国良说,因此,消化道肿瘤的早期筛查很重要,这一点上,中国做得很不够,中国胃癌的早期诊断率平均不足20%,而在日本,40-45岁以上人群会定期接受胃镜筛查,因此早期胃癌的诊断率达到了50%。
“消化道早癌基本上没有特异性临床表现,‘间接’发现的占多数,当出现呕血、黑便、消瘦时确诊,很多病人已到了中晚期。”
叶医生特别提醒有肿瘤家族史、息肉病史或45岁以上的高危人群,一定要定期进行胃肠镜检查;对于有症状的人群,更应随时进行检查,以免错过早期的最佳治疗机会。
(王 佳 庞 赟)
“生老病死,旦夕祸福”,是每个人都逃不过的。如果在您遭遇不幸的时候,有人能伸手帮扶一把,即使这种帮扶只是短短的几句话,没有起到逆转局面的效果,也会让您感到温暖。我们开辟这个栏目,就是想力所能及地帮助更多患者。
当您有什么健康疑惑,或被疾病纠缠得一筹莫展时,都可来邮来信告诉我们,我们将努力寻找专家为您解惑。
来邮:wj@cnnb.com.cn;来信:灵桥路768号宁波日报生活周刊部,邮编315000。
http://www.nbcsbb.org/xwb/images/bgimg/icon_logo.png 该贴已经同步到 猴子的微博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