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一学业那一特长过年攀比风 孩子很受伤家长不妨学学“慢养”
近日,家住江东的姚女士有点心烦:快过年了,本来说好除夕夜,一家三口到孩子的奶奶家过。可一听表哥要来,孩子死活不愿意去了。“孩子心里有个结。”姚女士说,她哥哥的孩子比较出色,每回家人聚在一起,都会把小辈比较一番,小的时候,孩子大咧咧的,感觉不到,上了初中后,越来越在乎,心头压力着实不小。
姚女士自己也觉得陷入了“培养焦虑”中。“你看,周围环境似乎都如此,家长们一碰面,彼此间交流几乎逃不开这样的开头:‘我家的孩子会背唐诗30首了,你们呢?’‘我们啊,最近他不努力,才只记了45个英文单词,我还要给他加把劲儿!’”
“其实大可不必。”江东区社区学院何莹亚老师说,教育是慢的艺术,要孩子健康成长,家长首先要慢下来,耐住“寂寞”,不求一时的速度与效率,不以当下的表现评断孩子,尊重每个孩子的差异。
何老师说,家长之所以焦虑,是因为太想看到一个结果,急于“收割”。其实,孩子需要“慢养”,给孩子一个好品德好习惯,远比孩子拿到一个好分数更重要。
何老师经常与0到6岁孩子的家长打交道,家长间的“攀比风”,何老师感触多多。
前段时间,一次亲子活动中,一位家有2岁半宝宝的母亲骄傲地对何老师说:“我家宝宝能从1数到100了,10以内的加法也会了。”母亲一边说,一边“秀”出宝宝。在旁的不少父母见了,多少都有些触动,有的直接和祖辈商量,回家就开始有意识地培养孩子“数数”。
“不用为此乱了阵脚。”何老师直言,根据她多年的教学经验,孩子在这一年龄的“数数”,更多意义上是“唱数”。“的确,‘唱数’是要的,在‘点数’过程中要运用到‘唱数’,但会‘唱数’,并不一定表明孩子就掌握了数的实际意义。”
举一个很简单的例子,上下两排各有4个圆,区别只在于大小不同,问孩子每一排有多少个圆,孩子通过“点数”,回答4个,再问两排是不是一样多,有的孩子可能会回答“大圆的那排多”。为什么?因为受到了物体大小的干扰,其实,这表明了孩子并没有真正掌握数的实际意义。
据悉,幼儿园教数学,遵循幼儿思维发展的规律,按照思维发展的三个阶段:实物表征、形象表征、符号表征,进行教学。让幼儿从具体形象的实物教具操作逐步过渡到抽象的符号理解,真正理解数学符号的实际意义,而非一上来就是“1+1=2”这样抽象的概念。“即使孩子记住了,也多是‘机械记忆’,多半不会运用。”何老师说得很直白。
据了解,一些孩子上了小学,出现运算障碍,很大程度上与幼儿阶段对“数”概念的拔苗助长有关。
“让教育‘慢’下来,家长们会看到另一番风景。”何老师说,当然,“慢养”并不代表放任孩子,而是遵循孩子的天性去教育和引导孩子的成长,能够给孩子学习的机会,让他们在学习中成长,找到最好的自己。这样,家就是孩子生命力的来源。(王 佳 林 芳)
http://www.nbcsbb.org/xwb/images/bgimg/icon_logo.png 该贴已经同步到 猴子的微博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