猴子 发表于 2012-4-15 21:59:56

微公益有人信

       贵州民族学院大三女生杨艾菁用自己的一对银戒几次易物,换得上海网友30万元出资,成功为贵州山区孩子筹得了一座“梦想小学”。杨艾菁的故事经媒体报道后引起热议,赞叹与质疑声四起,本报记者昨天对话了这位“90后”女孩,以及先后跟她易物的两位陌生人,听听他们朴素的心声——
  
  银戒指,和男友分手后被杨艾菁视作“留无用,弃可惜”。正巧常去的咖啡店在“以物易物”,她决定用它们换一个能感动自己的故事。圣诞节,她等到了要等的故事。但当她把戒指交给陌生男子时,他却建议杨艾菁不妨做点更有意义的事,比如给山区孩子换座教学楼。思前想后,杨艾菁于2月1日下午发出了这条后来被广为流传的“梦想微博”:“我不知道这个梦想是不是不切实际……我想用我的一对戒指,为我们贵州的山区孩子换一栋教学楼。”
  
  “怕不怕受骗没想那么多,我好像挺愿意往好处想”
  
  新闻观点:开始做这件事,觉得有把握吗?怕不怕受骗呢?
  
  杨艾菁:心里埋下这粒种子是在圣诞节,之后我期末考试,然后就过年了。但有一种力量莫名牵引着我,让我惦记这个事情。然后终于决定,不然就试试吧。
  
  没把握,在交换的过程中,我一直都没觉得真能成功,或者说觉得离最终的成功还得好久好久呢,像做梦一样。一直到最后,我去昆寨实地考察才觉得,嗯,可能这个事儿差不多了。
  
  你说我怕不怕受骗,其实我没想过那么多。包括别人愿意拿很贵重的东西和我交换,我也不觉得特别意外。我好像挺愿意往好处想,信任这个东西是相互的。
  
  第一次交换发生在五天后,“@刘堂堂”用价值3000元的和田玉换下了杨艾菁的这对戒指。2月6日深夜,杨艾菁在微博上宣布了这一消息:“今天梦想迈出了第一步。”
  
  接下来的几天,开始有另外一种声音出现:有人质疑她在利用公益做噱头进行炒作。2月12日杨艾菁发出这样一条微博:“我会坚持,不管有多大的阻力。如果真的有梦想实现的那天,希望大家能相信。这一切不是炒作。”
  
  “我不是在炒作,很多娱乐节目找我我都回绝了”
  
  新闻观点:有人说你炒作,你怎么看?
  
  杨艾菁:太多人知道这件事,说我出名了,想红。我都没有怎么回应过,我知道自己不是在炒作。除了你们媒体要采访写新闻之外,很多娱乐活动做节目都找过我,希望我能参加,但我都回绝了。这就说明我并不想炒作。
  
  新闻观点:难过委屈吗?有没有后悔做这件事?
  
  杨艾菁:有段时间说得很过分,我很伤心,不过还是支持我的人多。我一直生活在城市里,没有去过偏远的山区。这次去昆寨考察,发现那里真是太苦了。我只在电视上见过类似的画面。我很受触动,想为他们做点什么。虽然过程中有一些压力,但我一点不后悔,觉得特别值。
  
  接下来的事情顺利得超乎想象,上海女孩赵艺宁用价值1万余元的钻戒交换了和田玉,明星周显欣也捐出了自己的钻戒。杨艾菁这样鼓励自己:“很多人都在说,这只是一个梦,可是我知道,这是一个可以成真的梦。”
  
  奇迹真的出现了,上海的一位“神秘人士”联系杨艾菁,愿意出资30万元交换这两枚总价3万元的钻戒。这场微博爱心接力,在短短一个月时间内,成功了。
  
  “大家都没把这事放心上,只想出份力然后回归生活”
  
  新闻观点:生活发生了什么改变吗?
  
  杨艾菁:媒体采访比较多。其他时候我觉得没什么不同,我还是每天上课,忙自己的事情。
  
  新闻观点:怎么评价自己的行动,怎么看待这种“微公益”?
  
  杨艾菁:微博的力量真是太大了,是大家一起把这个事情作成的。一些官方慈善容易受到个别人不好的影响,比如郭美美之类的,就会让大家不信任。(和杨艾菁谈话过程中,她常“咯咯”笑出声。)我做的事情正常又普通,没什么大不了的。刘堂堂一直在鼓励我,艺宁和显欣姐就是打了几次电话。感觉大家并不特别把这件事放在心上,只想出份力,然后回到自己的生活。
  
  同题问答
  
  新闻观点:是什么触动了你,让你愿意相信一个陌生人,交换出自己的财物?
  
  刘堂堂(用价值3000元的和田玉交换了对戒,作为自己的婚戒):
  
  在我眼里杨艾菁是个有梦想的孩子,帮助孩子实现梦想本身就是一件有意义的事,更何况有关孩子教育的美梦。我们自己也许有很多梦想未曾实现,这也算是一种寄托吧!要说信任,人与人之间多一些信任总是美好的事,我喜欢美的东西,尽管有时掩藏着虚伪,但我从不放弃对美的追求!
  
  赵艺宁(用姐姐送的价值一万余元的钻戒交换了和田玉):
  
  湖南卫视变形计,我很喜欢看。看到里面贫困山区的孩子,心里很酸。有句话我记得很深——学校是山区里最好的建筑。偶然在电视上看到这样的消息,就在网上搜了一下。开始也是有点怀疑,但是通过后来的沟通,就是那种莫名的信任。我很佩服她的大胆想法,我姐姐也支持。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微公益有人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