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听犬小PAN与刘燕的世界—中国首个导听犬公益项目的喜与忧
导听犬PAN作为“小使者”来到中国,成为刘燕的耳朵导听犬小PAN突如其来的听力障碍让刘燕自11岁开始生活在与其他人不一样的世界里,导听犬PAN的出现,让她好像重新听到了声音。现在,随着中国首个导听犬公益项目正式落地北京,将会有更多中国的听障人士像刘燕一样,重新拥有一对耳朵。刘燕在11岁的时候因为生病导致神经受损,成为了一名听障人士,虽然她会说话,但更多时候她选择了沉默。PAN是一只日本的流浪犬,出生后就被遗弃了,没有纯正的血统、胆子很小,对声音敏感却很少乱吠。刘燕是《宠物派》杂志的网站编辑,她通过读唇语来理解别人,用手语和不太准确的发声与外界交流,她坚强而努力地在有声世界和无声世界之间生活。流浪犬PAN因它的潜质而被培训成为合格的导听犬,同时它又被选中作为日本导听犬育成会赠送给中国的“小使者”,这让它肩负起更多的使命。2011年6月28日,由北京市养犬协会主办,北京市公安局指导、北京市民政局批准实施的中国首家导听犬公益项目正式落地北京。仪式上,刘燕从视频中第一次看见PAN,自此,他们的命运有了交集。“它代替了我的耳朵”幸运的是,刘燕成为了PAN的接收者。她笑称自己是近水楼台先得月,得到了许多聋人朋友的羡慕。“朋友们觉得我实在是太幸福了,都想抢走呢。其实很多听障朋友都很想要一只导听犬,着急得不得了,几乎每天都有人问我什么时候还会有啊?什么时候培训好?”2012年1月25日,刘燕搭上了前往日本的飞机,接PAN来中国。在那里,她学习了导听犬的日常训练及使用方法,“导听犬不同于普通的宠物犬,要让它很好地为你工作,必须每天坚持训练,还要保持正确的使用方法。”2012年2月3日,PAN正式由日本导听犬育成会与北京养犬协会交接,入住刘燕家之后,它要充当刘燕的“耳朵”。“没有PAN的时候,像烧水、做饭这种需要听声音的事情,我就得反复跑反复看,要是忘了就不行了。而例如漏水、来人敲门我是都听不见的。现在有了PAN,如果有人敲门它会跑来拍我,我做出‘哪里’的手势,它就领我去门的地方。它对声音特别敏感,要是有一点声音它就警觉起来了。”刘燕介绍说。刘燕给记者演示了闹钟、定时器、报警器等声音响起的状况,PAN都会在听见声音后迅速做出相应的反应,“如果闹钟响了我还不起床,PAN就会跳到床上,用爪子拍我,好像在跟我说,‘你可不能赖床啊’。”现在,只要一提起PAN的工作,刘燕有着说不完的话。“我上班的时候,PAN会自己在家等待,‘留守’是导听犬在训练时需要学会的一项基本技能。”刘燕曾经是沉默寡言的,这几乎是很多听障人士的共同点。然而自从有了PAN,刘燕变得爱笑、爱说话了。“以前在公司里都是和同事用写字交流,很少会说话,因为有一种自卑感。”刘燕说,“我听不见,说话也不好听,交流不方便就不太合群,觉得做好自己的工作就行了。现在通过去日本学习还有和PAN的接触,慢慢有自信了,和同事交流我都会努力说话。我们同事都很奇怪,说我变化怎么那么大啊。”除了性格日渐开朗之外,刘燕还开通了专门的博客,以PAN的视角记录下生活中的点滴,以求让更多的人了解导听犬、让日本友人能看见PAN在中国的情况,也为了表达她的感恩和快乐。“相处了一个多月我就再也舍不得PAN了,它代替了我的耳朵,所以对它的感情是不一样的,比一般的宠物更深得多。”刘燕抱着PAN,而PAN则亲昵地舔着刘燕。7天+180天+30天目前导听犬项目已经进入到了训导师志愿者的招募和选拔阶段,北京市养犬协会预计招募30多名志愿者,希望在这批志愿者的协助下在今年年底或明年年初培育出第一批属于中国的职业导听犬。北京养犬协会新闻部主任王悦介绍说:“导听犬的要求和费用都比导盲犬低得多,所以需要全社会的关注和媒体的宣传,让更多人知道导听犬,有更多的志愿者加入。”“我们会模拟一个家庭的环境,挑选出一只用于培训的导听犬,志愿者们要在封闭的环境中进行七天的学习,主要包括手语、犬类行为基础课程、残疾人心理知识等,还要带着狗狗进行练习。现在课程制定已经基本完成了。”对于导听犬的培训方式,王悦解释道。一只有潜质的流浪犬被培训成导听犬,需要训导师210天的努力。其中180天与狗狗朝夕相处,每天坚持训练,另外30天用于与被服务的聋哑人进行适应性相处。“导听犬的训练是一个漫长的过程,不仅要保证它的工作性能和持久性,还要保证每一只狗狗进入家庭后都能扮演好它应该扮演的角色。”王悦说。面对很多热心公益、有志成为导听犬训导师的年轻人,王悦表示了欣慰,同时也有担忧,“虽然报名的人不少,可是真正符合要求的并不多。很多年轻人觉得好玩儿或者新奇,对这件事的认识、时间分配以及困难预期并不充足,这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喜忧参半在国外,尤其是日本和欧美国家,导听犬的训练和相关政策已日渐成熟,可是在中国,导听犬却还不为人熟知,导听犬项目的相关标准和规定都尚存在空白。又因中国聋哑人基数大、中外手语差异等因素,给导听犬的中国之路增添了许多未知和艰难。作为国内的重要试点,北京市养犬协会的导听犬公益项目,将借助日本导听犬育成会培训出一批中国的导听犬训导师,并从北京市公安局犬类留检所的流浪犬中挑选犬只。培训出的导听犬,交由北京市聋人协会,免费服务于北京市的听障人士及听力下降的老年人。“第一批训练也是一个探索的过程。”北京市养犬协会秘书长沈瑞洪这样说,“聋哑人是一个隐性的人群,他们不像盲人、肢体残疾人能一眼看出来,所以也正因如此,他们受关注的程度会比较低。这个项目不光是对聋哑人的关注,也是对流浪动物的关注。”一切刚刚起步,“任重而道远”几个字虽然老套、却很贴切。谈起项目目前进展缓慢的几方面困难,沈秘书长回答,“一方面是资金的制约,由于目前没有训练成型的导听犬,所以在项目初期还是由我们自己来筹集资金,以社会捐助的形式为主,刚开始捐助者多是感兴趣的个人和周围的朋友,希望慢慢有更多的企业和爱心组织介入。”关于资金的使用,他表示,“会通过社会各方面的监督、相关部门审计等多方面监管,保证项目资金使用的公正透明。”“第二个方面就是人了,我希望能够有更多的人能够对聋哑人和流浪动物加以关注,希望召集更多的志愿者来加入到我们的事业当中,来帮助这个项目尽快成长起来。”沈瑞洪补充道。除了资金和人力,作为中国第一个有官方背景的导听犬公益项目,北京市养犬协会肩负的不仅仅是导听犬的培训工作,还有相关标准和规则的制定与完善。导听犬及导听犬训导师在中国的资质认定,也是他们正在重点着手进行的事情。“这不仅需要个人、企业的帮助,也需要来自相关单位、部门及国家的支持。”据王悦介绍,仅北京地区就有持证聋哑人17万左右,面对如此庞大的需求量,就算今年成功培训出了30只导听犬也是杯水车薪,“只有知道的人多了,关注聋哑人事业和导听犬项目的人多了,才会有更多的志愿者加入进来,才可能培养出更多的导听犬。”在谈话的过程中,大家都会提到日本电影《导盲犬小Q》,刘燕说,“我们也有导听犬小PAN,希望更多的人知道PAN,知道导听犬。”链接:导听犬训导师与狗狗的十个约定你真的有足够的时间吗?把我训练成一只合格的导听犬,需要180天呢。你有足够的耐心吗?如果我淘气了、懒惰了,可不可以不要生气。每天都要花时间坚持训练哦。我的心情你真的懂吗?我是曾经被丢弃过的流浪狗,能重新回到温暖的家里真的很高兴,我会努力工作、珍惜机会的。希望你可以完全的信任我,能成为你忠诚的朋友、能做一只“被需要”的狗狗,是我最大的幸福。你会舍得我吗?180天之后我就要投入工作了,去照顾新主人,虽然我舍不得你,但是必须要分离。你会对我负责吗?你要把训练方法教给我的新主人啊,不然我们的努力会前功尽弃的。无声的世界你了解吗?训练我的时候要让我记住你的手势而不是声音哦。我们的梦想可以一起坚持吗?“导听犬训导师”不是一个好听的名字,而是一种信念和坚持,不管遇到什么困难,请你不要半途而废。如果你做好了足够的心理准备,请和我一起加油!稿源:公益时报特约记者闫冰文/摄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