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区学堂”面临三道坎加强老年教育任重道远
从就近原则、人身安全等角度考虑,老年人若在家门口就能学到自己感兴趣的知识,自然是再好不过。早在2001年,我市就成立了由市委市政府领导、各部门负责人为成员的宁波市社区建设工作领导小组,正式启动社区教育实验工作。2010年,宁波市教育局又筹建成立了宁波市社区教育工作指导委员会。
截至目前,我市有市级社区大学1所,县(市)区社区学院11所,152个街道和2130个社区分别建立了社区学院(社区教育中心)和市民(村民)学校,已初步形成了完整的“市社区大学—县(市)区社区学院—街道(乡镇)社区教育中心—社区市民(村民)学校”四级社区教育办学网络。
成绩固然显著。可是记者在走访中发现,家门口的“社区学堂”如今面临着不少发展瓶颈。
“经常有老年朋友过来咨询,问能不能在这里学习计算机、舞蹈等,我们只能告诉他们,目前还没有能力像老年大学一样开设课程,只有不定期的讲座。”一位社区教育中心工作人员告诉记者,目前“社区学堂”发展普遍面临三道坎,首要的就是经费不足。“请老师要钱、配备硬件设施要钱,这给街道、社区带来了不小的压力。经费不足导致教育培训无法定期、正常开展。”
其次是师资力量缺乏。“教育不是一次培训就能解决的事儿,而是一个循序渐进、逐步深化的过程。社区没有钱请专门老师来定期上课,目前可以利用的资源主要是社区志愿者和一些教育机构的支持,这些也只是讲座形式。”
第三是场地不足。记者在走访时发现,不少“社区学堂”都没有专门的场所,而是和会议室、活动室或阅览室等“合二为一”,在活动场地上也无法满足周边居民的需求。
“随着城市品位的提高,终身教育越来越受到重视,这也是我们一直致力推动发展的方向。”市社区大学社区教育处副处长赵文君说,为了改变社区教育面临的困境,在市教育局的支持下,从去年开始组建了宁波社区教育讲师团,开展了“百课下基层送社区”活动,同时发放了一万张学习乐享券,市民凭券可以享受到免费的培训,还可以免费参观天一阁、去书城购书等。
日前,市教育局正紧锣密鼓进行宁波市终身学习平台的系统研发与建设工作。“这个大平台将整合各县(市)区已有数字化学习资源,建好宁波市民终身学习网,推行市民学分银行,力争打造一个全新的网上课堂,让市民不出家门,点点鼠标就能学到自己感兴趣的知识。”赵文君说。
最值得期待的是市教育部门正在起草的“宁波市终身教育促进条例”。“如果这个条例能够通过,将大大改变目前社区教育面临的瓶颈,无论运行机制还是教育经费、师资力量等,都将得到极大的改善。以往专业老年教育机构一座难求的现象也将得到缓解,将有更多的人能够享受到优质、多样化的教育资源。”
(董小芳)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