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培训课程的感想(5.9)
第一次参加志愿者培训的课程,以前大多是服务之前的讲解培训,类似那种服务对象简介,你需要注意什么,服务时间长短之类的,然后出发,服务,结束。基本是对注意事项的介绍,没有像今天这样介绍志愿者精神的,或者说志愿者价值与“伦理道德”,好像有点大。今年香港社工注册局新增加了“社工伦理道德与法律(value and ethics & law)”这门课,要求必须修了这门课才能成为注册社工。因此对于一个专业化的志愿者队伍,伦理与道德,或者说应该具备的素质,也是非常重要的,在后半段讲解老师有提到宁波市志愿者条例,这也是保护与约束我们这个专业队伍的有效手段。马上下载,看看先。
整个培训中,大家提出了自己对志愿者应具有素质的看法,而老师也提出了“官方”的定义,其中,关于“对社会文化敏锐的洞察力”这项,我个人的理解应该是非常重要的。首先,我们每个志愿者来自的社会文化背景不同或者说是社会经济地位(social and economy status)不同,可能互相之间都会有一些文化差异,而我们同我们的服务对象之间的这种差异可能就更加明显,比如我们和艾滋病毒携带者之间对同一件事就可能会有不同的看法。这里举个例子,会中,老师谈到“责任感”的问题时说“责任感对我们很重要特别是男生”,可能这话我们听起来很正常,而可能让女性主义者听到时,他/她就有可能奋起反击。这就是文化的差异,于是我认为“对社会文化敏锐的洞察力”对我们志愿者服务于不同的服务对象的时候特别重要,它要求我们从服务对象的角度出发看问题,从他们的需要出发来满足他们,而不是提供我们觉得应该他们需要的服务。
其次,对于老师提到的,我们要看到别人的优点,而不是缺点。这句话用理论的角度出发便是“优势视角(strength)”及“增能(empowerment)”。我们需要看到服务对象的优点,优势,或者帮助他去找到他的优点优势,增强他们的能力、自信、自我,减低他们的无力感,让他们有权力,有力量去改变自己的生活和环境(这是empowerment的第一层次)。可能这个视角有点激进。同时在这个视角下再加入系统理论(system)去发现服务对象周围的系统,去发掘服务对象他本身拥有的资源如他所居住的社区、他的亲朋好友、他的单位等等,当然也包括其他的志愿者,可能在这里我们城事帮办可以起到中介的作用。
再次是“标签化”的问题,这个可能和后现代及社会行动(SOCIAL ACTION)的角度有关。弱势群体之所以弱势,是因为权力的关系将他们压迫为弱势,或者说是被强势“标签”为了弱势,于是,social action要求改变这个权力关系。我们志愿者并不需要这样,但我觉得我们在服务的时候也不要将服务对象过度地“标签”为弱势,就像有同学说的,我们的关系的平等的,要尊重他们,要对他们接纳,了解他们的需要,了解他们的情绪,并将这种了解用自己的话向他表达出来,让他知悉你的了解。这样可能更好的从软件上对服务对象进行到了服务,而不仅仅是只提供一些实质的服务。 可能是心理陪护小组的职业病
然后是“过程目标(process goal)和事工目标(task goal)”的感想。有时可能我们志愿者的参与过程本身就是一种目标的达成。虽然事工目标也同样重要。比如义卖的事情,我们的事工目标当然是为了筹得更多的善款,但这整个筹集善款的过程,本身对我们志愿者来说也是一种学习,也是一种参与,也是一种自我的认识与提升,而通过互动我们更加熟悉对方,也让市民更加了解我们城事帮办,让市民更加了解志愿者工作,这本身何尝不是一种目标的达成呢。而同时有志愿者提到家人的支持,这也是对他们意识觉醒最好的激励方法,我们也可以通过相同的方式,让自己周边的人更加了解志愿者活动(system)。
以上仅代表个人感想。如有不同想法,欢迎指导。谢谢!!!
不错,看来培训开始起作用了。 希望不是一时兴起。。。呵呵 确实很不错 呵呵 心灵陪护的工作说难也不难,其实很简单,陪服务对象聊聊天,知道他在想什么,知道他想要什么,知道他的人生理想与目标,这些对服务对象来说已经足够了。服务对象本身之所以有“障碍”并不是因为他们心理有了什么问题,大多都是因为长时间在某种特定的环境下形成的特异性心理,这种心理本身的形成是正常的,我们要帮助其改变的是环境,而不是心理。从一开始就认为孩子怎样怎样的,那么这从开始就注定了陪护的失败。
之所以称之为“陪护”就是简单的陪聊而已,能够让服务对象有一个倾诉的对象,那么你就成功了!
更好的陪护志愿者,不仅仅是成为一个倾诉对象,更多的是帮助服务对象去改变环境,包括家庭环境、社会环境,从根源上帮助他们。只要改变了环境,他们自然也就变好了,变“正常”了,因为他们本来就是正常的!
当然,最好的陪护志愿者不仅仅是改变服务对象所处的环境,还应当给予鼓励,帮助其树立新的、可适应的、可实现的、远大的人生目标、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这是一劳永逸的服务方法!
以上是本人作为陪护的一点心得,仅供参考! 真的,这个培训蛮有意义的~~~支持~~希望以后还能参加类似于这样的培训 5# 金宏亮
这样的话心理陪护可能需要更多的个案工作的技巧,一些倾听,关注,接纳,同理表达等等,让对象知道你在听他,你在关心他,就可以了。建立关系。 从实践中来,到实践中去。这就是帮办志愿者推出成长计划的初衷。
在城事帮办志愿服务站成立近5年的时间里,我们发现众多的志愿者和志愿者组织忽略了志愿者的素质培养这一环节。理所当然地认为,一个拥有良好愿望的人就一定会成为一个合格的志愿者。
实践一再证明,事实并非如此。要想成为一个合格的志愿者,至少要从性格、能力、意愿、品性等多个方面做好充分准备,并且要持之以恒地去检验和提高。
成长计划中设计的所有环节和主题都是围绕着志愿者基本素质的培养和形成展开的。需要相当长时间的学习、实践、再学习的过程来完成。
这就需要我们每一位有志于成为合格志愿者,特别是合格的城事帮办志愿志愿者的大力协助和配合。相信路在脚下,只要我们明确目标,坚持不懈就一定闯出一条特色鲜明、充满生机的志愿者之路。 大家一起努力吧。 努力争当一名合格的志愿者,努力践行志愿者誓言
页:
[1]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