冯艾:“2:28时,全校素衣鸣钟”-志愿者精神:让生命更闪亮!
在“5.12汶川地震”之前,他们有着各自不同的身份:高校教师、医生、出租车司机和公司白领。在“5.12汶川地震”期间,他们只有一个共同的名字——志愿者。在“5.12汶川地震”之后,他们仍是不同岗位上的普通公民,所不同的是,他们身上所凝聚的“志愿者精神”已经得到延续,并惠及与感染了更多人! 他们用实际行动,让每一个中华民族的普通公民都重新审视新时期下的道德、责任与担当;他们用宝贵的“志愿者精神”,帮我们换算出付出与获得的涵义、演绎利他精神与利已精神之水乳交融。一年的时间很短,短不在于朝夕万变,而在于四川灾区的信心与重建工作之使命必达;一年的时间很长,长不在于需用漫长光阴消化苦难,而在于经历凤凰涅磐般的重生后,那么多感人的故事讲也讲不完……
2009年5月12日,时隔一年,曾经的“5.12汶川地震”志愿者,你们,还好吗?
冯艾:“2:28时,全校素衣鸣钟”
身份:上海复旦大学团委副书记
救援类型:组织救灾捐款捐物
2009年5月12日,14时28分,在复旦大学校园内,五四运动后在上海敲响的第一声钟鸣,将再次响起。
在这一天,复旦大学的3万名师生,将集体素衣装扮,用郑重的敲钟仪式和成百上千个千纸鹤,来为“5.12汶川地震”的殉难者祈祷默哀。
在这一天,“复旦人节”也将正式开幕,复旦大学团委副书记冯艾介绍,今年的“复旦人节”将以“纪念汶川地震,爱国荣校”为主题,摒弃以往热闹欢腾的庆祝形式,所有活动均围绕纪念“5.12汶川地震”展开。
自“5.12汶川地震”发生已经时隔一年,实际上,在这一年中,冯艾和她所领导的志愿服务工作一直没有停歇。在学校的寒假和暑假社会实践中,复旦大学组织了大批学生,带上师生们捐赠的物资前往灾区前线,进行实地支援。
“一年之后,当我再次回顾当时的情境,内心的感动仍是满满的。灾区群众能用较短时间重建家园,他们的自我修复能力让我感到震惊。”
2008年5月20日,冯艾带领她的志愿服务团队抵达四川绵竹,进行灾区援助志愿服务。“当时,我们深入前线的志愿者并不是在孤立地工作,我们周围的朋友和家人一直在后方支持我们,比如帮助我们募集物资。”冯艾介绍,她当时的重要工作之一,就是迅速将灾区的物资需求状况反馈回上海,大家会根据她提供的信息用各种方法募集物资,再通过各种渠道运送到灾区。
“在绵竹的一周时间里,给我印象最深的是,四川老百姓的坚强程度远远超出我的想象。他们每个人都很悲伤,但他们都很克制和忍耐。”除了灾区群众的坚强,让冯艾感动的还有志愿者。“所有的志愿者都非常投入,都在尽其所能。相对于付出,我的收获更多。我更懂得用乐观的生活态度面对人生,更加珍惜和尊重生命。”从灾区回来,冯艾自己也在悄悄发生改变。冯艾是工作在上海的北京人,亲眼目睹了灾区人的磨难,她更懂得亲人的重要,“现在我会比以往与家人更加密切地保持联络。” (采访并文/刘春晖)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