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灵有爱 生命如花 —“百合心理”七年坚持心理助残
作为国家级心理咨询师培训教研实践基地,百合心理咨询中心每年要培训100多名心理咨询师。这些心理咨询师“出道”后所做的第一件事,就是走访残疾人家庭。用中心负责人吕飞岳的话来说,这是心理咨询师的“社会实践”。从书本中走出来的心理咨询师,通过公益咨询活动的开展,能尽快成长起来,成为一名真正的心理专业助人者。
不少残疾人在生存、婚恋、社交等方面会遇上各种问题,但由于身体缺陷和教育水平的限制,他们与外界交流沟通的机会较少,承担着比普通人更多的心理压力。针对这一群体的特殊心理需求,2005年秋,由我市首批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自发组建的百合心理咨询中心,与江北区残联合作开展了残疾人心理健康服务。当年10月,全市首个残疾人义务心理咨询机构———百合残疾人心理咨询室宣告成立,江北区残联则为“百合心理”提供了办公场地及热线电话、网络服务等方面的支持。
虽然残疾人心理援助需求量大,但很少有人主动向心理咨询机构发出求助。七年来,“百合”的心理咨询师坚持上门走访残疾人,为他们提供专业的心理健康辅导,对于存在严重心理问题的残疾人则给予重点干预。上门走访时,百合心理咨询师通常两人一组,按事先排好的日程表进行。但在实际的走访过程中,咨询师们常常是“进去了就出不来”。每到一户残疾人家庭,心理咨询师的无条件尊重与耐心倾听,架起了心与心之间沟通的桥梁。预定的时间常常超过,走访计划也总在不断调整。
慈城镇一位残疾妇女,在百合心理咨询师上门服务时,诉说自己患上了严重的失眠症。那天上门提供服务的心理咨询师,原本就是学医出身,在询问了这名妇女的日常起居后,发现她的失眠主要是由于情绪上的焦虑和饮食习惯上的过度节俭。原来这位妇女为了省下钱来让女儿得到更好的教育,一味在饮食上节省,导致部分维生素缺乏,更加重了情绪上的困扰。后来,这名残疾妇女经过心理疏导与健康饮食指导,睡眠问题也随之得到了解决。
有时,百合心理咨询师也会接到外地残疾人的求助电话。萧山一名肢残人,因为妻子离家出走,情绪不稳,百合心理咨询师一次次在电话里与他沟通,每次一聊就是一两个小时。这次异地心理援助前后持续了三个月,终于帮助这位残疾人走出了生活的阴影。
“百合”的心理咨询师来自我市卫生、教育、公安、城管、海关等各行各业,均利用业余时间开展心理援助工作。最近几年,我市不少工会组织的负责人,也通过参加“百合”心理学课程培训,加入到公益心理咨询师的行列。这家心理咨询机构曾被评为江北区“十一五”扶残助残先进集体,中心负责人吕飞岳也被中国社会工作协会志愿者工作委员会评为2009年度优秀志愿者和2011年度浙江省残疾人工作先进个人。
在上门走访的过程中,百合的心理咨询师也接触到许多自强不息的残疾人,他们的意志力和抗压能力也深深地感动了心理咨询师们。在助人的同时得到精神层面的提升,这是“百合心理”开展残疾人心理援助七年来得到的最大收获。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