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燃每个人心中爱的火苗 甬城微公益助力大文明
象山“绿丝带”为农村老人免费拍照
余姚“爱心之家”举行义卖
记者 王芳 易鹤 通讯员 袁伟鑫 邵贤艳 徐成 郑江
2005年10月,宁波首捧全国文明城市奖牌,成为首批全国9个文明城市之一;2008年,宁波又获这份殊荣;2011年,宁波第三次蝉联文明城市桂冠。今年,我市迎来新一轮全国文明城市创建,重点是创建的常态化、长效化,着力建设更高水平的文明之城。
嘹亮的创建号角中,我们看到一股力量正在兴起。这股力量虽微,但蕴含着无限能量。她在润物细无声中催生爱心、传递文明、彰显美德,带给人们崇善向上的希望和力量。她被人们形象地称为微公益。
微公益,顾名思义就是从微不足道的事情着手,强调积少成多。宁波的“微公益”诞生于何时似乎无从考证,但是采访中,几乎所有的公益组织都肯定,文明城市的创建极大地激发了甬城“微公益”的活力。
今天,我们聚焦宁波的“微公益”行动和“微公益”组织,是为了让更多人了解微公益,参与微公益,助力城市文明建设,只有这样才能汇聚点滴力量,茁壮文明的根基,夯实和谐社会的基础。
今天,我们还将联合全市的“微公益”组织发起“甬城微·爱公益伙伴计划”,搭建“微公益”平台,汇聚共建美好精神家园、创造美好生活的强大力量。
我们更希望越来越多的市民在为文明城市添砖加瓦的同时,收获心灵的愉悦,以及更深刻的人生体验———“付出永远比索取快乐!”
微而不小的力量
每个人都能做“一点点”
甬城“微公益”的典型代表是爱心同盟。这个创建于2008年2月的民间组织,在短短4年内,通过数百次“微公益”活动,发展成注册会员超过2000人、加盟爱心企业数十家,宁波最有影响力的民间公益“领头羊”。
4年来,爱心同盟通过互联网发动组织“微公益”活动300多次,募集善款300多万元。其中单助医一项,就有30多个身处贫困家庭的特重病人通过点滴爱心获得救助。
爱心同盟的负责人“爵士乐”告诉记者,每次发起网络救助,他们收到的个人捐款以一百两百居多,五元十元也不少见。印象最深的是,有一次,爱心同盟一天之内收到四笔捐款,每笔都是一元钱。然而,涓涓细流终能汇成爱的大河。爱心同盟这些年来救助过的几十例危重病人,每例动辄几万几十万的医疗费用,就是这样一点一滴筹集起来的。
爱心同盟搞救助,经常网上网下联动,只有网上筹不到更多钱时才去搞活动。2008年,爱心同盟为帮助外来工的孩子、白血病患儿小天天治病,陆续搞了三次义卖,还在淘宝网建起了爱心义卖店。而每次广场义卖活动的效果是最好的。
2010年和2011年,爱心同盟两次发起对宁海贫困白血病患儿黄佳宁的救助,先后筹得善款80多万元,数以千计的爱心人士参与了这两场与死神争夺花季女孩的角力。第一次,小佳宁的移植手术非常成功。第二次,奇迹却没有出现。“爵士乐”说,小佳宁是爱心同盟这几年救助过的白血病人中惟一出现病情反复的。其他几位病人的愈后良好,有的已经上学,有的重新回到了工作岗位,还有的病情稳定开始停药。
爱心同盟中有位财务人员,这些年来每两个月就要往全国各地200多个帐户里充一次钱,每个帐户每次充200元到600元。为此,她每两个月就要抽出一周的午休时间,一连跑上七八家银行。目前,有200多个贫困生通过爱心同盟获得长期资助,每人每年1200元到3600元。爱心同盟为每一组资助人和受助人都建立了结对报表,这两百多张报表每两个月上网公布一次,收支结余情况一览无遗。
爱心同盟成立之初,就成立了一个爱心基金,基金使用一个5人联名帐户,其他所有管理人员共同审核监管。爱心基金里的善款不能作为团队的日常运作经费使用,这是爱心同盟的“零成本”运作模式,而“零成本”建立在义工奉献的基础上。每次搞公益活动,各项经费包括工作人员的午餐费,都有人提前认助。
微公益,重在参与,重在行动。“爵士乐”告诉记者,每一个进入爱心同盟的人,都将获得一个永久编号。在这个团队里,参与公益活动的方式有很多,出钱出力,顶帖回帖,一句话,必须有行动。如果“休眠”太久,这名会员将被暂时移除出去,但保留编号,欢迎他有空时再回来。通过这种方式,提醒“休眠”会员让爱心保鲜。
每个人都能做“一点点”
微公益,可以是将家中闲置不用的物品捐出去,送给真正有需要的人。奉化市慈善总会义工分会在全国首创的新市民公益平台,就是这样一个微公益操作平台。该平台常年接收社会捐赠,除以实物形式帮助外来特困户外,还通过义卖把物资变卖成现金,所得款项存入专设的爱心基金,为遭遇困难的外来务工人员提供临时性帮助。
微公益,也可以弯弯腰捡垃圾这样一个简单的动作。象山“绿丝带”家园成立两年来,主要从事海岸线清洁活动,该县多处滨海旅游区都已留下“绿丝带”的身影。而由爱心同盟发起的绿色竹篮工程,也是微公益组织倡导“关爱自然”理念的体现,他们先向山区的一些贫困农家定购竹篮,然后由爱心团体和个人认捐,免费发放到社区居民手中。目前,这项由民间公益组织发起的环保行动,已得到政府的支持。
在宁波,各级政府部门通过公益创投金资助等方式帮助微公益组织开展服务。慈溪爱心俱乐部经过两年多时间走村入户式的调查,对当地偏远农村3000多名贫困青少年有了较为全面的掌握。去年,这家俱乐部发起了“春暖慈溪行动”,以帮助低收入农户青少年参加户外活动的方式来开展结对助学,这个项目成功入选“汇·梦”工程一期项目。
记者在采访中还了解到,今年3月,江东团区委开展试点,结合特殊人群的志愿服务需求,收集“微梦想”,推进以“梦想100”项目为主要载体的共青团关爱行动,以微博大,以点带面,加强对外来“小候鸟”、困难家庭学生、闲散青少年等群体的教育引导和服务管理,多渠道发布“微梦想”。自活动开展以来,社会各界已为“小候鸟”实现100个“微梦想”,收到了很好的实践效果和社会反响。
而一个月前成立的宁波市公益服务促进中心,则为各类微公益组织实现公益微梦想搭建了一个更为宽广的平台。作为公益需求、公益资本、公益生产的集聚中心,每一个有意参与社会公益的社会主体和个人都可以在这里找到自己的位置,在帮助他人的过程中获得自身的价值。市公益服务促进中心第一批重点推出的招标项目,80%是由社区社会组织、大学生志愿者团队、老年摄影社团等微公益组织申报,服务内容也多是为了满足外来务工儿童、失独老人、贫困大学生、盲童等各类特殊人群的需求。
帮办行动
<<<
让公益成为生活方式
甬城微·爱公益伙伴计划启动
集腋成裘,聚沙成塔。微公益,正如同民间爱心和社会文明的星星之火,只要给予保护与支持便可将这微弱之火引燃燎原。为此,本报帮办周刊联合宁波爱心同盟、百川公益、鄞州奥薇朵、奉化义工、余姚爱心之家、宁海心援、慈溪爱心俱乐部、象山绿丝带等民间公益的代表,推出甬城微·爱公益伙伴计划。
甬城微·爱公益伙伴计划旨在助力城市文明建设,传递助人为乐风尚,用“微”力量,让城市更美好。
甬城微·爱公益伙伴计划的第一项计划是推广《绿色竹篮工程》。
《绿色竹篮工程》源于宁波爱心同盟的白血病儿童救助。
在救助白血病孩子的过程中,爱心同盟义工发现目前白血病有低龄化的趋势,不少白血病患儿都只在10岁左右。义工们还发现宁波几家大医院的血液科床位通常都很紧张,一些白血病患儿住院需排队等候。医生告诉义工,造成儿童白血病有一个很重要的原因,那就是环境污染。
改变环境从每一个人做起,这不仅仅是一种文明习惯,更事关拯救生命,拯救我们自己。
《绿色竹篮工程》就在这样的背景下诞生了。我们倡导用竹篮子买菜,用手帕代替纸巾,从身边小事做起,保护地球,减少白色污染,这不仅是在保护我们自己的健康生活,更是为我们的孩子留住一片蓝天,一棵绿树。
即日起,我们将联合爱心单位和人士,通过11个县(市)区的民间“微公益”组织在社区免费发放竹篮、手帕、宣传册。
一份参与就是一份支持。
欢迎您加盟我们的《绿色竹篮工程》,有钱出钱,有力出力,一起来营造文明美好的绿色家园。
宁波微公益四人谈
甬城微公益兴起的原因是什么?微公益的优势在哪里?在引导和发展民间公益力量上,政府做过哪些努力?甬城微公益,怎样才能做得更好?带着这些问题,记者近日采访了市民政局、团市委、市文明办和市慈善总会义工分会的有关负责人。
市民政局副局长许义平认为,近几年宁波微公益兴起,一是因为社会组织化程度提高很快,各类民间、草根组织茁壮成长,其公益属性越来越得到政府的重视;二是政府努力推进社会组织的发展,降低门槛,提供孵化资金,增强了这些组织的能力。事实上,这些微公益组织在满足社会差异化需求领域开始“大展拳脚”,也为市民参与公益服务提供了一条很好的通道。这也预示着我们的社会公益正在从外部性的倡导向公民的自觉行动转变。
许义平说,让公益成为一种生活方式不仅有利于社会管理,更是人类社会文明和进步的一大标志。此外,信息技术的发展也为微公益提供了广阔的发展空间,当然,微公益的生命力不仅在于简单输送服务,更在于创新和专业,在于公开透明,在于不断涌现的公益人才,相信宁波的微公益一定会根深叶茂,茁壮成长。
团市委副书记钱雪华认为,微公益行动为实现人人公益提供了可能。通过这个渠道,让少部分人的需要在社会无法满足的情况下,能够比较快速的得到满足,也让想要助人的普通人实现愿望。近年来,各级共青团、志愿服务组织在微公益领域进行了积极尝试,比如慈溪团市委今年开展了“益呼百应”微公益创意征集大赛。大赛以“益呼百应 微爱传递”为主题,围绕社会管理创新及城市文明建设,以关爱服务、公共文明、社区服务、健康救助、环境保护、赛会服务、宣传教育等七大类内容为载体,面向全社会征集一批党政所急、百姓所求、社会所需、志愿者能为的志愿服务微项目,凝聚一批名不见经传的优秀志愿服务队、公益组织和社会热心人士,通过资金帮扶、项目指导等方式,引导微公益组织和个人积极参与慈溪市“品质之城,幸福家园”建设,反响强烈。
钱雪华表示,今后,共青团宁波市委还将开展形式多样的微公益倡导行动,推动城市文明建设。
市文明办城市处处长邓晓东认为,参加社会公益活动,不一定非得都是有组织有规模的大活动、大载体。民间的自发的微公益活动,积小善为大善,有助于壮大宁波的公益力量。有助于培育真正意义上的志愿者队伍,让更多的人更方便地去做“关心他人、关心社会、关心自然”的事,从而让公益活动像我们日常锻炼、学习一样成为我们每个人的生活方式。今年以来,市文明办按照中央文明委的总体部署,通过多种方式大力宣传志愿服务理念,大力开展志愿服务活动,努力培育“我为人人,人人为我”的文明道德风尚。在新一轮文明城市创建中,我们要通过宣传奖励、公益创投等多种方式,大力提倡、积极鼓励和主动服务民间的微公益活动,创造良好的氛围去扶持民间公益组织的发展,让志愿服务的内容更加丰富,人员更加广泛,活动更加方便。
市慈善总会义工分会负责人陈海英认为,目前,宁波微公益领域的精英很多,应该充分发挥他们的创新能力,策划能力,做出更有导向性的项目来。微公益组织只做自己擅长的,并把它做专做精,才会得到公众及社会团体和基金会的认同,有利于团队的发展;如果战线拉得太长,则定位模糊不利于资金的吸收和日常的管理。只有好的项目定位才能带来长久的生命力。(王 芳)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