猴子 发表于 2012-8-11 17:18:51

血糖问题说说清楚

  上周三,一位年近60的李女士打进帮办热线询问:去年单位组织体检,被发现餐后血糖微高,不放心。今年7月,我又做了静脉血检,空腹血糖正常,但餐后血糖达到了12.3毫摩尔/升,担心是不是得了糖尿病,问了周围几位朋友,他们说要确诊,最好去做糖化血红蛋白的检查。近日,检查结果出来了,糖化血红蛋白值正常。

  “即便如此,餐后血糖这么高,我还是很担心。”李女士想让帮办记者询问一下。

  与李女士相似,进入夏季,帮办记者接到不少“糖友”的询问。近日,就糖尿病话题,记者专门进行了一番采访和梳理。

  几个诊断标准综合看

  “目前,糖尿病诊断有这样几个标准。”李惠利医院内分泌科副主任医师张广吾说,国内有3条标准,1.空腹血糖大于7.0毫摩尔/升;2.随机血糖大于11.1毫摩尔/升;3.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OGTT,即餐后两小时血糖超过11.1毫摩尔/升。以上几项针对的是静脉血浆血糖。

  国外有推荐糖化血红蛋白(HbA1c)作为新的独立诊断指标,糖化血红蛋白能反映3个月内的平均血糖水平,HbA1c≥6.5%即可诊断糖尿病。但由于目前国内HbA1c检测不能做到标准化,故国内尚难推广。

  “事实上,这几个标准不是孤立地来看,要结合症状,也非一次‘检测’便可下定论,需重复验证。”张医生说,偶尔有血糖微高者,不要自行“贴标签”,以背上不必要的心理负担,可到正规医院再行诊断。

  不过,从健康人到糖尿病患者,并非简单的一步跨越,也不是以某一天为“分水岭”。

  “如果出现血糖异常,至少应引起重视。”张医生说,通过饮食、运动等干预,不要等到“确诊”时才来追悔。

  “有需要者”可按照自己的体型和运动量,在内分泌科和营养科医生的指导下,计算每日所需食物总量。如今,部分医院有制订“食谱”这项“门诊服务”,既能保证日常营养需求,又丰富多样。

  餐后血糖影响大

  “李女士的空腹血糖正常,但餐后血糖偏高,餐后血糖对心血管影响较大。需要进一步确诊。”

  在门诊中,张医生经常会碰到糖尿病患者询问,到底是空腹血糖重要,还是餐后2小时血糖更重要?

  “两者都重要。”张医生说,但是对于2型糖尿病患者来讲,餐后血糖对于预防糖尿病常见的并发症———心脑血管疾病等的发生,有着更重要的意义。

  大规模多中心临床研究发现,随着餐后血糖的增高,总的冠心病发生率和致死性冠心病发生率也逐渐增高。餐后血糖越高,发生心绞痛、心肌梗死和中风的机会就越高。

  控制餐后高血糖要合理安排饮食。注意每餐的质、量和烹调方法。另外,坚持餐后适当运动,可以消耗体内的热量,辅助降低餐后高血糖。如每天慢跑、快走等,时间在30—45分钟。对年龄偏大,合并某些糖尿病并发症的患者,建议不要做激烈的无氧运动。最后,重视对餐后血糖的监测。在确诊患有2型糖尿病之后,不仅需要经常性地检查空腹血糖和尿糖,更应该不怕麻烦地,按时监测餐后血糖。

  饮食参考血糖指数更科学

  进入夏天,时令水果较多,来电中“糖友”们更多的是咨询什么水果可以吃,什么要少吃。生怕血糖像“波浪”一样“一波未平一波又起”。

  “其实,每种食物,包括水果,都有自己的血糖指数(Glycemic index,GI),指的是人体食用特定食物后会引起多大的血糖反应。”张医生说,和许多人想的不一样的是,糖分高的食物,不一定对人体血糖影响就大,参考GI才更具科学性。目前,全世界已经测量了大约2000种食物的血糖指数。

  一般来说,有糖尿病者,多吃中低GI食物。

  低GI食物,在胃肠中停留时间长,葡萄糖释放慢、进入血液后的峰值低,简单说就是血糖比较低;高GI的食物,进入胃肠后消化快,葡萄糖释放快、进入血液后峰值高,也就是血糖升得高。

  目前,在专业门诊中,医生手头上基本都有常见食物的血糖指数,病人在就诊时,可以仔细询问。

  另外,不同的加工方式、加工时间对血糖指数也有影响。以土豆为例,蒸煮土豆的GI属于中等,一旦变成土豆泥和烤土豆后,GI就飙升了。

  食物的生熟程度也会影响血糖指数。以香蕉为例,生香蕉的血糖指数就比熟香蕉低。所以,糖尿病患者在挑选水果时,最好不要选择那些熟透的甚至有酒精发酵味道的。

  (王 佳)


  附我国目前采用的WHO(1999年)

  糖尿病诊断标准

  静脉血浆葡萄糖水平mmol/l(mg/dl)

  糖尿病

  1.糖尿病症状(典型症状包括多饮多尿和不明原因的体重下降)加

  1)随机血糖≥11.1(200)或

  2)空腹血糖≥7.0(126)或

  3)葡萄糖负荷后2小时血糖≥11.1(200)

  2.无糖尿病症状者,需另日重复检查明确诊断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血糖问题说说清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