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仑农村社区服务 贴心实惠看得见
北仑区在不断提升农村社区公共服务水平的同时,重视在公益性、互助性、志愿性服务上探索创新,提供周到完善的个性化服务,让广大农村居民充分享受到社区建设带来的种种实惠。公共服务资源方便村民
结合政府职能下移,北仑区不断完善和优化农村社区公共服务,并以农村社区服务中心为平台,整合政府各职能部门有关审核、审批职能,把事关农村居民生产生活的民政福利、救灾救济、社会保障、劳动就业、计划生育、科教文卫、综治警务、民事调解、外来人口服务管理、宅基地审批、农经信息等各项服务内容集中到一处,开展“一站式”服务。
白峰镇阳东村农村社区居民说,我们村距镇政府有十多里远,过去办个证明、申请个啥事儿都得自己来回跑,有时候还得跑好几趟,自从村里有了社区服务中心,我们方便得多了。
大碶街道九峰山区域自实行“九村一社区”后,实行区域环境卫生联搞,区域综治联防,把原来的公共资源进行合理整合,不但节约了资源,还提高了效率。社区还筹资150万元,实施“监控上路,警铃入户”的平安工程,在区域内9个村主要干道和路口安装“电子眼”96个,又为每户家庭安装防盗警报装置,总计2000余套,以相邻的几户或十几户村民组成联动小组,形成了一家有难、邻里支援的户户联防效应。
小港街道朱田村集聚了40多家工业企业,全村有外来务工人员4000多人,而有本村户籍的村民只有756人。刚开始,企业和村里各自为政,村民与农民工互不往来。自从开展农村社区建设以后,村里建起了社区服务中心,开展了区域化党建工作,成立了区域和谐共建理事会,举办了促进农民工融入社区的各种活动,还为农民工子女办起了“阳光学堂”,形成了村、企同驻共建,农民工与本地村民和睦相处、相亲相融的氛围。
志愿互助服务温暖村民
在农村开展社区建设,最直观的变化是村民办事方便了,各项公益性、邻里互助的活动多了。社区服务中心通过培育发展社区社会组织,引导居民在展现技艺、发挥特长、实现个体价值的同时,为邻里、为居民、为社会提供物质上和精神上的服务。
新碶街道高塘社区针对老弱病残、孤寡老人、特困家庭等弱势人群的特殊需求,建立了志愿者帮扶和弱势人群互助组织,动员党团员、社会组织成员和热心社会公益事业的人士广泛开展志愿者互助活动。社区服务中心还为区域内8个行政村的特困人群、外来农民工中的困难家庭和贫困学生建立了区域帮扶对象数据库,依托和谐共建理事会建立的“和谐基金”对他们进行救助帮扶,已累计发放助困、助学金近20万元,受助家庭200多户。
大碶街道九峰山社区建立“老娘舅”理事会,让德高望重、处事公正、热心公益的“老娘舅”,在社区中开展调处邻里纠纷、评判美丑善恶、监督公共事务、倡导文明乡风等服务,深受居民好评。
此外,通过社区服务中心牵线搭桥,一支支以做公益、送温暖、传关爱为主旨的志愿者队伍活跃在农村社区。目前,全区农村社区公益类社会组织达到650多个,已成为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力量。
个性化服务情寄村民
农村社区居民成分多样,需求不一。北仑农村社区服务中心通过提供各类农经信息和生产服务、家政便民服务及其他精神生活类服务,满足村民的个性化需求。
柴桥街道紫石社区和春晓镇三山社区服务中心通过建立网上农业发展信息平台,让花卉种植、蔬果生产农户足不出户即可获知各地行情和最新农业科技信息。白峰镇阳东村社区服务中心在为村民提供增收、创收项目的同时,还组织村民开展各类种养植(殖)技术指导和市场信息咨询服务,经常邀请市、区农技专家进社区讲座、辅导,还通过农业示范基地,提高村民科技意识和科技技能。
此外,北仑农村社区服务中心充分挖掘和整合便民服务资源,建立家政服务网络,并以“便民服务卡”形式告知居民以供选择。九峰山社区服务中心通过成立“自家人”服务连锁站,在区域内各个村落建立了固定与流动相结合的服务点,解决了农村社区服务距离远、时间长、服务单一的难题。
随着农村社区建设工作的深入,城市社区服务与管理工作的理念和方式方法,越来越受到农村居民的认同。通过“社区大讲堂”、“蒲公英”宣讲团、“文明啄木鸟”等形式开展的宣讲活动,为村民带去了时政信息、农经科技、卫生健康、礼仪教育等各类讲座。此外,电脑操作、健身舞蹈、传统锣鼓等培训也广受欢迎。为了提高组织化程度,并以此促进农村文明和谐建设,北仑通过培育与发展农村社区社会组织,推进农村文化繁荣,提升全员素质,各种文化类、文艺类、体育类、健身类社会组织如雨后春笋般茁壮成长,带领群众过足了自娱自乐的“瘾”。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