猴子 发表于 2012-9-12 22:28:55

如何让社区阅览室不成摆设? 海曙有了好办法让社区阅读“活”起来

  记 者 董小芳 海曙记者站 许玉芬 文\摄

  为丰富居民精神生活,经过10余年的建设,目前甬上绝大部分社区都有了自己的阅览室。能在“家门口”就近享受文化大餐,这对居民而言无疑是一件好事。

  然而,记者在走访社区时却发现,虽有图书千余册,可是不少“家门口的图书馆”却门庭冷清、读者寥寥,更多的时候处于一种“无人问津”的尴尬境地,无奈沦为“摆设”。

  如何改变社区阅览室叫好不叫座的现象,已成了甬上社区亟待解决的难题。

  上周五,海曙区图书馆启动“阅读大使”工程,旨在通过走进社区开展丰富多彩的读书活动,带动越来越多的人享受阅读的快乐。不仅如此,海曙区还通过加大财政投入、加快图书流动、建立电子阅览室等多项举措,“盘活”社区阅览室,让阅读“鲜活”起来。


  现象■

  社区读者寥寥无几

  上周四上午,甬上一老小区。社区活动室里欢声笑语,10多位老人在练习乐器演奏,麻将桌上也是战得正酣;而几步之遥的社区阅览室里却空无一人,不少书籍上已经积了些许灰尘……

  一旁的社工告诉记者,这种现象已不是一天两天了。

  这个社区阅览室面积不大,1000余本社科类、哲学类、经济类、文学类等图书整齐地摆放着。记者随意抽出一本翻开来看,虽然积了些许灰尘,但仍看得出是一本崭新的书,并没有多少人翻阅。

  “建立初期也投入了不少,但是慢慢就冷下来了。现在一年到头来看书的,就那么几位居民,这里已经连着两个月没人来借书了。”社工无奈地说。

  记者在走访中发现,甬上遭遇这样尴尬处境的社区阅览室,绝非仅此一家。

  相比之下,记者接下来走访的一处社区阅览室就更显简陋。10余平方米的局促空间,“隐藏”在社区服务台之后。走进去,一股潮湿的气味扑鼻而来。角落里,堆着社区报废的办公用品。“受场地、经费等限制,社区阅览室一直对居民缺少吸引力。虽然我们张贴了通知,也会在上门走访时告知居民,但就拿近几个月来说,除了刚刚过去的暑假有几个学生来看过书,平时几乎无人问津。”

  还有个别社区阅览室干脆大门紧闭。社区工作人员对此也很无奈:“因为平日很少有居民来看书,安排专人负责也就显得有点‘多余’,居民若有需求,来社区打声招呼就会有人去开门。”

  类似这些景象,在甬上并不罕见。社区阅览室门可罗雀,沦为摆设,利用率不高,有的竟一年没有借出一本书!

  原因■

  阅览室图书过于陈旧

  社区阅览室诞生伊始,就定位为“家门口的图书馆”,旨在最大程度为居民提供方便,丰富居民的业余文化生活。可是有着良好初衷的社区阅览室,缘何遭遇市民的冷落?

  去年,海曙区图书馆曾做过一份有关社区阅览室发展现状的调查,提及面临的困难和问题,馆长陈俭说:“一个最主要的问题就在于图书没有流动起来,过于陈旧,无法跟上居民的需求。”

  对此,江北一位社区负责人深有感触。“我们的社区阅览室是2002年建立的,当时政府出资购买了2000余册图书。到现在10年了,图书都没有更新过。零星有送来一些学习材料,数量很少不说,也很少有居民会看。阅览室基本处于‘瘫痪’状态。”这位负责人一边说,一边随手从架子上抽出几本书,“你看,《电脑通讯技术60讲》,里面讲的还是windows98操作系统,早就过时了!”

  记者在其它几家社区阅览室看到了同样的情形。虽然社区图书室的册数大都在千册以上,但多是党建、科普等书籍,且书籍相对陈旧,更新比较慢。正读初一的李鑫提起小区的阅览室,完全一副“嗤之以鼻”的模样:“那里什么也没有,我喜欢的漫画书和科幻书都没有,我才不去呢。”

  社区阅览室图书缘何更新有困难?社区工作人员异口同声回答记者:经费!没有专项经费,就难以购买新的图书;没有专项经费,就没办法请人来专门管理,负责图书维护和更新。

  除此以外,开放时间也成为社区阅览室“纳客”的一大障碍。

  据了解,由于缺少专人管理,甬上一些社区阅览室也过上了“朝九晚五”的生活。早上社区开门它也开门,傍晚社区关门它也谢客。而大多数社区居民却都是上班一族,其工作时间恰恰和图书馆的开放时间相冲突,休息时间想去阅览室坐一坐,却遭遇铁将军把门。

  而且,有些社区受场地限制,“一室多用”,阅览室、活动室、心理咨询室等都共用同一个房间,也影响了居民看书的兴致。

  同时,随着网络科技的日益发达,大多数年轻人选择看电子书,纸质的图书对他们而言已经“out”了!而不少社区阅览室受经费和技术所限,还没有开设电子阅览功能,因此社区阅览室对年轻人而言就更缺乏吸引力了。

  出招■

  海曙这样“盘活”阅览室

  上周四下午,海曙区万安社区阅览室。张阿姨正津津有味看着新到的健康杂志,一旁她的儿媳则翻着童话书给孩子讲故事。

  这样的场景,在如今的海曙区各社区阅览室已越来越常见。

  “这多亏了通畅的‘流动’机制。”社区工作人员告诉记者,早几年,万安社区阅览室加入到全市图书“一卡通”的行列。去年又在海曙区图书馆的支持下更新了近1500册图书。平时,他们还可以根据居民需求,不定期到区图书馆“点单配菜”,满足个性化需求。如今来这里看书的人越来越多了,社区阅览室真正成了百姓家门口的图书馆。

  “如何把市民吸引到社区阅览室里来?这是我们一直思考的问题。”陈俭说,“经过一番实践调查,我们觉得最重要的就是通畅图书流动机制,满足居民个性需求。”

  于是,从2007年开始,海曙区图书馆一方面着手流动图书馆服务,主动走进社区、走进学校等送图书;另一方面推出社区居民“点单”服务,阅览室工作人员可以根据居民需求,不定时向图书馆索书。如此一来,不仅实现了“让图书流动起来”,还满足了居民个性化需求。据统计,截至目前,全区已建成百余个流动图书馆,社区阅览室图书流动量也由2007年的几千册增加到10万余册,仅万安社区图书室一年借阅量就有上万册。

  万安社区阅览室之所以吸引居民,还有一个原因,那就是它从2002年起几乎常年无休的开放时间。

  “近年来,区政府加大对社区公益性岗位的支持,使得我们的阅览室能够实现专人管理。开放时间上做到从早上9点到晚上20点半,一年只有8天时间闭馆。”社区工作人员骄傲地说。

  另外,为了迎合年轻人的阅读习惯,海曙区政府投入100万元,专项用于社区公共电子阅览室的建设,并将其列为今年海曙区十大民生实事工程。截至目前,已经在17个社区建立了电子阅览室。

  不仅如此,上周五,海曙区图书馆还启动了“阅读大使”工程,旨在通过走进社区开展丰富多彩的读书活动,带动越来越多的人享受阅读的快乐。

  “社区图书馆要广受欢迎,就不能仅仅只是一个借阅图书资料的场所,还应该是社区的文化中心。”陈俭说,“阅读大使”分为读书组、讲座组、文化考察组等多个小组,定期走入社区阅览室,通过读书讨论、讲座赏析、人文景观考察等多种活动,带动居民参与其中,在社区形成浓浓的文化氛围,从而从根本上“盘活”社区阅览室。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如何让社区阅览室不成摆设? 海曙有了好办法让社区阅读“活”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