薏苡 发表于 2012-11-28 10:44:53

儿女婚嫁 父母施压:小心“婚压”压垮了幸福

 近日,“一位宁波女子因被逼相亲压力大欲自杀被救”的消息,如一颗石子投入平静的湖面,令甬上不少单身男女“心有戚戚焉”。

  “我也被父母逼着相亲来着。”帮办热线中,一位27岁女孩自嘲,每天晚餐时,母亲就会在饭桌上唠叨开。“年纪不小了,赶快找个人嫁了吧。”“再不找就没人要了。”“你看你小时候的同学,20多岁就结婚生子了,现在人家宝宝都快要上小学了。”

  每次听着这样的唠叨,女孩就头皮发麻。“自己妈妈还算客气的。好朋友也是因为没男朋友,天天被她家里人催。有次气极了,她爸爸指着她骂,‘再找不到男朋友,你就搬出去住,不要再看到你一个人晃来晃去。’”

  为此,女孩很羡慕家住外地的人,最多也就一周跟家里通次电话,“婚事轰炸”的频率要少得多。

  “同样‘压力山大’。”作为新宁波人的小周,觉得压力如影随形。

  “在我老家,同龄人都比较早婚,家里人催得更急。”小周说,母亲为此还发下狠话,“今年过年不给带回一个,就不用回家了”。

  “这一问责还算轻的。”女孩小林说,因为自己的终身大事迟迟未能着落,母亲觉得丢了面子,大门不出,二门不迈,生生将自己“逼”出了轻度抑郁。

  小林很自责,但难道就此妥协吗?小林不想“将就”,更不想“凑合”,可母亲的状态令她无所适从。

  一个人到了该结婚的年龄而未结婚,尤其是年龄又老大不小时,肯定会受到来自亲朋好友的“重点关注”和催促。这些或带善意或带关心或是无意的催促,形成一股强大的压力,让未婚者、尤其是大龄未婚者难以招架,避之不及。

  在人生各种压力中,婚姻的压力大概是最无奈最无辜最让人无能为力的了。而婚姻的压力,又极易让感情走形,令最初的“幸福设定”越行越远。

  怎么办?近日,帮办记者专门走访了甬上资深的心理咨询师、义务红娘,听听他们的想法和建议。

  (王 佳)


  

  单身男女要反思

  为自己的选择负责了吗

  “年龄与成年,不一定成正比。一个人是不是进入成年期,标准只有一个:愿不愿意为自己的选择负责。这标志着心理的成熟。只有心理成熟的人才是真正成熟的人。”咨询师的话一针见血。

  现实中,经常可以见到这样的场景:单身男女在择偶、恋爱时,一方面纠结于父母对自己的控制,另一方面又无力承担责任,经常受家人、他人的影响,左右摇摆。一旦碰壁,往往把“球”踢回给家人,尤其是父母。“我这回谈不成,全是你们的错。”

  30出头的小陈至今未婚,说起原因,他有些懊悔。

  年轻时,小陈谈过一个各方面条件都不错的女孩,但因为女孩来自偏远山区的农村,家里人又多,母亲怕儿子被拖累,坚决反对。最终,小陈忍痛割舍了这段恋情。

  也许这个女孩实在太让小陈中意了,从那以后,他再也没有碰到过让他心动的女孩。母亲看儿子很久没有带女孩子回来,也着急了。最后在过了一年多时间后松了口,说你和那女孩子还有联系没,什么时候请那女孩子来吃饭吧。小陈苦笑着告诉母亲,她早就嫁人了。

  因为有当年赶走儿子女朋友的历史教训,如今除了唠叨外,内心再着急,母亲也不能怎么样。而且,小陈也强势起来,母亲说得多了,他也敢顶嘴了:那我随便找个来,天天跟你吵架,你受得了吗?

  话虽如此,反思已久的小陈知道,自己对母亲的埋怨是站不住脚的,反而是自己的一种逃避。

  “当年的选择没人逼我,我做分手的决定,也是下意识对现实的考虑。”小陈坦言,对方虽然很上进,工作也稳定,又能吃苦,脾气又好,还愿意和婆婆一起生活,但因为是家中的长女,还有一个兄弟在读书,还有年迈的爷爷奶奶。如果家里碰到什么事,袖手旁观绝对不行,到时就怕承受不了。

  “什么是选择,有利,自然就有弊,就像世界万物,有阴就有阳,世上本就没有十全十美的事,否则就不存在选择。”小陈说,这个道理,他是年近30才琢磨透的。要有所选择,就必须承担责任。在责任面前,他做了“逃兵”,如今这一结果,与人无尤。

  事实上,小陈的懊悔,在当下不少单身青年身上“重演”着,却往往不自知。

  “儿女婚嫁,一些父母之所以会直接‘越位’,帮助斟酌,施加压力,很大程度上,是因为孩子的一举一动并没有传递坚定、有主见的信息,让他们放心不下,对孩子是否具备独立生活的能力有质疑,担心孩子承担不了自己将来的生活。”益和心理健康中心主任张益萍说,如果想让父母“放手”,有必要让父母看到、听到,同时确认:在终身大事上,在未来生活中,你很清晰自己的需要是什么,你正在努力寻求属于自己的幸福,并愿意为自己的选择承担风险和后果。

  “当然,如果孩子不愿、也不敢承担自己对恋爱、婚姻的决定,也就是说孩子还没有真正长大,这时逼着他成家,无疑会给他带来更大的压力和恐惧。”张益萍说,即便如家长之愿结了婚,一个没有成熟的孩子能应对复杂的婚姻生活吗,能获得幸福吗?或许一个人的痛苦,会变成两代人、甚至三代人的痛苦。



  父母家人需觉察

  原生家庭影响孩子婚恋几何

  不久前,一家心理咨询机构接待了一位来访者:28岁的张小姐。

  张小姐进门第一句:我想问问,我的恋爱究竟怎么啦。

  原来,半年前,张小姐结识了一位男孩,两人互有好感,相处起来非常自然、舒服。张小姐觉得,这就是她的“真命天子”了。

  但最近,两人关系陷入僵局,对方提出分手。对此,张小姐隐隐有个感觉,问题出在自己把对方“看”得太严。

  和以前每一次恋爱一样,快步入“谈婚论嫁”时,张小姐“迫不及待”提出,今后两人收入由自己掌管,家中大件,须写上自己的名字。

  “我也知道这样急了点,会将对方推出去,但我‘控制不住’。每次恋爱到了这儿就卡壳,母亲还催得紧,已下了死命令,怎么办?”

  张小姐想找到答案和出路。

  在婚姻分析师的专业帮助下,张小姐觉察到了一个原本以为自己不会再在意的伤痛。

  张小姐的父母在张小姐16岁时离了婚。离婚时,平时和善、高尚的父亲“慷慨大方”,给她和她的母亲留下了一套住房和仅有的十余万元钱。

  张小姐以为父亲在自己心中会永远保留那个印象,虽然父母的感情不再。但不曾想,不久就有流言蜚语,说父亲转移了家庭财产,隐匿部分竟然是她们所得财物的5到6倍。

  “当时,我还不信,但见到他组建的新家庭住的是别墅,开的是奥迪车,我一下子蒙了。”张小姐回忆说,那种感觉是无法言语的。

  看着为这个家默默奉献了大半辈子的母亲常常暗自流泪,除了心痛,从那时起一个念头就像条“毒蛇”深深扎根在了张小姐的心中:男人该不会都是一个样吧?都是不可靠的吧?

  虽然成年后拥有了一份外人称羡的工作,身边也不乏异性围绕,但张小姐始终有着不安全感,“只有当经济大权在握的时候,我似乎才有信心。”

  有句哲言:人一辈子不可能两次踏入同一条河。但现实生活中,和张小姐一样,不少单身男女在恋爱互动中,自始自终重复着同一个模式。

  “这与原生家庭有很大关系。”张益萍说,在一个人的成长环境中,如果父母的婚姻本身存在问题,或者异性长辈与其关系是疏离的、排斥的,抑或同性长辈对其态度是严苛的、不欣赏的,这样的孩子,获得被爱与爱的能力比较匮乏,长大后在与他人建立亲密关系时,往往会出现两个极端:

  一是过度依赖。与对方关系粘连,没有边界,没有距离,不给对方空间,这种完全合二为一的爱扭曲了现实中两个人是独立个体的相互关系,被爱窒息。对方往往会因为恐惧而逃走,因为谁都需要空间,都不愿被控制。

  二是虽然渴望,但一旦发现这个关系对自己是不安全的,会率先将对方抛弃,作为自我保护。对亲密关系要求过于理想化,追求完美。对对方要求高,出现问题,甚至不给对方一点点解释、悔过、改正的机会,最终只能一次次品尝孤独的滋味。

  “这些都无助于亲密关系的建立。但生活中,不少情侣间的无效互动,都能在这两种极端中找到影子,区别只在于程度的轻重罢了。”心理咨询师们坦言,如果不进行梳理,父母再怎么“施压”,再怎么“干涉”,只会“雪上加霜”,造成“南辕北辙”的局面。

  孩子的难处与困扰,父母要觉察与体谅。心理咨询师建议,为人父母者,不妨回头看看,自己的婚姻有没有给孩子造成一定的负面影响,以及一直以来对孩子的教养方式有没有偏差。比如一味的批评与指责,挑剔与冷漠,这会让孩子缺乏自我价值感,会觉得自己不值得被别人喜欢。同时,缺乏人际沟通的技能,在亲密关系的建立中难以准确地认识自己,有强烈的自卑心理,不能也不敢正确地表达自我,理性地处理与对方的关系,这样很难找到真爱。

  “与其‘越位’帮助,横加包办,不如在家给孩子创设一个温暖的环境,改善与孩子的亲情关系,接纳孩子,当孩子的倾听者,让孩子自己慢慢了解自己,清楚自己的内在需要,总结原来亲密关系中的一些经验,重新出发,勇敢寻爱。”

记者 王 佳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儿女婚嫁 父母施压:小心“婚压”压垮了幸福